王海峰;龙维英;王燕芳;韩雅君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脑出血患者100例,使用随机均衡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脑出血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脑出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脑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观察组,两组间的差异明显.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林少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穿刺针不同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穿刺针间距≥8.0cr)30例和对照组(穿刺针间距<8.0cr)30例,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降低率(URR).结果 实验组透析充分性较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透析穿刺针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有一定的影响,其间距≥8.0cr可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洪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着重于研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的确诊率、检查结果、左心结构和左室功能指标.结果 心脏彩超检出20例心室增大,26例心室肥厚,确诊率为92%,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实验组与对照组E/A值、射血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左房内径为(3.98±0.44)rr,左房内径和主动脉内径比为(1.23±0.2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心脏超声诊断中有很高的确诊率,而且左房内径和主动脉内径比、左房内径存在明显的异常,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价值.
作者:高起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首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为根据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情况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8%,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在提高护理工作水平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惠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诊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进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与普通心动图在诊断准确率、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140例患者中有12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91.40%,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与超声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急症的准确度明显高于正常心动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方面与正常心动图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耗费时间相对较少,可为临床上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纪亚梅;王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2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PCI术前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600rg,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维持量75rg/次,1次/d;研究组于PCI术前口服替格瑞洛负荷量180rg,术后口服替格瑞洛维持量90rg/次,2次/d.两组均于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r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r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小板板聚集率.记录治疗后3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结果 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刘东华;王士凯;印建荣;朱其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56例喉癌戴管生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 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患者的心理障碍较大、患者易发生误咽现象、导管或造瘘口易发生堵塞等,采取风险防预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喉癌戴管生存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期间,由于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躯体的运动能力不佳,再加之戴管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多种护理风险事件,采取风险防范对策不仅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
作者:郑秀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先后接受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16排CTA)和传统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技术(SCAG)的影像学资料的区别.结果 以选择性动脉造影(SCAG)为金标准,64例冠心病患者208支冠脉血管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为86.42%、特异度为96.06%、阳性预测值(PPV)为93.33%、阴性预测值(NPV)为91.73%.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少杰;陈湧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择从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我社区已确诊的1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分成观察组(行慢性病管理模式)和对照组(行常规社区门诊管理模式),两组各72例.两组管理模式各执行4年,4年后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降低幅度进行统计,并统计出4年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年后,观察组SBP降低幅度为(21.9±5.7)rr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4.4)rrHg,DBP降低幅度为(13.0±4.3)rr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8)rr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高血压状态,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松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分析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的特点,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分析护理管理的主要特点,探索管理方法,提高心血管护理管理的质量.心血管护理管理工作应当适应护理的管理规范,并具备其管理的特点,发挥管理机制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使护理工作更适应现代化医疗特点及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患者不断提高新要求,注重人文化关怀和个体化服务,不断推进护理工作,使其更加的规范化、人性化和专业化.
作者:唐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病例库收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录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资料,均为伴有房颤.本次50例安排进行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符合综合治疗标准.持续12个月后,详细统计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症状表现复杂,以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为主,对心血管组织产生了诸多危害性.经过综合治疗之后,仅少数患者存在疼痛、麻木、压痛等,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状态,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综合治疗用于老年房颤,对其房颤起到了显著作用.
作者:韦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法 对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68例患者均使用心衰治疗基础药物(小剂量螺内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B受体拮抗剂),其中治疗组加用硝普钠、多巴胺注射液,注射泵泵入,3天1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能改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提高活动耐量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 小剂量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勇;施桂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实施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8例并将其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n=49)仅给予常规内科方法治疗,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内科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LVEF和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LVEF和血清BNP水平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但前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后者(P<0.05).结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内科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效果,还可改善心功能和血清学指标,且安全性高,复发和死亡不良事件少,价值较高.
作者:唐宏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碘解磷定持续维量泵入与静脉注射用于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碘解磷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泵入治疗,比较其碘解磷定的用量,胆碱酯酶上升的速度,副作用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等进行综合分析.经治疗患者出院后,对80例症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多汗、心跳减慢、瞳孔缩小、肌颤、抽搐、意识障碍、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观察组治疗后治愈36例,2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持续治疗后,1例无效者病况得到控制.结论 碘解磷定持续维量泵泵入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田时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阶段我科室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研究组均包含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退烧、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比对照组的7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热消退、手足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住院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以上各项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例恶心,对照组1例呕吐,不良反应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起效迅速,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赖河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例,分别于CRT术前3d、术后1周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CRT术前比较,CRT术后LVVd、LVVs均有所降低,而LVEF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为CRT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更完整的定量信息,客观地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变化.
作者:杨燕淑;段峰;康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采取临床分析、访谈调查等方式分析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仍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性护理干预.结果 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主要存在跌倒、坠床、误吸及窒息、管道脱落、氧疗隐患、吸痰隐患等护理安全隐患.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坠床、误吸、管道脱落、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入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延敏;周顺琴;陈春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相比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患者住院所需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治疗效果好、缓解呼吸及心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宝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治疗的老年AMI患者86例,按建档顺序分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后统计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后ST段回落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段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63%(5/43)低于对照组34.88%(1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增加梗死血管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及心电图情况,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作者:程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血小板参数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对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学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