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郑延敏;周顺琴;陈春露

关键词:呼吸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采取临床分析、访谈调查等方式分析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仍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性护理干预.结果 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主要存在跌倒、坠床、误吸及窒息、管道脱落、氧疗隐患、吸痰隐患等护理安全隐患.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坠床、误吸、管道脱落、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入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脏 再同步化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例,分别于CRT术前3d、术后1周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CRT术前比较,CRT术后LVVd、LVVs均有所降低,而LVEF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为CRT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更完整的定量信息,客观地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变化.

    作者:杨燕淑;段峰;康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 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阶段我科室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研究组均包含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退烧、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比对照组的7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热消退、手足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住院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以上各项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例恶心,对照组1例呕吐,不良反应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起效迅速,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赖河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心力衰竭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 及CA125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抗心力衰竭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A125的影响.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8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浆BNP、CA125、心功能指标(LVEDD、LVEF)、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F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功能II级患者增加2例,心功能III级、心功能IV级患者各减少1例;观察组心功能II级患者增加9例,心功能III级患者减少2例,心功能IV级患者减少7例,即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抗心力衰竭治疗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BNP水平、CA125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功能分级,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华;何岚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益心舒胶囊与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用于治疗心绞痛的 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在治疗心绞痛中采取硝酸异山梨酯片与益心舒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将采取硝酸异山梨酯片单独治疗患者当做参照组,将采取硝酸异山梨酯片与益心舒胶囊联合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心绞痛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组间差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3.01±0.54)次/周、持续时间(1.54±0.65)rin、治疗总有效率96.87%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发作频率(3.66±0.21)次/周、持续时间(3.21±0.23)rin、治疗总有效率75%,组间存在差异,故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硝酸异山梨酯片与益心舒胶囊联合治疗应用在心绞痛患者中疗效显著,可缩短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值得应用.

    作者:陈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脉造影联合心电图动态复查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联合心电图动态复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挑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以胸闷、胸痛症状为主的拟诊为ACS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都接受冠脉造影、心电图动态复查进行诊断.结果 108例病人中,82例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呈阳性,26例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呈阴性;75例病人的心电图动态复查结果呈阳性,33例病人的心电图动态复查结果呈阴性.根据冠脉造影阳性结果判定病人为冠心病,则运用心电图动态复查病人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是82.9%(68/82),特异性73.1%(19/26).对比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电图动态性ST-T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动态复查在ACS中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无可替代、不可动摇.冠脉造影联合心电图动态复查诊断ACS,诊断率高,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唐佩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塞PCI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2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PCI术前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600rg,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维持量75rg/次,1次/d;研究组于PCI术前口服替格瑞洛负荷量180rg,术后口服替格瑞洛维持量90rg/次,2次/d.两组均于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r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r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小板板聚集率.记录治疗后3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结果 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刘东华;王士凯;印建荣;朱其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6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产妇血清IL-12、IL-4及TNF-α进行检测.结果 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IL-12、IL-4及TNF-α对比有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期组的IL-12、IL-4及TNF-α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有着重要作用,发病机制复杂,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共同作用于机体,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反应病情轻重,可当做诊断与治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彭欣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重症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6例纳入此次研究,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对比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8例,对比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使用小剂量(5~10U/kg/h)肝素持续泵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之于治疗前皆有一定改善(P<0.05),且治疗后的第7天,研究组氧合指数、呼吸频率改善情况皆要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项凝血指标值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比组(P<0.05)30天死亡率5.3%要明显比对比组的21.1%低(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能有效提高氧合指数,避免肺损伤,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陈开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的探讨

    目的 探究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护理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针对5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其护理情况,入选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无创呼吸机治疗和护理,46例患者情况好转,其好转率为92.0%;2例患者死亡,患者的死亡率为4.0%;另外2例患者经过治疗效果不明显,此后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其所占比例为4.0%.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7.31±2.35)天.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病情,但是治疗过程中的良好护理对于患者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干预,以期减少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可能,从而及时恢复.

    作者:吴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近两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对护理满意度、卧床7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平均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这一指标的观察中,观察组要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治疗成本.

    作者:肖琴;陈丽莉;侯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诊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进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与普通心动图在诊断准确率、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140例患者中有12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91.40%,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与超声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急症的准确度明显高于正常心动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方面与正常心动图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耗费时间相对较少,可为临床上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纪亚梅;王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B超对照分析

    目的 急性脑梗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B超对照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甲组,选择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乙组,对患者采用颈动脉B超方式检查,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患者均采用颈动脉B超进行诊断,整体诊断率比较高.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颈动脉B超诊断,能了解危险因素,结合诊断结果进行治疗.

    作者:王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碘解磷定持续微量泵泵入与静脉注射在治疗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碘解磷定持续维量泵入与静脉注射用于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碘解磷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泵入治疗,比较其碘解磷定的用量,胆碱酯酶上升的速度,副作用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等进行综合分析.经治疗患者出院后,对80例症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多汗、心跳减慢、瞳孔缩小、肌颤、抽搐、意识障碍、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观察组治疗后治愈36例,2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持续治疗后,1例无效者病况得到控制.结论 碘解磷定持续维量泵泵入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田时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溶栓治疗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治疗的老年AMI患者86例,按建档顺序分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后统计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后ST段回落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段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63%(5/43)低于对照组34.88%(1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增加梗死血管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及心电图情况,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作者:程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 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12±1.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3±2.35)分(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谢惠芳;钟冬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采取临床分析、访谈调查等方式分析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仍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性护理干预.结果 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主要存在跌倒、坠床、误吸及窒息、管道脱落、氧疗隐患、吸痰隐患等护理安全隐患.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坠床、误吸、管道脱落、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入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延敏;周顺琴;陈春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穿刺针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穿刺针不同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穿刺针间距≥8.0cr)30例和对照组(穿刺针间距<8.0cr)30例,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降低率(URR).结果 实验组透析充分性较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透析穿刺针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有一定的影响,其间距≥8.0cr可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洪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 特点探析

    目的 对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我院收治的4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为(1.14±0.18),E/A为(0.81±0.26),左房内径为(41.37±6.32)r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5.27±13.83)rr;对照组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为(1.08±0.09),E/A为(0.59±0.15),左房内径为(31.55±3.79)r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1.27±13.43)rr.对照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和E/A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室间隔/左室后壁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心脏超声来检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现高血压不仅会改变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而且还会改变患者的生理状态,普遍伴有左心房扩大的形态学重构症状.

    作者:鹿秀霞;胡毓婷;强剑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分析研究进展

    分析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的特点,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分析护理管理的主要特点,探索管理方法,提高心血管护理管理的质量.心血管护理管理工作应当适应护理的管理规范,并具备其管理的特点,发挥管理机制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使护理工作更适应现代化医疗特点及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患者不断提高新要求,注重人文化关怀和个体化服务,不断推进护理工作,使其更加的规范化、人性化和专业化.

    作者:唐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研究 及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因素,并观察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探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80例未出现慢性心力衰竭(非CHF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疾病情况,探究冠心病CHF的影响因素.对CHF组再次分组,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分别做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结果 冠心病CHF发病危险因素有病程、年龄、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律失常、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独立危险因素有心律失常(OR=1.546,95%CI为1.123~4.678)、高血压(OR=1.321,95%CI为1.121~5.654)、吸烟史(OR=1.213,95%CI为1.143~4.8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V)、6r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年龄、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心律失常、糖尿病均是引发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在改善心脏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敖先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