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对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其中98例患者静息心率≥70次/rin(高静息心率组),余102例患者静息心率<70次/rin(低静息心率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随访管理.观察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脑利钠肽水平改善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6rin步行实验距离;采用明尼苏达(MLHFQ)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患者随访半年后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观察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收缩压水平.结果 治疗后6个月高静息心率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rin步行实验距离均低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高静息心率组脑利钠肽水平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患者在治疗后和治疗6个月后的MLHFQ评分明显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左室舒张期末直径、收缩压较低静息心率组患者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息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并随着心率的提高,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临床需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王海峰;龙维英;王燕芳;韩雅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分析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的特点,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分析护理管理的主要特点,探索管理方法,提高心血管护理管理的质量.心血管护理管理工作应当适应护理的管理规范,并具备其管理的特点,发挥管理机制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使护理工作更适应现代化医疗特点及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患者不断提高新要求,注重人文化关怀和个体化服务,不断推进护理工作,使其更加的规范化、人性化和专业化.
作者:唐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辅以肝素抗凝,同时联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冠脉介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0.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6.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存在造影剂肾病病例.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远期预后效果更好.
作者:林福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与探究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肌桥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肌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倍他乐克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心肌桥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冠心病心肌桥患者(6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肌桥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00%)与对照组冠心病心肌桥患者(72.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肌桥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倍他乐克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黄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我院收治的4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为(1.14±0.18),E/A为(0.81±0.26),左房内径为(41.37±6.32)r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5.27±13.83)rr;对照组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为(1.08±0.09),E/A为(0.59±0.15),左房内径为(31.55±3.79)r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1.27±13.43)rr.对照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和E/A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室间隔/左室后壁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心脏超声来检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现高血压不仅会改变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而且还会改变患者的生理状态,普遍伴有左心房扩大的形态学重构症状.
作者:鹿秀霞;胡毓婷;强剑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从2015年4月起到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干眼症患者中选取其中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这12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从症状评分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干眼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评分,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快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罗碧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有效率的作用.方法 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服务中有助于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胡合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血小板参数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对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学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提高小儿输液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情况.方法 在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抽取出9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来,依据随机、单盲法,分成干预组、普通组,每组患儿45例,普通组患儿予以普通输液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组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法,对两组患儿输液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总结、对比.结果 联合组输液残留量与疼痛评分皆要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整体满意度93.3%要显著比单一组的68.9%高(P<0.05);联合组患儿疼痛感比例28.9%要明显比单一组的82.2%低(P<0.05),且一次穿刺成功率95.6%要明显高于单一组的37.8%(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提高小儿的输液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范玉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阶段我科室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研究组均包含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退烧、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比对照组的7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热消退、手足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住院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以上各项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例恶心,对照组1例呕吐,不良反应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起效迅速,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赖河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脑出血患者100例,使用随机均衡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脑出血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脑出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脑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观察组,两组间的差异明显.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林少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着重于研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的确诊率、检查结果、左心结构和左室功能指标.结果 心脏彩超检出20例心室增大,26例心室肥厚,确诊率为92%,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实验组与对照组E/A值、射血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左房内径为(3.98±0.44)rr,左房内径和主动脉内径比为(1.23±0.2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心脏超声诊断中有很高的确诊率,而且左房内径和主动脉内径比、左房内径存在明显的异常,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价值.
作者:高起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讨论髋关节镜下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髋关节镜下股骨髋臼撞击症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手术体位、牵引床的使用、以及术中配合等护理经验.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髋关节镜下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期短以及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方法.良好的体位、严格的无菌操作、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成功的关键,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芳;张晓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近两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对护理满意度、卧床7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平均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这一指标的观察中,观察组要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治疗成本.
作者:肖琴;陈丽莉;侯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健康指导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位患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6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包括基拙护理、病情监测以及基本健康指导在内的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终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 在经过精心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健康指导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之中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服药自觉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温连香;傅杭祥;吴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诊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进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与普通心动图在诊断准确率、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140例患者中有12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91.40%,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与超声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急症的准确度明显高于正常心动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方面与正常心动图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耗费时间相对较少,可为临床上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纪亚梅;王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从流体力学的视角,对现有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进行了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揭示了利尿、低盐、血管扩张、改善血管弹性和调整心率等药物为什么能降低血压的理论背景,指出了它们与舒张压和收缩压的相关性.对现有降压药物的分类,从生化视角扩展为流体力学视角,为联合用药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对体位性高/低血压,对老年人的高血压从流体力学角度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作者:冼洁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接诊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20rg/次·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40rg/次·d)阿托伐他汀治疗,一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剂量可显著改善疾病治疗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朱粮;纪玉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急性脑梗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B超对照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甲组,选择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乙组,对患者采用颈动脉B超方式检查,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患者均采用颈动脉B超进行诊断,整体诊断率比较高.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颈动脉B超诊断,能了解危险因素,结合诊断结果进行治疗.
作者:王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56例喉癌戴管生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 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患者的心理障碍较大、患者易发生误咽现象、导管或造瘘口易发生堵塞等,采取风险防预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喉癌戴管生存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期间,由于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躯体的运动能力不佳,再加之戴管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多种护理风险事件,采取风险防范对策不仅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
作者:郑秀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