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情调和对脑卒中早期心理康复的影响

陈祺;眭承志

关键词:七情调和, 脑卒中, 早期, 心理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七情调和对脑卒中早期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近两年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依照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0例,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七情调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七情评定量表(QAS)、疲劳量表-14 (Fatigue Scale-1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QAS、Fatigue Scale-14、SDS、SAS、SCL-90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早期心理康复中采用七情调和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平板实验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观察及分析予以冠心病患者采取运动平板实验和冠脉造影进行诊断的效果,并且进行应用价值的对比.方法 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2月门诊符合运动平板试验适应症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20例,均行运动平板实验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此外,比较运动平板实验阳性的患者的冠脉造影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3例(35.8%),冠脉造影有改变者30例(30.8%);运动平板实验阴性77例,冠脉造影有改变15例,运动平板试验与冠脉造影对比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30.2%和32.4%;运动平板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和80%.在运动平板实验中呈现阳性结果的患者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血管病变.结论 实施运动平板实验和冠脉造影进行诊断的方法,均具备各自的优缺点,均不能完全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但运动平板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是一种无创、简单、安全的冠心病诊断方法,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患者尽早接受对症治疗.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冠心病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仅有2例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心律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心律表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符福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诊断和救治对策探究

    目的 探讨心血管急症的临床急诊急救诊断措施和救治方法,观察救治效果,并总结相关的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 125例心血管急症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均为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入院患者.心绞痛37例,高血压危象29例,心房纤颤5例,心源性猝死20例,窦性心动过速24例,心肌梗死10例.结果 经积极诊断与救治,125例患者中,117例经救治效果评估为好转,好转率为93.60%,3例出现死亡,5例为救治无效,无效率为4.00%,死亡率为2.40%.结论 临床对心血管急症患者要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及时诊断救治,并针对不同的急症类型实施针对性的救治方案,以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段艳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并探究心理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实施各种心理护理措施,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这些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俏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机性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心梗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疾病转归的具体情况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观察出院一年内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和心肌梗死的复发率.结果 通过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和心肌梗死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有效的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

    作者:姜少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液供应在急诊抢救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 对血液供应在急诊抢救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46例由第一医院输血科通过调查统计,急诊抢救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并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48例第一医院急诊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血液供应充足,对照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血液供应不足,观察并对比血液供应在急诊抢救的临床影响.结果 2016年1月至12月之间的献血总量、临床可供应红细胞量、临床可供应血小板量、冷沉淀因子量等均高于2015年1月至12之间,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73.9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58%,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供应是否充足能够对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产生影响,在血液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急诊抢救的成功率更高.

    作者:王映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干预护理

    目的 研究并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血压干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心理状态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较对照组的80%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控制其血压,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作者:赵雪枝;蔡颖烨;薛菊凤;王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妊高症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析妊高征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28例妊高症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64)与观察组(n=6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子痫和先兆子痫发生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偏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新生儿平均体重上,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偏轻,在Apgar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4.38%<96.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妊高症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何小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拔鞘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16%,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成护理干预措施对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培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性别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究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非创伤胸痛患者120例,分成两组男性组(75例),女性组(45例).比较两组基本信息,以及胸痛包括:诱因、疼痛性质和部位、有无并发症等内容;还有胸痛原因分析,包括内容:心源性、主动脉夹层、带状疱疹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痛部位、有无并发症等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病症诱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痛原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 2=27.228,P<0.05).结论 男、女性非创伤性胸痛基本都是心源性胸痛,男性年龄大的比女性多,而且具有饮酒史和吸烟史的患者,需要根据病症的特点进行治疗.

    作者:文家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循环护理,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严密的进行监测,对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出血以及心包填塞等症状应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并且应该给予有效的监护,谨遵医嘱对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了低心排综合征,17例患者发生了心律失常,死亡2例,剩余16例患者都治疗痊愈后出院.结论 对于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循环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丽琴;林桂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析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实施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T2~T4时观察组的HR显著低于To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两组患者的SBP、DBP均较To时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5~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效果显著,可提高镇静效果,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艳庄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 关于危重症的冠心病患者,经过主动脉球囊反博术治疗后进行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施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分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经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大,有意义,且P<0.05.结论 对经过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应用全面的护理手段干预,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少,便于病情的控制与治疗.

    作者:郑燕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腹腔镜切除术的治疗手段;同期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主要实施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所花费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17±20.21)ml、(2.54±0.68)d、(5.61±1.1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45±21.47)ml、(4.12±1.26)d、(7.46±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患者胃肠道恢复速度等,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刘蜀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梗三项诊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心梗三项诊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同期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验观察组患者发病后24h内各阶段的心梗三项及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并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经生化检验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Ⅰ(cTn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51%、55.81%以及43.02%,MYO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K-MB、cTn Ⅰ(P<0.05),CK-MB、cTn Ⅰ两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对照相仿(P>0.05),心梗三项诊断的总阳性检出率为80.2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CK-MB、MYO、cTn 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显著更高.而在观察组患者发病后,除MYO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逐渐升高.结论 综合分析CK-MB、MYO、cTn Ⅰ心梗三项指标,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其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是一种高效的心梗诊断方法,其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方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恢复皮肤屏障,减少皮肤炎症反应.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肤保湿剂,抗组胺药,维生素D,局部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总之,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治疗过程,遵医嘱用药及医患配合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敏琪;邓列华;胡羽添;李霆峰;陈兆威;郑嘉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参照患者入院进行诊疗的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个小组,入选对照组的病人均通过老年慢性心衰疾病的常规对应护理方法予以操作,观察组则在其护理基础上通过舒适护理予以临床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临床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气喘缓解时间、心律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对比对照组在统计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者症状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黄萍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音乐放松想象训练对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音乐放松想象训练的应用对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的67例患者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试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音乐放松想象训练,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1)试验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患者轻(P<0.05).(2)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率、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的心率、血压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3)术后6小时两组患者皮质醇、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试验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更小.(4)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早(P<0.05),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P<0.05).结论 音乐放松想象训练在腹腔镜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卡介菌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吸氧、哌拉西林舒坦钠注射液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溴已新注射液静滴、口服氨茶碱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 1.0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EV 1.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卢志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斜仰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斜仰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350例肾结石患者案例,其中肾结石1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00例,均采取斜仰截石位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成功,减少了摆放体位的次数与时间,平均手术时间约7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约52ml.结论 斜仰截石位术中无需更换体位,术中出血少,取石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在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静宇;刘晓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