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李敏琪;邓列华;胡羽添;李霆峰;陈兆威;郑嘉虹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 治疗, 进展
摘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恢复皮肤屏障,减少皮肤炎症反应.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肤保湿剂,抗组胺药,维生素D,局部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总之,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治疗过程,遵医嘱用药及医患配合是治疗的关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诊断和救治对策探究

    目的 探讨心血管急症的临床急诊急救诊断措施和救治方法,观察救治效果,并总结相关的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 125例心血管急症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均为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入院患者.心绞痛37例,高血压危象29例,心房纤颤5例,心源性猝死20例,窦性心动过速24例,心肌梗死10例.结果 经积极诊断与救治,125例患者中,117例经救治效果评估为好转,好转率为93.60%,3例出现死亡,5例为救治无效,无效率为4.00%,死亡率为2.40%.结论 临床对心血管急症患者要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及时诊断救治,并针对不同的急症类型实施针对性的救治方案,以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段艳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硝酸甘油联合曲美他嗪佐治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佐治慢性收缩功能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功能Ⅲ和Ⅳ级的CHF患者共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5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及相关基础疾病治疗;治疗组10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20mg静脉泵入,盐酸曲美他嗪片每次20mg,3次/d,连用14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3.73,P<0.05).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和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寿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表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表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患者选取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人.比较其宣教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出院满意度.结果 C组宣教时间明显小于A组、B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B、C组明显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结论 健康教育表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减少了健康教育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而且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和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并探究心理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实施各种心理护理措施,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这些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俏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共接收的60例心肺复苏病患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为急诊护理,对照组是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血气指标、心理状态、预后质量.结果 SAS(焦虑评分)研究组是(26.30±1.34)分比对照组(51.22±2.53)分低(P<0.05);PaO2在研究组是(71.30±2.11)mmHg比对照组(96.48±5.52)mmHg高(P<0.05);GCS及NIHSS评分在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应用于心肺复苏后患者中可缓解不良情绪,改善血气指标与预后.

    作者:袁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本次我院研究样本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形式,分成参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将采取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间差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分级、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等与参照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故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他汀类药物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少复发率,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李松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替米沙坦治疗,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以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用药的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徐泰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腹腔镜切除术的治疗手段;同期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主要实施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所花费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17±20.21)ml、(2.54±0.68)d、(5.61±1.1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45±21.47)ml、(4.12±1.26)d、(7.46±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患者胃肠道恢复速度等,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刘蜀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的35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接受单纯抗心衰治疗的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并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纬经;王建锋;沈新宇;孟云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探究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0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快的缓解症状.

    作者:李小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急救方法和效果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急救方法和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老年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科学和合理的临床护理急救,对护理急救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R、RR、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优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 科学和合理的临床护理急救方法,能对重症肺炎合并心衰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对其缺氧现象进行快速纠正,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戴春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腹部切口治疗的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及切口愈合时间都比观察组患者时间长;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32.5%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12.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手术后,使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极大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率,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也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林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中抽取2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TMPG灌注情况、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灌注3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62P、CD63与MPA的阳性表达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CD63与MPA的阳性表达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范围使用.

    作者:林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盆腔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盆腔炎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84例,对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盆腔炎相关知识掌握率为100.00%,明显高于护理前患者盆腔炎相关知识掌握率31.5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各项分数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对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可收获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利,具有相当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素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在医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1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宫缩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心率、胎心率,与对照组产妇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痛镇痛方式,能够实现有效镇痛、不影响胎儿的镇痛效果.

    作者:黄燕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经专业医疗机构及我社区中确诊为高血压的24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社区门诊管理;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社区接收的240例高血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施以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的病情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疾病知识知晓程度等.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对疾病知晓程度较管理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管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仅有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对预防并发症、改善病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谭勇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科门诊及收治住院的1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108例未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77例;AR24例,AS161例.通过对比Hhcy患者和非Hhcy患者及AR和AS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Hhcy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Hhcy患者,Hcy水平、CD62P水平、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hcy患者,AR发生率、服用钙拮抗剂比例均明显高于非Hhcy患者,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的Hhcy比例为75.00%(18/24)明显高于AS患者55.90%(90/16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引起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5,95%CI:1.201~4.820,P=0.012);以hcy水平为因变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y水平与肌酐水平、患者年龄及BMI呈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2所示).经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趋势(r=0.030,P=0.56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AR发生率显著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AR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黄志坚;叶伟祥;李秀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运动平板实验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观察及分析予以冠心病患者采取运动平板实验和冠脉造影进行诊断的效果,并且进行应用价值的对比.方法 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2月门诊符合运动平板试验适应症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20例,均行运动平板实验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此外,比较运动平板实验阳性的患者的冠脉造影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3例(35.8%),冠脉造影有改变者30例(30.8%);运动平板实验阴性77例,冠脉造影有改变15例,运动平板试验与冠脉造影对比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30.2%和32.4%;运动平板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和80%.在运动平板实验中呈现阳性结果的患者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血管病变.结论 实施运动平板实验和冠脉造影进行诊断的方法,均具备各自的优缺点,均不能完全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但运动平板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是一种无创、简单、安全的冠心病诊断方法,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患者尽早接受对症治疗.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冠心病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仅有2例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心律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心律表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符福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性别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究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非创伤胸痛患者120例,分成两组男性组(75例),女性组(45例).比较两组基本信息,以及胸痛包括:诱因、疼痛性质和部位、有无并发症等内容;还有胸痛原因分析,包括内容:心源性、主动脉夹层、带状疱疹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痛部位、有无并发症等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病症诱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痛原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 2=27.228,P<0.05).结论 男、女性非创伤性胸痛基本都是心源性胸痛,男性年龄大的比女性多,而且具有饮酒史和吸烟史的患者,需要根据病症的特点进行治疗.

    作者:文家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