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酪醇抗癌活性的研究

胥亦;孙宇婷

关键词:羟基酪醇, 橄榄, 药理活性, 抗癌
摘要:羟基酪醇(HT)英文名为hydroxytyrosol,化学结构名称3,4-二羟基乙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橄榄油和加工橄榄油产生的废水中.因其多为羟基酚类化合物而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羟基酪醇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副作用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因此,羟基酪醇抗癌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羟基酪醇的药理活性,主要是抗癌活性.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科护患纠纷与对策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本文就目前神经内科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预防纠纷的频繁发生阐述了笔者在日常医院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对策,后,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谈了笔者一些心得体会.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脑血管病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后遗症重.护理中稍有疏忽易引起护患纠纷,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现就护患纠纷的原因、措施及沟通机制探讨如下.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全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后,病人恢复的情况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治疗的80位病人进行研究,并按照入院单双号的随机分配方式,为所有病人进行划分,并利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划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手术后的血免疫指标和住院的时间、费用等进行数据的采集,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前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手术后第一天,两组病人的ALB、ALT、AST等指标比手术前要高,PA、TP指标比手术前低,HB变化不大.手术后第天,肠内营养指标情况回复正常,肠内营养组病人的血清比场外营养组高,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血清功能以及免疫力的恢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作者:范现英;刘晓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13-2018.06.13期间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A组与B组(均45例),A组常规护理,B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在患者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B组各项评分较高A组,组间差异存在通行就饿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A组生活能力评分低于B组患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满意为73.3%(33/45),B组护理满意度为97.7%(44/45),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结论: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保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ZIM用于PIC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评价经B超引导下肘上佳位置选择法(ZIM)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将穿刺点选择在肘上1-7cm或14cm以上位置处;B组患者将穿刺点选择在肘关节上7-14cm处,均采用B超引导下完成PICC置管.B组在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ZIM提供了一个系统和标准的方法,是可测量和复制的方法.在B超引导下使用赛丁格技术按照ZIM提供的中间绿色区间置入导管可以有效地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辉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实施研究

    目的 探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护理,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ASOPP患者96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住院、昏迷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缩短,长托宁、阿托品及氯磷定用量均减少,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各项指标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水凤;王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慢性结肠炎病人10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组一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组二50例为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HAMD、HAMA评分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干预后个性生活指标上,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病人不良情绪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徐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患沟通在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实施应用

    进行人性化护患沟通对医护人员相对缺乏,护患比例失调的基层医院来说,其作用更为重要.在其沟通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人性化、方位性、专业性等都种技巧来实现沟通效果,进而促进基层医院的持续性发展.

    作者:王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科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7~56岁.胫腓骨上段骨折3例,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7例;车祸伤6例;其中粉碎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2例,小腿中段完全离断伤2例.经2~2.5年随访,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伸直0°和屈曲120°范围,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背伸20°和跖曲30°范围,患者完全恢复至受伤前的行走功能.

    作者:石林林;吴珊珊;王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肺科收住的80例肺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配原则,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实施全面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吕立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护理干预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及价值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复发率、住院半个月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肺部感染复发率、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复发率,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谢俊;常静;鲜兴芝;杨志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42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患者均一次性取材,取材成功率为100%.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为97.56%.有32例患者为恶性肿瘤,有9例患者为良性肿瘤,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炎性细胞浸润患者1例,在术后病理证实为鳞癌.结果: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确诊率,便于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孟飞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目的:为加强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人工气道对的治疗效果,我院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探讨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佳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入院的8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共40例.所有患者都建立了人造气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2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存活.对照组有3例因疾病加重而过世.死亡率为7.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2.5%.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度神经外科病人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过程中,采用科学,细致,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充分发挥人工气道疗法的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反应.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1例大血管加换瓣术后并发下肢动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导致下肢动脉血栓的原因主要是心脏及其侧壁脱落而形成的栓子,血流被推向了远侧,从而堵塞了动脉血流,终导致肢体坏死.随着血流的堵塞,慢慢的肢体、器官、细胞等都会发生病变,其中容易病变的是下肢.下肢动脉血栓不仅发病快、而且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临床疾病,动脉血管堵塞6个小时可能会导致组织细胞坏死,而超过12个小时可能会导致肢体不同程度的坏疽.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坏死.本院在2015年收治了1例大血管加换瓣术后并发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王雅琼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1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3个月、6个月后同一时间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6个月后Morisky依从性量得分同一时间段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白血病化疗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

    作者:董玉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护理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78人,随机将78位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法比参照组常规护理方法更有效,满意度更高,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的方法效果显著可以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芳;付涛;杨玲华;杨小琴;鲜兴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析早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归入对比组、试验组,每组30例,应用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试验组额外增添早期康复护理,记录护理前、护理后、出院1月后两组神经功能障碍水平.结果 分别使用不同护理方案后,两组患者护理后、出院1月后神经功能障碍水平产生差距,试验组得分更低,障碍程度更轻,P<0.05.结论 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水平,使患者逐步恢复正常肢体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董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几年来所收治的80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将这80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有40位患者.对观察组中的患者使用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中的患者仅使用常规的动脉溶栓治疗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NIH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其NIHS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讲,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的治疗方式对他们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这种治疗方式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起来.

    作者:陈秀晓;牛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缺铁性贫血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缺铁性贫血患者98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具体划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每组均49例,其中实验组进行整体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时,实验组总满意度97.9%,相对较高于对照组,即79.5%,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护理中,对整体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其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52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对照组为15.38%(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作者:王伟平;刘晓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健康教育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调查需要保证结果的客观与准确性,因此在研究对象选择的过程中就要万分注意,首先要将收入研究调查的78例患者进行疾病确诊,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均为39人,其中主要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78例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其中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经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效果也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与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作者:赵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