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杨彩萍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模式, 传染病患者,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模式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98例传染病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精细化护理,评估2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状况、差错事件.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较佳(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状况较佳,差错事件较少(p﹤0.05).结论 对传染病患者施以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显著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状况,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细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84.22±1.22)分、生命质量(85.72±1.32)分、依从性(86.12±1.13)分、满意度评分(84.34±1.1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52±2.62)、(69.42±2.42)、(70.62±2.53)、(69.72±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着,改善了生命质量,提高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王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抑郁状态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恶性肿瘤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手术、放疗及化疗仍为恶性肿瘤传统三大治疗,其中约2/3病人要接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化疗.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保保障更加完善,恶性肿瘤病人追求长期生存及高质生存的愿望日益提高,势必导致或加重恶性肿瘤病人不同程度的抑郁,同时,接受全身化疗,或多或少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及不良反应,使焦虑抑郁加重,影响了病人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增加了医疗费用[1].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常存在抑郁状态,但很多医务工作者忙于基础治疗,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评估和处理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抑郁.本综述将就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癌症抑郁方面有关研究作一总结.

    作者:梅浪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1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体会

    我们在本文中通过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病人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护理体会的整理,对该类疾病进行了较好的分析效果.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护理,包含了用药方面的指导以及生活方面的护理、心理疏导等.通过对病人进行护理我们了解到,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病人要想得到更全面的身体康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让医护人员以及周围的家人和朋友给病人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病人能够在心理辅助的帮助下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朱雅;郑慧霄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和护理效果

    目的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影响效果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A组与B组,各50例.A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B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B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98.00%>84.00%),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后的临床有效率,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符玉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药制剂过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制剂过敏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我诊所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发生了四例中药制剂过敏反应为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过敏原因,并总结处理措施,结果:四例过敏反应患者用药:香丹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炎琥宁变现为过敏性皮疹、过敏性哮喘、呼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药制剂自身质量、药物,自身刺激作用,个体差异.结论,中药制剂本身作为一个成分复杂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后过敏反应较高,应加强用药监督,完善药物生产工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证药物疗效及用药安全.

    作者:周秋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76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疾病认知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缓解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况,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张瑞雪;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重症中暑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目的:思考重症中暑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08-2017.10期间诊疗的88例重症中暑患者,依据1:1分配原理,将患者随机划为A组和B组各44例.即A组患者施行综合对症救治,B组患者施行综合对症+通心络胶囊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s-CRP指标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即100.00%>86.36%,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s-CRP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略差于B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中暑患者中,综合对症救治联合通心络胶囊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hs-CRP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得推广.

    作者:肖拉提·依马木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阿司匹林及其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比较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到医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6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0.61±0.2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5.92±4.26)毫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4.91±3.82)毫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张肇倩;佟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与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对肾囊肿微创治疗手术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本院进行肾囊肿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手术中都利用了自主研究的腹膜后腔扩张器进行腹膜后腔的扩张,在记录中对两组手术进行了有效的对比.结果:后腹腔镜去顶术的病人,症状的缓解程度比小切口手术病人的症状缓解程度要小,并在手术后的4个月之内都没有病情复发的情况发生.两组对比的差异较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的对比,后腹腔镜手术的情况比小切口手术的情况要好.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程度两组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相比较而言,后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性更小,病人痛苦程度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而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的手术费用较低,操作简单,复发率低.这两种治疗方式可应用在不同层级的医院中,特点都较为明显.

    作者:关文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室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在奇偶法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予以优质护理和普通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服药依从性100.00%高于对照组82.35%、禁烟酒依从性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护理满意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67.65%,住院时间(12.34±1.98)天少于对照组(14.14±2.08)天,(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需要配合优质的护理才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李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深入研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76例,将这些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发热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发热等不良反应,给药方式并不会对患者治疗产生差异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加重病情.

    作者:周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护理效果,并为相关医学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容诊治的二百二十名实行影像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本次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有一百一十名患者,同时观察组也有一百一十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护理,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护理,是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同时应用优质护理的方法,观察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并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7.3%.结论:通过在医学影像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使患者配合影像检查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需要医院不断提高有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护理过程中进行规范和严格的检查,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高静;张云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深入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根治手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6月的胃癌手术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采取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疗法,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术后疼痛程度还是患者的住院时间,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就二者的康复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医学的大力推崇.

    作者:邓红策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有无继发癫痫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其中,观察组为继发癫痫患者,对照组为无癫痫发作患者,对两组患者脑梗死部位异常脑电图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6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中,包含部分皮层发作21例、皮层下发作27例、大面积梗死17例、分水岭10例,其癫痫异常放电发生率分别为81.0%、66.7%、82.4%、20.0%;此外,观察组AEEG(动态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8.5%(51/65),对照组为46.2%(30/65),且观察组脑叶皮质与深部白质区癫痫发作率、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异常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及病情变化预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作用.

    作者:肖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前、治疗后14天分别检测血清SOD、MDA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各项检测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O5.实验组在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有明显好转,P<0.O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董卫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风险识别的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出现精神障碍情况,采用风险识别的护理干预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在78例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按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电解质失衡、麻醉时间、低氧血症、精神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通过风险识别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陈薪宇;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管瘤儿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婴幼儿随机分成实验组4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婴幼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对于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回归社会.

    作者:孙莉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在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94例在我院接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病例来源时间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接受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联合组和接受甲钴胺治疗的单一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治疗的服务,不仅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患者的更好治疗与康复提供了基础,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作者:王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析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观察.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5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蛋白质营养不良分为两组,即甲组(n=75,伴有蛋白质营养不良)、乙组(n=75,未伴有蛋白质营养不良).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坚持治疗情况及肝损害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坚持治疗率低于乙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0.67%、98.67%,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于乙组患者,数据分别为24.00%、10.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初治肺结核伴有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来说,经常无法坚持治疗,且肝损害发生率比较高,为此,应时刻注意患者肝功能变化,并注意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以此减少药物性肝损害.

    作者:刘华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补肺益肾汤加减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补肺益肾汤加减治疗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市某院救治的120例哮喘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分组,以平行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60)与参考组(n=60),两组均接受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福特罗粉吸入治疗,观察组加用我院自拟补肺益肾汤,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喘息、气急、咳嗽和胸闷等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峰流速(PEF)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益气补肾汤加减辅助治疗哮喘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缓解,改善肺功能,具有显著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