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组与青年组肠息肉内镜治疗临床观察

郑娟

关键词:老年组, 中青年, 大肠息肉, 内镜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对比内镜下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共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100例大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内镜下检查大肠息肉效果回顾性分析。本次采用分组法,老年组、中青年组,每组50例;经过内镜检查与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大肠息肉数量、部位、大小;术后并发症、切除方式、平均住院时间等;为临床治疗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本次100例分组观察发现,大肠息肉多发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少数;中青年男性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老年组合并症人数大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肠息肉枚数多于中青年组,直径大小在1.0cm-2.0cm;2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身体组织差异明显,大肠息肉病症状态有明显区别,临床治疗需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给予全程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术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4%(P<0.05)。结论人文关怀能够显著降低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向临床推广。

    作者:林明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的效果。方法本次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挑选,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厄贝沙坦疗法,50例实验组患者则行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治疗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实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少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症状、血压指标,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甘富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行丹红注射液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中抽选120例作为调查对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疗法,实验组于基础疗法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病症好转者57例,占比95.0%,和83.3%的对照组缓解率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于基础疗法治疗冠心病患者中加用丹红注射液作用突出,可缓解病症,改善生活现状,增强总体效果。

    作者:吕健;李大鹏;张春茹;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和糖尿病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有效的改善,并减少并发症,帮助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社区护理干预对于家庭和患者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我国当前逐步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开始减退,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疾病,其中为常见的是高血压联合糖尿病,该病的并发症比较多,对人体有着较为严重的损害,对此开展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文章针对当前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开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柳枝;唐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血管内科中卡维地洛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适用性比较广泛,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等,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林森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骨伤科收治的118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每组59人。比较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经过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后,住院平均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比较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77%,比较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8.64%,研究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比较组;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6.61%,比较组总满意率为76.27%。研究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比较组,两组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使骨折后发生并发症几率有效降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作者:林琼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探究

    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一共有8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维拉帕米注射治疗,试验组对患者采取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6.74%,临床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9.3%,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3.26%,临床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采取胺碘酮静脉注射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进而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在临床当中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罗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分析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均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用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组,实行硫酸镁治疗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同时实行予硝苯地平和硫酸镁治疗的孕妇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孕妇在用药前后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孕妇的出现抽搐、早产以及新生儿出现供血不足、心肺衰竭和脑部病变等不良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硝苯地平和硫酸镁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且对孕妇与新生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秀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监测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RR、HR及SpO2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向临床推广。

    作者:陈城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进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可以发现在轻度狭窄患者的CTA检查准确性要低于冠状动脉造影,且P<0.05,有明显差异;在中度、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相近,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320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对中度以上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费用适中,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卉荣;梅勇;赵雄;王慧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目的:分析研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一共有7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试产分娩的产妇一共有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阴道试产是安全有效的,可是在临床当中需要对相关适应性给予严格掌握,与产妇以及亲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产程当中要给予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及产后常规检查子宫腔,使母婴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林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008年与2015年上海某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2008年和2015年上海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比率的变化,了解5年来社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效果,为更好的指导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其变化,并将2015年该人群与全国2010年同年龄组人群血脂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2008年相比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TC水平略有升高,男性组升高明显(P<0.05),而TG水平有所下降,女性下降明显(P<0.05),血脂异常比例基本持平。无论是血脂水平还是血脂异常比例,各项指标都高于全国水平。结论经过5年血脂异常防治,梅陇社区的60岁以上女性TG水平有了较明显下降,但60岁以上男性血脂控制不佳,总的血脂水平和异常率依然高于全国调查水平。可能与上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饮食搭配欠合理有关。提示社区血脂防治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作者:冯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4例CHF并室性心率失常者,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积极采取抗心衰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研究组抗心率失常与心功能的有效率为90.38%、90.38%,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73.08%(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以强化CHF并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控制心律失常,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陈阳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应用于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连续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均采用64层螺旋CT主动成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并对诊断中得到的全部数据进行MPR、MRP以及VRT重建分析。结果 CT主动脉成像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撕裂内膜片与真假腔,且动脉期真腔的平均CT值明显高于假腔高(P<0.05);30例患者的初始破口位置均得到明确,其中24例患者例显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再破口,2例患者无再破口显示;其中22例III型患者的初始破口位置处于主动脉弓降部位或者是降胸主动脉附近端,且扫描图像均显示出了全部患者的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与假腔中的血栓形成等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拥有快速、无创以及准确度较高等多种特点,在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吴文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40例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5.0%,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危重心血管疾病急救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研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特征及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中经我院心电图检查后转三级医院进行治疗并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同时接受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5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其心电图改变特征及诊断归纳总结。结果在这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2例(64%),前壁10例(20%),前间壁3例(6%),急性前壁侧壁2例(4%),急性前壁下壁2例(4%),急性下壁合并右室1例(2%)。在心电图出现室性心律失常38例(76%),缺血性J波12例(24%),缺血性J波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缺血性J波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有40例能够通过心电图判断罪犯血管,其中判断错误含有8例,无法判断具有2例,导致判断错误以及无法判断的原因主要见于多支病变及下壁心肌梗死者。结论心电图操作简捷,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对病情作出相关的诊断,其具有判断“心肌梗死部位、罪犯血管”的价值,但也有很多的原因致使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情判断,会使得出现误诊、延伸的现象。所以,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诊疗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对此引起关注。

    作者:姚忠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分析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讨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2.04%)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28.5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13.3±0.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7±0.6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后良好。

    作者:林永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43例)给予氨氯地平。观察并比较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其血压以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77.30±18.00)mmHg、收缩压(120.60±30.00)mmHg以及总有效率(90.70%)均优于对照组舒张压(85.20±21.00)mmHg、收缩压(134.30±31.00)mmHg以及总有效率(6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治疗中,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其预后。

    作者:黄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组与青年组肠息肉内镜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对比内镜下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共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100例大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内镜下检查大肠息肉效果回顾性分析。本次采用分组法,老年组、中青年组,每组50例;经过内镜检查与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大肠息肉数量、部位、大小;术后并发症、切除方式、平均住院时间等;为临床治疗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本次100例分组观察发现,大肠息肉多发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少数;中青年男性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老年组合并症人数大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肠息肉枚数多于中青年组,直径大小在1.0cm-2.0cm;2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身体组织差异明显,大肠息肉病症状态有明显区别,临床治疗需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作者:郑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心梗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观察组在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理状态,值得向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吴梦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