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郑慧霄
目的:对优质护理模式在肾病内科病人护理中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在本院进行肾病内科治疗的60组病人进行观察,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将病人平均进行分组.对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常规组和优质组的负面情绪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优质组病人的情绪缓解较明显,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在肾病内科病人护理中进行应用,对病人的负面情绪缓解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医学中值得被广泛推广.
作者:唐君;郑慧霄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实施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方面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配合术后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稳定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孔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在现代医学应用管理中,还有很多规章制度有待改善.医疗机构中对于精神类、麻醉类等药物,或者是毒性药物等较为特殊的高危型药品的管理,重视程度还有待加深,需要按照我国的相关规章调理来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很多医疗机构的认识程度不深,了解程度不够,在高危药品的使用中并没有风险意识.所以,目前我国药品管理中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环节还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师子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旨在探讨PICC应用于全静脉营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PICC导管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7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2%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结论:针对应用PICC导管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安全性和舒适度,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赵俊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严重呼吸道烧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2例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给予心理疏导,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满意度.
作者:刘霞;李凯琳;张梦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有史以来都在不断追求的共同目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与长寿已经成为国家和人民群众都要急切处理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经增涨到两亿多人,健康与长寿更是摆在他们面前既迫切而又实际的问题.一方面国家要消耗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人民又要遭受各种疾病带来的痛苦.根据科学推测,人类生理寿命应比现在的实际寿命长得多.按照生物学原理,人类寿命应在100岁至150岁之间.每一个人的健康与长寿之路怎么来走是他们共同关心的主要问题.
作者:陈昌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思考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05-2018.05期间诊疗的120例危重症患者,依据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划为两组各60例.即使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肠外组;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肠内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机体营养指标、不良反应率.结果:肠内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肠外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组患者机体营养指标较优于肠外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肠内组患者前清蛋白为(321.31±27.89)mg/L,肠外组患者前清蛋白为(282.49±25.81)mg/L.肠内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6.67%,肠外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0.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机体营养指标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
作者:薛志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护理回访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遵医行为及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回访.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23.0±0.4)分、SDS(21.5±0.6)分、SF-36(95.5±1.7)分、依从性97.9%、负面情绪存在率6.3%、再次入院率2.1%;对照组患者SAS(32.4±1.5)分、SDS(33.0±2.1)分、SF-36(80.0±3.5)分、依从性77.1%、负面情绪存在率31.3%、再次入院率12.5%.结论:加强护理回访,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依从性,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再次入院率,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兰丽萍;方芳;高家瑾;赵曼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管路护理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实施IABP辅助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26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管路护理的情况(包括气管插管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挠动脉导管的护理、纵膈及心包引流管的护理、导尿管的护理及IABP导管的护理)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结果:加强术后患者管路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高水平的管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巩固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闫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综合护理对慢性肾炎伴抑郁病患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在2016.1-2018.4时间段收治的慢性肾炎伴抑郁病患中盲选出76例实施干预研究,将其划分为基础组(38例)和综合护理组(38例),其中基础组病患采取普通的干预护理,综合护理组病患采取普通干预护理同时结合综合护理,研究2组的抑郁心理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病患抑郁心理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情况改善均比基础组病患要好,2组比较,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伴抑郁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可缓解其抑郁心理,改善病患的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伍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护理当中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83.15±4.15)分,参照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72.12±3.85)分,研究组患者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97.5%高于参照组患者77.5%,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能够全面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另外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作者:姜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予以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95.0%,对照组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患者(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思考心理护理对肿瘤内科患者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07-2018.06期间诊疗的80例肿瘤内科患者,依据1:1分配原理将患者划为两组各40例.即使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的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程度和生存质量.结果:常规组患者癌痛程度较重于干预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较优于常规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内科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在减轻患者癌痛程度的同时,改善其生存质量,故存在推广价值.
作者:马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软通道和硬通道微创介入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8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给予参照组患者采用硬通道微创治疗,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00%)明显高于研究组(9.0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参照组(77.27%),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组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均差于研究组,P<0.05.结论 软通道微创介入术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仕雄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优质护理对于BA急性加重病患的影响.方法:2016.3-2018.3时间段,随机在病患中盲选70例BA急性加重病患实施护理分析,将其分成基础组(35例)和优质组(35例),其中基础组病患行基础护理,优质组病患在行基础护理同时结合优质护理,分析2组的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优质组肺功能情况改善比基础组要好,2组相比,p<0.05.优质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是(72.3±1.7)分,基础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是(51.4±2.2)分,2组相比,p<0.05.结论:对BA急性加重病患行优质护理,可改善其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效果较好.
作者:伍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应用效果.方法:将某社区2014年1月~2017年1月时段的400例人口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归为对照组,并未采取传染性疾病控制措施,选择同期内另外400例采取了传染性疾病控制措施的人口纳入研究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人口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概率并进行评价.结果:未采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理论措施时,400例社区人口出现72例流感、9例流行性腮腺炎和28例痢疾,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达到27.25%,应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理论措施以后,出现32例流感、8例痢疾和3例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仅为10.7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社区人们对传染性疾病控制理论的认知,形成正确的控制思维,并通过有针对性的传染性疾病控制措施加以防护,才能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染后果,确保社区疾病防控质量得以提升,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蔡昌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采取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的治疗方法,参照组采用植入同种异体的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随访,实验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大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讨论:采用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的治疗法,对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胡继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比较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恩替卡韦初治慢性HBV感染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88例,将其按入院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实验室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得到明显改善,其数据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其数据结果无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慢性HBV感染者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进行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隆;卫志干;王东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40例轮转护士,研究时间为2017年04月14日至2018年04月01日,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传统讲授法、观察组给予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各20例,且对两组轮转护士的专业基础理论、病例处置能力、基本操作技能、自觉性与主动性、获取信息能力、专业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专业基础理论、病例处置能力及基本操作技能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自觉性与主动性、获取信息能力、专业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高轮转护士客观成绩,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晓霞;肖香;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实施产后综合护理对其哺乳及身体康复情况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科所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16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8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产后综合护理模式,对比2组产妇身体康复及哺乳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泌乳量大于参照组,与参照组(13.75%、13.75%)相比,实验组乳房胀痛(3.75%)及乳房硬结(2.5%)发生比例较低,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后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身体机制,降低患者血糖,改善产妇哺乳效果,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顾凌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