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Cho缝合技术治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子宫乏力性出血的效果观察

苏林梅

关键词:瘢痕子宫剖宫产,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Cho缝合术
摘要:目的 探究Cho缝合技术治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子宫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子宫乏力性出血治疗的55例病患的诊疗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病患分别接受Cho缝合法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止血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止血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4.42%(P<0.05).结论 Cho缝合术具有止血迅速、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乏力性出血的重要方式.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拮抗肌腧穴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的影响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与电针拮抗肌腧穴共同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 以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脑卒中偏瘫痉挛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病患都先进行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随后对照组仅实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拮抗肌腧穴进行治疗.以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肌张力,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疗效.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病患的评定指标差异都不显著(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有较低的肌张力,运动能力较高,且生活能力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与电针拮抗肌腧穴共同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能够显著改善病患的肌张力,提高病患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明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的45例肺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观察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肺结核检出情况.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结核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检查,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给予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肺结核检出率.

    作者:张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防控措施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工作调查,对我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临床走访等形式搜寻意见,进而结合文献和相关知识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加强医院各级人员的培训,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针对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各级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意识的思想认识和执行力度,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幸世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浅谈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环境都发展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人的健康情况,部分不良生活习惯,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医院中情况较为严重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会移至重症监护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有利于帮助患者脱离危险,恢复健康.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中,加强对人文关怀的应用面,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浅谈了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甲亢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甲亢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6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情感职能评分(91.34±8.81)分、精神健康评分(96.31±7.71)、生理功能评分(94.45±6.9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减少负面情绪,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头皮针配合足部点穴治疗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2例分析

    老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病因复杂,特别是重度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西医目前治疗除了手术改善美容效果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笔者运用头皮针配合足部反射区点穴方法治疗重度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经过短期强化治疗和中期维持治疗,能完全恢复眼睑正常活动,值得推广.

    作者:冯毅;陈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影响着2%的中年女性和4%的中年男性[1],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涉及到多系统多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它是高血压、心力衰竭、中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40% ~60% 存在睡眠呼吸障碍,而心力衰竭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现就近年来睡眠呼吸障碍与心衰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鲁志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静脉冲击联合甲状腺局部注射及99mTc-MDP与口服泼尼松治疗小儿Graves重度突眼症的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静脉冲击联合甲状腺局部注射及99mTc-MDP与口服泼尼松治疗小儿Graves重度突眼症的疗效,并进行对比.方法:纳入2016年2月到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Graves重度突眼症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Graves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患儿应用常规口服治疗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64例患儿应用静脉冲击联合甲状腺局部注射及99mTc-MDP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1%(45/6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静脉冲击联合甲状腺局部注射及99mTc-MDP治疗与口服泼尼松相比,小儿Graves重度突眼症效果明显,其开发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吕桂凤;赵峪靖;娄国鼎;李春禹;王冬杰;曹文涛;郭浩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临床应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临床应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筛选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接受免疫检查,包括乙肝病毒、HIV、梅毒、丙肝病毒等检测[1].结果:通过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均发生了高危妊娠现象,而观察组经过早期免疫检验项目检查后,接受过控制措施,而对照组未经过检验,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33%,对照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1.67%,经过观察比较发现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能够及时发现高危妊娠潜在危险因素,对产前检查进一步提高检查出相关疾病的概率,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降低妊娠分娩期间危险发生率,提高分娩安全性,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包兴娜;周玉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4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化疗,观察组为吉非替尼单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有效率为50.00%和12.50%,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和37.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王兰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护理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40例轮转护士,研究时间为2017年04月14日至2018年04月01日,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传统讲授法、观察组给予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各20例,且对两组轮转护士的专业基础理论、病例处置能力、基本操作技能、自觉性与主动性、获取信息能力、专业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专业基础理论、病例处置能力及基本操作技能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自觉性与主动性、获取信息能力、专业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高轮转护士客观成绩,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晓霞;肖香;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手术室无菌物品缺陷发生率

    目的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管理方法降低供应手术室无菌物品缺陷发生率.方法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按主题选定、计划拟定、通过现状调查和分析,设定目标,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缺陷发生率由原来的5.46‰降至1.77‰,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可降低供应手术室无菌物品缺陷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李月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探究

    临床检验科是医院为基础性科室,尤其是现代医学发展以来,更多依赖各种检验,对各种疾病的预判和确认,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概述分析,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现状进行了研究,从多方面探究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改进措施,对于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庞晓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顽固性产后尿潴留采取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顽固性产后尿潴留患者124例,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2例,常规组采取尿潴留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膀胱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干预组一次排尿量高于常规组,且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NR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顽固性产后尿潴留患者自行排尿,并能减轻尿道口疼痛程度、预防尿路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柳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就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尿液检查误差相对较大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对116例尿检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由采集过程存在问题导致终结果出现误差的有59例,由患者自身原因而导致误差的有20例,由尿液保存过程出现问题而出现误差的有14例,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检测仪器而导致误差的有23例.由此可得,在尿液检验过程中,采集过程、患者自身、实验室人员及检验仪器原因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几率较大.结论:在尿液检验过程中,必须要向患者普及规范的标本采集方式,提升检验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加大对尿液检验造成影响因素分析关注力度,进而更好地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燕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老年痴呆患者康复护理体会

    回顾分析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患者认知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由于遵医行为差,术后康复未达预期标准.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患侧肢体康复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护理,患者生活基本自理出院.

    作者:陈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IABP辅助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管道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管路护理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实施IABP辅助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26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管路护理的情况(包括气管插管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挠动脉导管的护理、纵膈及心包引流管的护理、导尿管的护理及IABP导管的护理)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结果:加强术后患者管路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高水平的管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巩固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闫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应用Cho缝合技术治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子宫乏力性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Cho缝合技术治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子宫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子宫乏力性出血治疗的55例病患的诊疗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病患分别接受Cho缝合法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止血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止血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4.42%(P<0.05).结论 Cho缝合术具有止血迅速、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乏力性出血的重要方式.

    作者:苏林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OSTA指数与骨质疏松各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OSTA指数分级与骨质疏松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本院就诊的9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OSTA指数分为低中高3组,低危组33例中危组36例高危组30例.分别对比腰椎L1-4,左侧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BMD)差异;对比β-CTX、PTH TPINP、ALP、Ca、P骨质疏松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在腰椎、左侧股骨颈、Ward′s区的BMD值,两两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BMD值与OSTA指数呈正相关系(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OSTA指数分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有相关性,具有指导骨质疏松治疗的意义.

    作者:董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期间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研究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期间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于本院行急诊治疗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抽出84例,将其分成观察、对照两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2%<33.33%),且P<0.05.结论 针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期间加以并发症预防性护理进行干预,以此控制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徐美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