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在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

杨琳

关键词:PBL教学法, 整形外科教学, 外科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同期外科医师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学号尾数单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学号尾数单号)与观察组(n=40,学号尾数双号),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法.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对于教学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对于教学总满意度77.50%(P<0.05).结论:为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培养使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增强其对于病例处理能力,学员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于教学满意度也更高,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采取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的治疗方法,参照组采用植入同种异体的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随访,实验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大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讨论:采用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的治疗法,对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胡继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

    目的:针对我院近几年的妇科护理的经验分析,总结探讨出针对妇科护理中的有效沟通护理方法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我院近几年的妇科护理中差错和有效性护理的资料性回顾分析总结归纳出在妇科护理差错中的基本原因,并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应用研究,进而提出有效沟通在高质量护理的优势[1].结果:我院的产科护理差错率明显下降,医患关系趋于平和.结论:针对性分析问题原因,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患者有效沟通,更好地认识病人,为妇科患者提供更舒适的护理工作.

    作者:陆汝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所以患者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普通组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心电图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优于普通组(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任何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能够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小佳;梁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顽固性产后尿潴留采取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顽固性产后尿潴留患者124例,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2例,常规组采取尿潴留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膀胱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干预组一次排尿量高于常规组,且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NR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顽固性产后尿潴留患者自行排尿,并能减轻尿道口疼痛程度、预防尿路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柳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TBL教学模式结合循证医学在普通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尝试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与询证医学(EBM)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方法:选取82名临床实习生,进行PBL+EBM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探讨PBL+EBM教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习中的作用.结果:PBL+EBM教学组理论知识成绩与传统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BL+EBM教学组在临床技能成绩及实习满意度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发现,超过90%实习生青睐PBL+EBM教学.结论:在普通外科实习教学过程中实施PBL+EBM教学法,能培养实习生循证医学和创新思维,提高实习生自主学习和临床知识运用能力.

    作者:陈硕;单涛;陈熹;吴涛;杨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ICU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究ICU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方法:将本院的ICU护理人员视为研究样本,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实施常规ICU护理管理方式,并在此期间,对ICU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将该时期视为对照组;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加强护理管理,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将该时期视为观察组.记录对比2个不同时期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护理人员在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后,其意外针刺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意外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50.00%(对照组)>5.00%(观察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导致ICU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与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有关,需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规范化护理流程,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

    作者:施丽;王夏玲;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病患诊断当中的相关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2月~2018.2月我院所收治的颈动脉狭窄的病患当中选择40例进行研究,按照盲选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的病患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方法来进行诊断,而对于观察组的病患则采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方法来进行诊断,对两组病患诊断结果的准确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对对照组病患以及观察组病患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造影诊断发现,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病患进行诊断其跟临床的诊断结果相比其准确的概率达到92%,而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方法来对颈动脉狭窄病患进行诊断其准确的概率为79%,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诊断的准确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病患诊断的准确概率(P<0.05).结论: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病患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伍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应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群中,时间范围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所有对象分别归入实验组、对照组,入组方式为随机抽取,组员各有30例.实验组护理方案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肠鸣恢复、肛门通气耗时、住院时长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肠蠕动恢复、肠鸣恢复、肛门通气耗时、住院时长等方面,各项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之后,患者的恢复耗时更低,康复更为迅速.

    作者:周雅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探讨比较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和比较软通道和硬通道微创介入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8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给予参照组患者采用硬通道微创治疗,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00%)明显高于研究组(9.0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参照组(77.27%),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组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均差于研究组,P<0.05.结论 软通道微创介入术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仕雄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集束化干预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探讨有效管理留置针留置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6月187例留置针病人作为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留置针管理;将2017年10月224例留置针病人作为试验组,用集束化进行管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拔管37例,拔管率19.9%;试验组非计划拔管23例,拔管率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病人对留置针使用的满意率.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都明显低于护理实施前,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实施6月后,观察组的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HbA1c值,提高血糖控制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胡耀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分析普外科护理伴随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干预措施.方法 比较普外科40例护理人员培训前后伴随的护理安全隐患量,并且进一步总结相应对策.结果 普外科护理工作者在培训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 合理的干预对策可以更好控制普外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郭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细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84.22±1.22)分、生命质量(85.72±1.32)分、依从性(86.12±1.13)分、满意度评分(84.34±1.1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52±2.62)、(69.42±2.42)、(70.62±2.53)、(69.72±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着,改善了生命质量,提高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王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疾病的护理

    目的:探析呼吸疾病治疗中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总结出好的经验,为今后做好相关护理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在患者中选取120名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来治疗呼吸疾病的,把他们分为常规组60名,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另外60名则为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相关指标.结果:在常规组的病患中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不良事件的合计例次率为58%,均高于循证组的13%和25%;在人均住院时间上,常规组为(18.56±4.28)d,循证组为(17.33±6.56)d,显然常规组高于循证组;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例次的统计上常规组的(8.45±3.83)次/人,大于循证组的(7.13±3.04)次/人,(P<0.05).结论: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疾病时,采用循证护理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还能更好的发挥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帮助病人早日转归康复.

    作者:宋宜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阿司匹林及其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比较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到医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6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0.61±0.2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5.92±4.26)毫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4.91±3.82)毫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张肇倩;佟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眼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对于影响眼科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方法: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医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5例眼疾患者,将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将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出来.结果:通过研究和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应该根据安全隐患类型,采取防范措施.结论:有效地运用防范措施,能够将各项护理安全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实施防范措施以前进行比较,在很大程度上,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作者:郝兰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护理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40例轮转护士,研究时间为2017年04月14日至2018年04月01日,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传统讲授法、观察组给予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各20例,且对两组轮转护士的专业基础理论、病例处置能力、基本操作技能、自觉性与主动性、获取信息能力、专业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专业基础理论、病例处置能力及基本操作技能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自觉性与主动性、获取信息能力、专业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高轮转护士客观成绩,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晓霞;肖香;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持续非卧床腹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得有持续非卧床腹透析的病人在经过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的调理下的治愈效果.方法:首先,选取在2011年8月到2017年8月这六年间,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得有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病人78位,其中有一般的病人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另39位病人采用的是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在这两种护理方式之下,病人的痊愈率.结果:经过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后,病人对腹膜炎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透出液的合格留取率等各个方面,均明显要高于常规的护理方式.结论:通过上述数据的表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确能够提升病人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度,也能提高疾病的痊愈率.该结果的表明,值得医院大力推广该方式的进行.

    作者:陈春阁;郑慧霄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贺田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抗生素西药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联合外洗的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药联合外洗方法进行治疗比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副作用更小,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