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72例临床表现分析

刘华鲜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贫血,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厚度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抽取本院近五年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这些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其B超、血常规及诊刮内膜病理资料.把研究中的患者按照年龄分成30岁以下、30~40岁、40岁以上三组,按照贫血程度进行比较.结果:30岁以下患者中有46.7%的患者发生重度贫血,40岁以上患者中有32.5%的患者发生重度贫血,30~40岁患者中有27.1%的患者发生重度贫血,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比较三组患者的输血率,30岁以下的患者输血率高,达到71.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三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和内膜异常增生情况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的患者之间内膜异常增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2mm的患者中,发生内膜异常增生的占53.1%,在子宫内膜厚度小于5mm的患者中,无内膜异常增生.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年龄对其贫血状况有显著的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可以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一种依据,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大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表现的研究力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的病理检查,进而研究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对本组120例患者进行相关的病理检查后结果显示,有21例(17.50%)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并且通过临床检查发现,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以及肿瘤组织学分类均属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P<0.05);但是患者的其他信息,如性别、年龄等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没有必然联系(P>0.05).结论:根据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情况,能够分析出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这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吉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较大,多是由于肿瘤消耗、食物摄入量减少及消化吸收功能的下降,不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也给治疗带来诸多麻烦,患者出现免疫状态低下,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上升.围手术期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度,从而起到改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 .本文结合近年来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相关研究,对营养支持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张建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根管治疗与干髓术治疗老年慢性牙髓炎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究根管治疗与干髓术治疗老年慢性牙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3例老年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根管治疗术、干髓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疼痛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炎症消退时间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而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相较于干髓术,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陈小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体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总结并归纳个体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采用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两小组采取相同的护理时间,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06±2.5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04±2.36)d,两者之间差异显著(t=15.2031,P=0.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显著降低泌尿外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有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

    作者:张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骨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骨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日-2017年12月收治的骨科外伤患者4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后,将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治疗方案,两组患者的病症均有所改善(90%,65%),但是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更好(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更高(95%,70%,P<0.05).结论:在骨伤科的护理中,对比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能够使患者更好的遵医嘱,更好的配合医生以及护理工作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施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浅谈头孢噻肟酸的合成技术

    采用改进之后的工艺,来合成头孢噻肟酸,以此得到新的合成技术的方法;方法:合成路线以及溶媒系统都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并且使用了AE-活性酯、二氯甲烷等实验材料;利用改进之后工艺来合成头孢噻肟酸,从缩合反应、分相、脱色以及结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整个改进之后的工艺比较平和,收率也非常高,达到了165%以上,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比较合适,而且其工艺成本也比较低.

    作者:杜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药学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影响

    目的 研究药学管理对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10-2016.10药学管理事宜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10-2015.10未实施药学管理为实施前,2015.11-216.10实施药学管理为实施后,通过处方点评,对比实施前后处方不合理发生情况及处方药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处方不合理发生率4.50%显著优于实施前16.00%,实施后对处方药的满意度93.50%明显高于实施前7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药物管理中实施临床合理用药,能够有效降低处方不合理情况.

    作者:陆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2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研究组治疗后视力为(0.88±0.07)°,眼压为(12.41±4.52)mmHg,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前房深度为(3.44±0.46)mm,房角粘连闭合度为(58.02±25.46)°,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恢复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并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其效果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53例前置胎盘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科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前置胎盘出血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5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且术中、术后并为出现严重出血.结论 加强术前准备和心理评估与干预、系统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置胎盘出血的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

    作者:方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治疗效果、服药后药-时曲线峰浓度、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时曲线峰浓度及治疗后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Lee氏心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彭芳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宫颈电环錐刀术在宫颈病变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对宫颈电环錐刀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收治宫颈病变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微波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电环錐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7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治愈44例,好转1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7.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电环錐刀术治疗宫颈病变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儿科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对小孩进行静脉穿刺,成功率是多少.方法:设立专门的儿科护理管理小组来研究进行小儿静脉穿刺影响成功的因素.结果: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在对儿科进行护理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家长对这种方式的引进十分满意.结论:对儿科进行护理干涉,可以明显的提高小儿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杜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内服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138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产后半小时、2h以及24h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分别为(131.06±10.79)ml、(189.37±13.56)ml、(279.41±21.46)ml,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4.23±12.54)ml、(249.78±15.61)ml、(279.41±21.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苑增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河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

    对郑州市某民办高校大学生开展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显示67%的大学生重视自己的健康,33%的学生不重视自己的健康.男生抽烟率和饮酒率显著高于女生.8.5%大学生的BMI偏轻,79.8%大学生的BMI正常,11.7%大学生的BMI超重.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营养KAP评估均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大学生吸烟率和饮酒率明显降低;运动情况得到改善.

    作者:王晓琼;李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

    目的:研究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方法:采取随机的原则,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西药药方中抽取3422份,统计西药药剂的合理使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其作为对照组;而后,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西药药方中随机抽取3422份,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西药药剂用药合理情况.结果:观察西药药剂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前、后,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对比,观察组中3422份西药药方,其中药品使用不合理的有136份,用药合理的总数为3286份,比例为96.03%;对照组中561份西药药方存在不同程度的使用不合理现象,药品使用合理的共有2861份药方,所占比例为83.61%.结论:针对西药药剂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用药的合理性,进而提高临床上使用西药药剂的综合水平.

    作者:胡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PDCA在改善神经外科护理交班内容完整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神经外科护士交接班内容完整性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7月-2017年12月对我院神经外科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PDCA实施前、后护士交接班能力.结果:观察组内容完整性、专业术语使用情况、交接语言组织能力、患者满意度、工作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质量,提高护士执行力,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魏丽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生活质量改善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生活质量改善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临床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中,临床路径干预效果较好,应当在临床上加强推广.

    作者:李莉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收治的44例阑尾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2例阑尾炎患者为实验组,将其余剩下的32例阑尾炎患者列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7.27%,实验组阑尾炎患者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相比,影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年龄>60岁、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45min、肥胖、阑尾化脓、阑尾坏疽、非主导手术缝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身体质量、年龄、阑尾病例状态、手术时间及主刀医生等因素有关系,因此,弱项减少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则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了解,以此来更好的提高阑尾炎手术患者的身体质量.

    作者:李国添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无偿献血者流失原因及固定献血者维护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人群流失原因,维护固定献血者的方法.方法:使用广州市现代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选择926例无偿献血者流失人群,采用电话或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无偿献血人群流失的具体原因,找出维护固定献血者的方法.结果:在多种流失因素当中,缺乏献血动力所占的比例为高,其数值为52.54%,和其他其他因素进行对比,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动机当中,被动型献血的人数明显超过主动型,两组对比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次献血意愿当中,再次献血意愿和无再次献血意愿的比例差异不够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无偿献血者流失原因,确定维护固定献血者的方法,有助于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作者:陈贞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患者中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比较2组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术后观察组肛肠疾病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肛肠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京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