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平;梁彦萍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0例. 试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 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护理后,试验组的焦虑评分指标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关义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状况进行分析.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 按照既定的标准将其划分无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和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另外选择10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超多普勒技术对MRA(主肾动脉)、SRA(叶段动脉)、IRA (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进行测定,取两肾的平均值为总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RA(主肾动脉)、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无明显差距(P>0.05);早期肾损害组和无早期肾损害组的组内比较结果为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降低,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延长,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增高(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肾损害阶段肾内血流动力学处于异常状态.
作者:蓝翔;季乃军;童丽军;陈东海;雷建明;章春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期间于我院治疗骨质疏松骨的患者及正常患者各6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实验组,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空腹采血处理、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BGP(骨钙素)、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CTX(Ⅰ型胶原C端肽)、BMD(骨密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BGP(骨钙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CTX(Ⅰ型胶原C端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MD(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MD(骨密度)与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成负相关,对照组患者BMD(骨密度)与CTX(Ⅰ型胶原C端肽)成负相关,其余部分比较均无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代谢生化指标结合BMD(骨密度)测定可以全面的对骨转换率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虽然其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重叠性,无法精细化的的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与分型,但可以提高治疗结果观察的准确性,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鸿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舒张期心力衰竭和收缩期心力衰竭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舒张期心力衰竭(DHF)患者和收缩期心力衰竭(SHF)患者各60例,然后使用飞利浦7500型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终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室EF均明显高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空腹胰岛素高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肿瘤坏死因子2α和白介素6低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比收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病情也相对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正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护理的方法和干预效果.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以来,在心内科进行临床诊治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88例. 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 对他们诱发心绞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心绞痛相关因素基本相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30.68%为精神高度紧张,21.59%为未按时服药,18.18%为早期强行活动,12.50%为睡眠时心绞痛,11.36%为治疗配合度差,5.68%为护理人员因素. 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95.45%)、临床总有效率(93.18%)以及护理总满意度(9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45%,75.0%, 79.55%),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诱发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因素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未按时服药. 经过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好,临床治疗效果高,因此,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李红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抵抗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需要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300例,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6.53±7.65)岁. 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剂量组(100ml/日)和阿司匹林高剂量组(300ml/日). 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凝血五项等检查,并详细了解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史情况,并详细记录所有的数据. 所有的患者在进行各自所需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的治疗, 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时间均大于一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的结果显示,无论剂量多少均可能导致TBX2和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占40%,高剂量组占30.3%.在UAP和AP中阿司匹林抵抗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冯国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的准确性,探讨两种不同途径的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拟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100例,分别接受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的检查,研究人员将所有患者的两次超声检查图进行存档并分析得出异位妊娠的诊断,比较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 后经手术和病理诊断共有95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阴道超声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腹部超声(95.8%对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腹部超声(80%对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中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阴道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 为了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应该大力推广阴道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
作者:颜向民;陆艳富;郑礼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57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57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等级分为三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心功能患者及对照组血清CRP、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及前白蛋白(PA)水平,同时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等级患者血清CRP的水平. 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CRP、BNP、cTnI、Cys-C、PCT及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心功能等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可作为心功能不全患者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其水平与心功能等级显著相关.
作者:高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心衰在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26例进行再同步化治疗, 观察患者手术前3d, 手术后3个月, 手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室同步性差值、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血浆脑钠肽(BNP).结果 心衰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经比较,QRS波时限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变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变宽,左右室同步性差值与手术前比相比明显减少、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手术前步行的距离,血浆脑钠肽(BNP)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 手术后的指标与手术前的指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衰再同步化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降低心衰患者的猝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共计76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中显著例数21例,好转例数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4%;对照组中显著例数9例,好转例数14例,无效12例,有效率68.4%. 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是一种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使用方案. 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张爱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吸氧、抗心律失常个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88例普外科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各44例. 参比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采取全过程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成效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参比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比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手术中重视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做好并发症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普外科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罗冬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间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指标. 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平行上升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以及并发症防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蜂盛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观察前列腺电切术后大出血情况以及护理.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50例做过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前列腺电切术后大出血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方式.结果 2例患者大量出血,分别给其输入400毫升、450毫升血液,经过7天护理治疗之后全部痊愈.结论 仔细观察以及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与减少患者经过前列腺电切术之后大出血的产生.
作者:黎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中医辩证施护方法的应用效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传统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中医辩证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情况. 结果 经过观察比较,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比较显著,比传统护理方法应用效果好,可以在改善患者血压和患者日常生活状态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颅外段脑动脉狭窄介入诊断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为介入治疗做好准备. 方法 随机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采用数字化血管造影技术实施介入诊断,选出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 结果 60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诊断,共32例患者符合介入治疗指征(总血管病变35支). 32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通过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对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DSA介入诊断,为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选择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治疗的60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化脓性穿孔例数、逆行法切除例数、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t=1.021,P>0.05). 结论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由手术时间、病理类型、肥胖等多种因素引起,必须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加以科学防治,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肖天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使用脑钠肽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每组各占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脑钠肽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黄芪甲苷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的效果. 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满意率、病情改善情况、再次住院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脑钠肽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满意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宏军;徐东;马司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胡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干预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 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共120例, 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常规组(n=60),两组采用不同的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娩结局、围产儿结局、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SBP、DBP(121.2±2.7)mmHg、(72.3±5.2)mmHg,明显低于常规组(138.2±2.3)mmHg、(85.3±6.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阴道分娩率90%,明显高于常规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围产儿结局,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采用实验组的干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SBP、DBP,提高患者阴道分娩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贺荣赛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