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李红莉

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绞痛, 诱发因素, 综合护理,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护理的方法和干预效果.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以来,在心内科进行临床诊治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88例. 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 对他们诱发心绞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心绞痛相关因素基本相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30.68%为精神高度紧张,21.59%为未按时服药,18.18%为早期强行活动,12.50%为睡眠时心绞痛,11.36%为治疗配合度差,5.68%为护理人员因素. 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95.45%)、临床总有效率(93.18%)以及护理总满意度(9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45%,75.0%, 79.55%),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诱发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因素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未按时服药. 经过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好,临床治疗效果高,因此,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体会,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日期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采用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B型尿钠肽三项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0%(35/3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58%(31/38),但组建差异不显著(P<0.05). 观察组的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B型尿钠肽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在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上应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以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的风险因素与对策,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比风险事件不同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并进行对策研究. 结果 护理人员因素所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60例(54.16%);因用药不合理所致的护理风险事件20例(16.66%);因设备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15例(12.50%);患者与家属因素20例(16.66%). 结论 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佳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应用临床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病人一共有105例,对105例病人采取心电图检测,同时对病人心电图检测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在105例病人当中,左心室增厚一共有75例,占总体的71.42%;没有出现左心室增厚一共有30例,占总体的28.57%;另外,在75例左心室肥大的病人当中,房性早搏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16%;室性早搏一共有29例,占总体的38.67%;在30例非左心室肥大病人当中,房性早搏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16.67%;室性早搏一共有6例,占总体的20%. 结论 高血压心律失常大部分是因为左心室肥厚所致,极易造成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所以,应该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给予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作者:曹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的准确性,探讨两种不同途径的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拟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100例,分别接受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的检查,研究人员将所有患者的两次超声检查图进行存档并分析得出异位妊娠的诊断,比较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 后经手术和病理诊断共有95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阴道超声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腹部超声(95.8%对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腹部超声(80%对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中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阴道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 为了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应该大力推广阴道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

    作者:颜向民;陆艳富;郑礼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复极综合症应用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分组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对比常规心电图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抽选2014年7月~2015年7月早期复极综合症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12导联心电图诊断)和对照组(29例,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比较不同心电检查情况下患者早期复极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研究组确诊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2.41%;两组心率异常、ST段特征性改变检出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结论 12导联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症的确诊率高,对此病心电图特点有良好的反馈,特别是对心率、ST段变化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艳平;梁彦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生产实习60名学生的实习资料,所有学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均参与常见病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结束后,采用考核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效果的方式,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做出评估,判断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的价值. 结果 学生在腹腔镜技术的实习中,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而操作能力及参与度均低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比较两种学习方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的图像信息,帮助学生增加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的理解,但学生的手术参与感不强、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加以改进.

    作者:马明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的预测研究

    目的 探究血清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同期1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血清cTnI和NT-proBNP水平差异. 结果 研究组患者cTnI (5.50±2.55)μg/L、NT-proBNP (965.50± 220.35)ng/L,而同期对照组数值分别为(0.42±0.21)μg/L、(125.50±48.75)n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TnI和NT-proBNP检测能够准确诊断和预测稳定性慢性心衰症状严重程度, 值得在临床之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彭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原因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而静脉压力显著上升,进而造成全身性病理生理反应及其他症状. 心力衰竭是儿童常见急重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小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生理构造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区别,且发病的原因和机制也与成人不同,先天性心脏病造成的心力衰竭占75%以上.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小儿心理衰竭病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明显进步,本文对小儿心理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的心梗护理,分析所有患者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2.5%,观察组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并心肌梗死发生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基于睡眠时发生心绞痛并心肌梗死与精神高度紧张、早期强行活动、出院后未继续服药产生的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了解之后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在临床上此种护理办法值得推广.

    作者:孟世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 方法 统计我院近5年来,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脉肌桥的281例病人合并同一支及其他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机桥与同一支冠脉硬化狭窄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冠脉不发生有意义的硬化狭窄呈高度线性相关. 结论 冠脉机桥的病人更少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狭窄.

    作者:肖玉芬;张荣华;符炜;李显刚;林仁华;杨志敏;王显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选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每组各32例.观察降糖效果,比较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二甲双胍组产妇剖宫产(31.2%)、子痫前期(6.2%)占比低于胰岛素组(59.4%、25.0%);新生儿在畸形、低血糖、巨大儿、呼吸窘迫上出现3例(9.4%),低于胰岛素组的10例(31.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均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其中后者能够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优先选用.

    作者:黄悦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临床干预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干预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 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共120例, 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常规组(n=60),两组采用不同的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娩结局、围产儿结局、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SBP、DBP(121.2±2.7)mmHg、(72.3±5.2)mmHg,明显低于常规组(138.2±2.3)mmHg、(85.3±6.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阴道分娩率90%,明显高于常规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围产儿结局,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采用实验组的干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SBP、DBP,提高患者阴道分娩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贺荣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模式

    目的 探索适合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模式. 方法 筛查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压药物,干预组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对比一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干预一年后,干预组在血压控制率,血压达标率,合并脑血管并发症,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均取得显著性疗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除血压达标率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变化不大. 结论 在农村社区探索合适的管理模式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运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检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57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57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等级分为三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心功能患者及对照组血清CRP、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及前白蛋白(PA)水平,同时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等级患者血清CRP的水平. 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CRP、BNP、cTnI、Cys-C、PCT及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心功能等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可作为心功能不全患者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其水平与心功能等级显著相关.

    作者:高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体重指数与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探讨

    目的 研究体重指数和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探讨体重指数是否引起该病危险因素加大. 方法 从2015年3月-2015年7月时间范围内,选取事业单位员工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并对其开展健康体检. 员工共有3000人,全部对其开展体检,主要针对于体重指数方面,在体检完成之后,根据员工体重指数不同,将其分为体重偏轻、体重正常、体重偏重以及体重过于肥胖等不同类型.结果 根据体重指数划分,体重正常(55.7%)人数多,要高于体重偏重(32.3%)、体重偏轻(6.5%)和体重肥胖(5.5%). 在3000名接受体检人员中,血脂异常(51.2%)、高血压(30.8%)患者人数较多,另有一定糖尿病患者(2.7%).根据性别来看,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对于高血压而言,体重偏轻(26.7%)、体重正常(27.1%)、体重偏重(40.2%)以及体重过于肥胖(67.3%)明显呈现不较大区别,体重指数加大患病率也越高. 对于血脂异常而言,体重偏轻(13.8%)、体重正常(37.3%)、体重偏重(73.6%)以及体重过于肥胖(87.8%)同样呈上述规律.对于糖尿病而言,体重偏轻(0.5%)、体重正常(1.3%)、体重偏重(3.2%)以及体重过于肥胖(7.9%)同样呈现明显差异. 结论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体重指数越高,越容易产生心血管疾病,无论是血脂异常还是高血压,甚至于糖尿病都会明显加大患病几率,且男性患病率普遍大于女性.

    作者:马雪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男性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抵抗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需要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300例,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6.53±7.65)岁. 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剂量组(100ml/日)和阿司匹林高剂量组(300ml/日). 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凝血五项等检查,并详细了解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史情况,并详细记录所有的数据. 所有的患者在进行各自所需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的治疗, 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时间均大于一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的结果显示,无论剂量多少均可能导致TBX2和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占40%,高剂量组占30.3%.在UAP和AP中阿司匹林抵抗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冯国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选择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治疗的60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化脓性穿孔例数、逆行法切除例数、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t=1.021,P>0.05). 结论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由手术时间、病理类型、肥胖等多种因素引起,必须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加以科学防治,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肖天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72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相应的调脂药物干预,参比组护理方式为一般护理,综合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综合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调控患者血脂水平,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对冠心病患者有益,值得推广.

    作者:相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综合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缺血以及调脂等. 观察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实际发作的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早期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该组患者设为参照组. 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的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护理满意度为100%,与参照组患者的33.33%和6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GQOLI-74问卷(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为(69.3±4.8)分,高于参照组患者的(56.3±5.1)分(t=8.301;P<0.05). 结论 对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患者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