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燕
目的 对比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方法 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高血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气管插管,观察组40例采用喉罩置入. 结果 两组对比插管即刻、插管1min、3min时MAP值差异显著,与插管前相比,对照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min时MAP及HR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较于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对高血压手术病人的心血管反应影响较小,可在高血压患者手术中优先选择.
作者:沈文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原因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而静脉压力显著上升,进而造成全身性病理生理反应及其他症状. 心力衰竭是儿童常见急重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小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生理构造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区别,且发病的原因和机制也与成人不同,先天性心脏病造成的心力衰竭占75%以上.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小儿心理衰竭病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明显进步,本文对小儿心理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疾病程度以及分娩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先兆子痫与子痫发生率,促进患者自然分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淑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2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对病人采取4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 临床治疗以后,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血脂水平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病人的TC、TG以及LDL-C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低,HDL-C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采取辛伐他汀使用剂量在每天40mg的时候,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较低,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段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血清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同期1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血清cTnI和NT-proBNP水平差异. 结果 研究组患者cTnI (5.50±2.55)μg/L、NT-proBNP (965.50± 220.35)ng/L,而同期对照组数值分别为(0.42±0.21)μg/L、(125.50±48.75)n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TnI和NT-proBNP检测能够准确诊断和预测稳定性慢性心衰症状严重程度, 值得在临床之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彭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冠心病在临床上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等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易引起动脉腔狭窄,导致血流供应不足,因此易引发心绞痛、中风等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等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医防治策略.
作者:韩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实验组(54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62%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选择和应用推广.
作者:王伟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间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指标. 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平行上升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以及并发症防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蜂盛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4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19.3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祥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共计76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中显著例数21例,好转例数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4%;对照组中显著例数9例,好转例数14例,无效12例,有效率68.4%. 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是一种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使用方案. 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张爱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的风险因素与对策,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比风险事件不同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并进行对策研究. 结果 护理人员因素所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60例(54.16%);因用药不合理所致的护理风险事件20例(16.66%);因设备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15例(12.50%);患者与家属因素20例(16.66%). 结论 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佳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 方法 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 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 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 结果 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 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作者:刘晓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了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将这些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好,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动脉硬化指数方面较对照组要少,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润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益气活血法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基础并均采用西医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法中医药剂,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对照组病例则加用维生素B和B肌肉注射,每天1次持续两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神经病变,不但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还能够使得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提升.
作者:白发臣;刘尧斌;张明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选择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治疗的60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化脓性穿孔例数、逆行法切除例数、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t=1.021,P>0.05). 结论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由手术时间、病理类型、肥胖等多种因素引起,必须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加以科学防治,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肖天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 方法 统计我院近5年来,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脉肌桥的281例病人合并同一支及其他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机桥与同一支冠脉硬化狭窄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冠脉不发生有意义的硬化狭窄呈高度线性相关. 结论 冠脉机桥的病人更少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狭窄.
作者:肖玉芬;张荣华;符炜;李显刚;林仁华;杨志敏;王显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观察前列腺电切术后大出血情况以及护理.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50例做过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前列腺电切术后大出血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方式.结果 2例患者大量出血,分别给其输入400毫升、450毫升血液,经过7天护理治疗之后全部痊愈.结论 仔细观察以及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与减少患者经过前列腺电切术之后大出血的产生.
作者:黎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贫血的患儿一共有200例,当中缺铁性贫血的患儿一共有116例(试验1组),地中海贫血的患儿一共有84例(试验2组),对两组患儿的血细胞水平给予检测,对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 结果 两组患儿的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MCV(平均红细胞体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RDW(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可以采取RDW以及MCHC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护理的方法和干预效果.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以来,在心内科进行临床诊治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88例. 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 对他们诱发心绞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心绞痛相关因素基本相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30.68%为精神高度紧张,21.59%为未按时服药,18.18%为早期强行活动,12.50%为睡眠时心绞痛,11.36%为治疗配合度差,5.68%为护理人员因素. 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95.45%)、临床总有效率(93.18%)以及护理总满意度(9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45%,75.0%, 79.55%),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诱发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因素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未按时服药. 经过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好,临床治疗效果高,因此,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李红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选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每组各32例.观察降糖效果,比较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二甲双胍组产妇剖宫产(31.2%)、子痫前期(6.2%)占比低于胰岛素组(59.4%、25.0%);新生儿在畸形、低血糖、巨大儿、呼吸窘迫上出现3例(9.4%),低于胰岛素组的10例(31.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均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其中后者能够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优先选用.
作者:黄悦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