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段丽华

关键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 老年高血压, 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2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对病人采取4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 临床治疗以后,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血脂水平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病人的TC、TG以及LDL-C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低,HDL-C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采取辛伐他汀使用剂量在每天40mg的时候,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较低,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抽选,共120例,将其分成不同疗法组,即:西医组行基础西医疗法,中西医组于上述基础上行中医疗法,评定预后效果. 结果 中西医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96.7%高于西医组83.3%,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 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整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曹荣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 方法 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 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 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 结果 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 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作者:刘晓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于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比较中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得出,对照组健康行为得分为(77.3±2.9),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为(70.3±2.2),生活质量得分为(69.4±2.1);观察组健康行为得分为(91.3±2.5),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为(92.3±3.9),生活质量得分为(94.3±2.2),实验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再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在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临床疗效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对已经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截止2015年7月,上述数据库中共计入选50篇文献报道,经RevMan5.3统计软件Meta分析后发现,轻-中度心衰患者通过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 心衰再次入住医院率(OR=0.65,95%CI:0.55~0.78,P<0.05)、 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SWD=-12.25mL/m2,95%CI:-20.90~-3.50,P<0.05)、 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SWD=-18.95mL/m2,95%CI:-17.70~-0.15,P<0.05)、左室质量指数(SWD=10.90g/m2,95%CI:-15.50~-6.50,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SWD=4.75%,95%CI:2.45~6.70,P<0.01). 而在安全性方面, 用药之后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加, 男性乳房发育(OR:=1.45,95%CI:0.75~2.85,P=0.35)、高钾血症(OR:=1.55,95%CI:0.88~2.35,P=0.24).结论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显著提高轻-中度心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各项观察指标,并且副作用或不良反应风险并未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运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 方法 统计我院近5年来,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脉肌桥的281例病人合并同一支及其他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机桥与同一支冠脉硬化狭窄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冠脉不发生有意义的硬化狭窄呈高度线性相关. 结论 冠脉机桥的病人更少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狭窄.

    作者:肖玉芬;张荣华;符炜;李显刚;林仁华;杨志敏;王显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生产实习60名学生的实习资料,所有学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均参与常见病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结束后,采用考核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效果的方式,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做出评估,判断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的价值. 结果 学生在腹腔镜技术的实习中,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而操作能力及参与度均低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比较两种学习方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的图像信息,帮助学生增加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的理解,但学生的手术参与感不强、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加以改进.

    作者:马明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颅外段脑动脉狭窄介入诊断体会

    目的 通过颅外段脑动脉狭窄介入诊断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为介入治疗做好准备. 方法 随机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采用数字化血管造影技术实施介入诊断,选出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 结果 60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诊断,共32例患者符合介入治疗指征(总血管病变35支). 32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通过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对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DSA介入诊断,为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

    目的 对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进行救治方法的探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产科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和原因进行探索的同时运用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结果 根据调查研究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且产妇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出血存在紧密的联系,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明显(P<0.05).结论 多种原因都会引起产后出血,分析并解决相关因素和原因,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产生.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贫血的患儿一共有200例,当中缺铁性贫血的患儿一共有116例(试验1组),地中海贫血的患儿一共有84例(试验2组),对两组患儿的血细胞水平给予检测,对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 结果 两组患儿的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MCV(平均红细胞体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RDW(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可以采取RDW以及MCHC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益气活血法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基础并均采用西医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法中医药剂,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对照组病例则加用维生素B和B肌肉注射,每天1次持续两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神经病变,不但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还能够使得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提升.

    作者:白发臣;刘尧斌;张明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实验组(54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62%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选择和应用推广.

    作者:王伟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和研究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0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用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患者心绞痛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晓东;赖丽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选择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治疗的60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化脓性穿孔例数、逆行法切除例数、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t=1.021,P>0.05). 结论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由手术时间、病理类型、肥胖等多种因素引起,必须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加以科学防治,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肖天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和研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检验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冠心病患者62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2例,将其做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受检人员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检测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值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值变化情况,依此选择合理干预措施才可阻止病情进展,对改善患者预后及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早期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该组患者设为参照组. 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的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护理满意度为100%,与参照组患者的33.33%和6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GQOLI-74问卷(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为(69.3±4.8)分,高于参照组患者的(56.3±5.1)分(t=8.301;P<0.05). 结论 对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患者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疾病程度以及分娩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先兆子痫与子痫发生率,促进患者自然分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淑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间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指标. 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平行上升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以及并发症防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蜂盛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胡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旨在促进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痊愈.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护理的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主要接受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情况. 结果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肝脏炎症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遵医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结论 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且可以规范患者临床遵医行为,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查中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6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 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比较两组置入动脉鞘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置入支架数、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效果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相当,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德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