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钟晓东;赖丽燕

关键词: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0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用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患者心绞痛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衰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衰在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26例进行再同步化治疗, 观察患者手术前3d, 手术后3个月, 手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室同步性差值、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血浆脑钠肽(BNP).结果 心衰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经比较,QRS波时限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变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变宽,左右室同步性差值与手术前比相比明显减少、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手术前步行的距离,血浆脑钠肽(BNP)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 手术后的指标与手术前的指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衰再同步化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降低心衰患者的猝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高血压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以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为特点.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OSAS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并且发现OSAS患者常常并发高血压甚至是难治性高血压. 本文将OSAS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与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谢晟;邓燕;潘月影;王志华;任洁;刘辉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贫血的患儿一共有200例,当中缺铁性贫血的患儿一共有116例(试验1组),地中海贫血的患儿一共有84例(试验2组),对两组患儿的血细胞水平给予检测,对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 结果 两组患儿的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MCV(平均红细胞体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RDW(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可以采取RDW以及MCHC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4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19.3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祥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 方法 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 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 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 结果 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 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作者:刘晓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模式

    目的 探索适合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模式. 方法 筛查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压药物,干预组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对比一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干预一年后,干预组在血压控制率,血压达标率,合并脑血管并发症,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均取得显著性疗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除血压达标率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变化不大. 结论 在农村社区探索合适的管理模式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运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88例普外科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各44例. 参比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采取全过程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成效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参比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比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手术中重视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做好并发症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普外科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罗冬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措施在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取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心衰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的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中,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保障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周解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干预对高血压和脑卒中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干预性护理措施在预防高血压、 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2月-2015年2月接收未脑卒中病史患者100例作为调查成员,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行不同护理措施,即:常规组行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行干预性护理措施,于预后评定脑卒中病发情况. 结果 干预组患者预后、高血压、脑卒中发生率少于常规组,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临床针对性干预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降低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提高疾病知识了解度,值得借鉴.

    作者:李树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实验组(54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62%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选择和应用推广.

    作者:王伟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生产实习60名学生的实习资料,所有学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均参与常见病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结束后,采用考核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效果的方式,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做出评估,判断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的价值. 结果 学生在腹腔镜技术的实习中,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而操作能力及参与度均低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比较两种学习方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的图像信息,帮助学生增加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的理解,但学生的手术参与感不强、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加以改进.

    作者:马明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间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指标. 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平行上升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以及并发症防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蜂盛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冠心病的中医防治研究

    冠心病在临床上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等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易引起动脉腔狭窄,导致血流供应不足,因此易引发心绞痛、中风等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等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医防治策略.

    作者:韩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临床疗效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对已经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截止2015年7月,上述数据库中共计入选50篇文献报道,经RevMan5.3统计软件Meta分析后发现,轻-中度心衰患者通过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 心衰再次入住医院率(OR=0.65,95%CI:0.55~0.78,P<0.05)、 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SWD=-12.25mL/m2,95%CI:-20.90~-3.50,P<0.05)、 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SWD=-18.95mL/m2,95%CI:-17.70~-0.15,P<0.05)、左室质量指数(SWD=10.90g/m2,95%CI:-15.50~-6.50,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SWD=4.75%,95%CI:2.45~6.70,P<0.01). 而在安全性方面, 用药之后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加, 男性乳房发育(OR:=1.45,95%CI:0.75~2.85,P=0.35)、高钾血症(OR:=1.55,95%CI:0.88~2.35,P=0.24).结论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显著提高轻-中度心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各项观察指标,并且副作用或不良反应风险并未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运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表达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取12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nⅠ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及1年的随访结果. 结果 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的cTnⅠ为(0.054±0.015)ng/ml、Ⅲ级患者的cTnⅠ为(0.126± 0.028)ng/ml、Ⅳ级患者的cTnⅠ为(0.364±0.087)ng/ml;NYHA心功能Ⅱ、Ⅲ及Ⅳ级患者的cTnⅠ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末径(LVDD)、左室缩末径(LVDS)检测值显著大于正常组,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值显著小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死亡率、病情恶化率、住院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cTnⅠ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TnⅠ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观察指标,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陆超灵;张小新;廖佩娟;左祖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原因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而静脉压力显著上升,进而造成全身性病理生理反应及其他症状. 心力衰竭是儿童常见急重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小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生理构造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区别,且发病的原因和机制也与成人不同,先天性心脏病造成的心力衰竭占75%以上.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小儿心理衰竭病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明显进步,本文对小儿心理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析如何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 方法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现阶段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护理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干预对策解决. 结果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护理水平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和护理管理因素. 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结论 明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切实落实护理管理,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护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作者:吴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共计76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中显著例数21例,好转例数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4%;对照组中显著例数9例,好转例数14例,无效12例,有效率68.4%. 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是一种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使用方案. 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张爱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男性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抵抗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需要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300例,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6.53±7.65)岁. 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剂量组(100ml/日)和阿司匹林高剂量组(300ml/日). 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凝血五项等检查,并详细了解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史情况,并详细记录所有的数据. 所有的患者在进行各自所需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的治疗, 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时间均大于一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的结果显示,无论剂量多少均可能导致TBX2和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占40%,高剂量组占30.3%.在UAP和AP中阿司匹林抵抗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冯国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舒张期心力衰竭和收缩期心力衰竭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对舒张期心力衰竭和收缩期心力衰竭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舒张期心力衰竭(DHF)患者和收缩期心力衰竭(SHF)患者各60例,然后使用飞利浦7500型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终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室EF均明显高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空腹胰岛素高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肿瘤坏死因子2α和白介素6低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比收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病情也相对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正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