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周解玲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实验组(54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62%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选择和应用推广.
作者:王伟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72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相应的调脂药物干预,参比组护理方式为一般护理,综合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综合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调控患者血脂水平,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对冠心病患者有益,值得推广.
作者:相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 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比较两组置入动脉鞘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置入支架数、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效果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相当,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德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体重指数和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探讨体重指数是否引起该病危险因素加大. 方法 从2015年3月-2015年7月时间范围内,选取事业单位员工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并对其开展健康体检. 员工共有3000人,全部对其开展体检,主要针对于体重指数方面,在体检完成之后,根据员工体重指数不同,将其分为体重偏轻、体重正常、体重偏重以及体重过于肥胖等不同类型.结果 根据体重指数划分,体重正常(55.7%)人数多,要高于体重偏重(32.3%)、体重偏轻(6.5%)和体重肥胖(5.5%). 在3000名接受体检人员中,血脂异常(51.2%)、高血压(30.8%)患者人数较多,另有一定糖尿病患者(2.7%).根据性别来看,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对于高血压而言,体重偏轻(26.7%)、体重正常(27.1%)、体重偏重(40.2%)以及体重过于肥胖(67.3%)明显呈现不较大区别,体重指数加大患病率也越高. 对于血脂异常而言,体重偏轻(13.8%)、体重正常(37.3%)、体重偏重(73.6%)以及体重过于肥胖(87.8%)同样呈上述规律.对于糖尿病而言,体重偏轻(0.5%)、体重正常(1.3%)、体重偏重(3.2%)以及体重过于肥胖(7.9%)同样呈现明显差异. 结论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体重指数越高,越容易产生心血管疾病,无论是血脂异常还是高血压,甚至于糖尿病都会明显加大患病几率,且男性患病率普遍大于女性.
作者:马雪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心血管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中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路路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效果. 结果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35例患者中27例显效,6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35例患者中19例患者显效,8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朱登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冠心病在临床上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等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易引起动脉腔狭窄,导致血流供应不足,因此易引发心绞痛、中风等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等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医防治策略.
作者:韩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状况进行分析.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 按照既定的标准将其划分无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和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另外选择10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超多普勒技术对MRA(主肾动脉)、SRA(叶段动脉)、IRA (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进行测定,取两肾的平均值为总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RA(主肾动脉)、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无明显差距(P>0.05);早期肾损害组和无早期肾损害组的组内比较结果为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降低,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延长,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增高(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肾损害阶段肾内血流动力学处于异常状态.
作者:蓝翔;季乃军;童丽军;陈东海;雷建明;章春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抽选,共120例,将其分成不同疗法组,即:西医组行基础西医疗法,中西医组于上述基础上行中医疗法,评定预后效果. 结果 中西医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96.7%高于西医组83.3%,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 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整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曹荣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胡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适合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模式. 方法 筛查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压药物,干预组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对比一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干预一年后,干预组在血压控制率,血压达标率,合并脑血管并发症,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均取得显著性疗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除血压达标率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变化不大. 结论 在农村社区探索合适的管理模式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运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病人一共有105例,对105例病人采取心电图检测,同时对病人心电图检测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在105例病人当中,左心室增厚一共有75例,占总体的71.42%;没有出现左心室增厚一共有30例,占总体的28.57%;另外,在75例左心室肥大的病人当中,房性早搏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16%;室性早搏一共有29例,占总体的38.67%;在30例非左心室肥大病人当中,房性早搏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16.67%;室性早搏一共有6例,占总体的20%. 结论 高血压心律失常大部分是因为左心室肥厚所致,极易造成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所以,应该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给予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作者:曹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原因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而静脉压力显著上升,进而造成全身性病理生理反应及其他症状. 心力衰竭是儿童常见急重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小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生理构造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区别,且发病的原因和机制也与成人不同,先天性心脏病造成的心力衰竭占75%以上.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小儿心理衰竭病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明显进步,本文对小儿心理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吸氧、抗心律失常个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舒张期心力衰竭和收缩期心力衰竭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舒张期心力衰竭(DHF)患者和收缩期心力衰竭(SHF)患者各60例,然后使用飞利浦7500型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终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室EF均明显高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空腹胰岛素高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 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肿瘤坏死因子2α和白介素6低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比收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病情也相对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正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生产实习60名学生的实习资料,所有学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均参与常见病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结束后,采用考核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效果的方式,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做出评估,判断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的价值. 结果 学生在腹腔镜技术的实习中,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而操作能力及参与度均低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比较两种学习方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的图像信息,帮助学生增加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的理解,但学生的手术参与感不强、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加以改进.
作者:马明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选择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治疗的60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化脓性穿孔例数、逆行法切除例数、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t=1.021,P>0.05). 结论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由手术时间、病理类型、肥胖等多种因素引起,必须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加以科学防治,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肖天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0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用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患者心绞痛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晓东;赖丽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方法防治,观察组44例,采用中医药方法防治,比较两组防治方法的效果,分析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防治作用. 结果 经过3周的防治,观察组患者防治有效率为88.6%,满意率90.9%,对照组患者防治的有效率为75.0%,满意率72.7%,观察组防治方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措施在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取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心衰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的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中,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保障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周解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益气活血法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基础并均采用西医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法中医药剂,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对照组病例则加用维生素B和B肌肉注射,每天1次持续两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神经病变,不但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还能够使得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提升.
作者:白发臣;刘尧斌;张明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