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刘晓平

关键词:采血时间, 采血方式, 血液采集, 心血管疾病血液检验
摘要: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 方法 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 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 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 结果 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 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生产实习60名学生的实习资料,所有学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均参与常见病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结束后,采用考核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效果的方式,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做出评估,判断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的价值. 结果 学生在腹腔镜技术的实习中,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而操作能力及参与度均低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比较两种学习方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的图像信息,帮助学生增加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的理解,但学生的手术参与感不强、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加以改进.

    作者:马明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应用临床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病人一共有105例,对105例病人采取心电图检测,同时对病人心电图检测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在105例病人当中,左心室增厚一共有75例,占总体的71.42%;没有出现左心室增厚一共有30例,占总体的28.57%;另外,在75例左心室肥大的病人当中,房性早搏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16%;室性早搏一共有29例,占总体的38.67%;在30例非左心室肥大病人当中,房性早搏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16.67%;室性早搏一共有6例,占总体的20%. 结论 高血压心律失常大部分是因为左心室肥厚所致,极易造成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所以,应该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给予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作者:曹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选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每组各32例.观察降糖效果,比较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二甲双胍组产妇剖宫产(31.2%)、子痫前期(6.2%)占比低于胰岛素组(59.4%、25.0%);新生儿在畸形、低血糖、巨大儿、呼吸窘迫上出现3例(9.4%),低于胰岛素组的10例(31.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均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其中后者能够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优先选用.

    作者:黄悦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4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19.3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祥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选择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治疗的60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化脓性穿孔例数、逆行法切除例数、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t=1.021,P>0.05). 结论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由手术时间、病理类型、肥胖等多种因素引起,必须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加以科学防治,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肖天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2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对病人采取4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 临床治疗以后,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血脂水平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病人的TC、TG以及LDL-C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低,HDL-C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采取辛伐他汀使用剂量在每天40mg的时候,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较低,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段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旨在促进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痊愈.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护理的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主要接受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情况. 结果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肝脏炎症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遵医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结论 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且可以规范患者临床遵医行为,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查中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肾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分析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状况进行分析.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 按照既定的标准将其划分无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和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另外选择10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超多普勒技术对MRA(主肾动脉)、SRA(叶段动脉)、IRA (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进行测定,取两肾的平均值为总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RA(主肾动脉)、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无明显差距(P>0.05);早期肾损害组和无早期肾损害组的组内比较结果为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降低,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延长,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增高(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肾损害阶段肾内血流动力学处于异常状态.

    作者:蓝翔;季乃军;童丽军;陈东海;雷建明;章春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贫血的患儿一共有200例,当中缺铁性贫血的患儿一共有116例(试验1组),地中海贫血的患儿一共有84例(试验2组),对两组患儿的血细胞水平给予检测,对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 结果 两组患儿的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MCV(平均红细胞体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RDW(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可以采取RDW以及MCHC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比较

    目的 对比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方法 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高血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气管插管,观察组40例采用喉罩置入. 结果 两组对比插管即刻、插管1min、3min时MAP值差异显著,与插管前相比,对照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min时MAP及HR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较于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对高血压手术病人的心血管反应影响较小,可在高血压患者手术中优先选择.

    作者:沈文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益气活血法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基础并均采用西医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法中医药剂,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对照组病例则加用维生素B和B肌肉注射,每天1次持续两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神经病变,不但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还能够使得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提升.

    作者:白发臣;刘尧斌;张明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 方法 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 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 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 结果 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 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作者:刘晓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整体化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 于围术期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孙丽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胡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临床干预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干预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 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共120例, 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常规组(n=60),两组采用不同的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娩结局、围产儿结局、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SBP、DBP(121.2±2.7)mmHg、(72.3±5.2)mmHg,明显低于常规组(138.2±2.3)mmHg、(85.3±6.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阴道分娩率90%,明显高于常规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围产儿结局,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采用实验组的干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SBP、DBP,提高患者阴道分娩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贺荣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88例普外科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各44例. 参比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采取全过程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成效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参比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比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手术中重视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做好并发症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普外科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罗冬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男性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抵抗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需要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300例,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6.53±7.65)岁. 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剂量组(100ml/日)和阿司匹林高剂量组(300ml/日). 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凝血五项等检查,并详细了解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史情况,并详细记录所有的数据. 所有的患者在进行各自所需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的治疗, 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时间均大于一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的结果显示,无论剂量多少均可能导致TBX2和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占40%,高剂量组占30.3%.在UAP和AP中阿司匹林抵抗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冯国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高血压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以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为特点.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OSAS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并且发现OSAS患者常常并发高血压甚至是难治性高血压. 本文将OSAS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与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谢晟;邓燕;潘月影;王志华;任洁;刘辉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观察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共有60例,根据临床就诊时间分为4组,其中包括A组(0<VT≤2h)、B组(2h<VT≤4h)、C组(4h<VT≤6h)、D组(VT在6h以上),对四组的心电监测结果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 在本文60例病人当中,心电图检查结果呈现阳性一共有16例,占总体的26.67%,其中包括有Q波改变一共有2例,占总体的3.3%;R波改变一共有3例,占总体的5%;ST段改变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8.3%;T波改变一共有6例,占总体的10%;四组病人的心电图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电图阳性率要比C组和D组高(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间的心电图会发生明显改变,同时大部分出现在发病以后的2-4小时当中,主要为T波改变,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了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将这些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好,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动脉硬化指数方面较对照组要少,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润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