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芬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获得三尖瓣返流峰速及压差并测算肺动脉收缩压。结果62例肺动脉收缩压范围为35.5~105.5mmHg、肺动脉血流频谱发生匕首样变化,收缩期缩短;三尖瓣反流、右房室扩大、部分肺动脉增宽;肺动脉瓣示“W”样改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方法简单、无创伤、临床意义重要且值得推广。
作者:王路;梅勇;周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王英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其余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为84.21%,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5.2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患者受到的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作者:杨伟;罗涛;马明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在于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入院治疗的96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在增加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结论通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促进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术后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贵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在治疗期不同阶段内的不同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反应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治疗四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达到69.6%。治疗八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及饭后血糖有效达到78.5%、83.9%。糖化血红蛋白指标0.68%,下降幅度达到6.29%。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7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0%显著优于对照组3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时,采用常规疗法加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医疗效果显著。
作者:郭彩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抽取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39例临床常规护理(比较组),另39例从患者的护理特点出发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病情复杂、自理能力差、心理状态不佳、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经相应护理,在患者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7.4%(38/39),比较组为74.4%(29/3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评分上,研究组要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结论要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特点出发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使其焦虑情绪得到减轻,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张黎敏;吴娟;王晓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的98例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并以本院同一时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和稳心颗粒辅助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8%明显低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2.6%,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能较好的恢复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春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症组的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 hs-CRP 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程度一致。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方法收集 CTA、MRA 资料,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各87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者,两组间各有100例采用 DSA 检查,观察以 DSA 为基准的 CTA、MRA 检查效果。结果以 DSA 为基准,CTA、MRA 对小动脉瘤、中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灵敏度及对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颅脑 CTA 对微小及小动脉瘤的检出率略高于MRA。结论颅脑 CTA 动脉狭窄和动脉瘤检出灵敏度较 MRA 高,但较风险较大的微创 DSA 低,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烟雾病检出三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宝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呼气测定在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给予患病组和对照组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浓度测定。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以甲泼尼龙、氨茶碱等行常规治疗3-7天,出院后以沙丁胺醇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维持治疗,测定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测定者肺功能及一氧化氮呼气水平。结果患病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一氧化氮呼气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FEV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诊疗中,一氧化氮可以作为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简单方便、无创、可重复性好,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永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缩小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幅度明显差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缩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降低房颤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春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相关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三年中感染率分别为:(3.1±0.8)%、(2.2±0.7)%、(1.1±0.2)%,比较三个年度患者的感染率,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三个年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2.00%、90.00%、93.00%,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进行积极的准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对手术室感染进行预防。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西医相结合对中风的后遗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2006年1月到2006年12月被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的78例患者,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39例为对照组,30例为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将西药脑活素溶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加脑复康进行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 B1、维生素 E。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西药治疗基础之上再给予其中医中药的配合进行针灸的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8例痊愈,6例显效,6例好转,19例无效。有效率为51.3%。而治疗组有16例痊愈,9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有效率为92.3%。通过对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即 P 小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中风的后遗症比单纯的进行西医治疗的有效率高,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
作者:柳亮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尼群地平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和血糖以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物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 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毓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采用 LEEP 手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例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析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69例患者的 LEEP 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为(7.8±1.4)min,术中出血量在11~22ml,平均为(9.8±0.8) ml;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有60例,占总人数的86.96%;在术后检查出病理诊断级别提高的有9例,其中患有浸润癌的有6例,患有原位癌的有3例。在69例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理检查中有67例显示其切缘或基底未见 CIN 病灶,LEEP 手术的病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结论 LEEP 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治愈率较高等优点,是治疗 CIN 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春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6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一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护理之后,其中基本痊愈患者18例(41.9%),好转22例(51.2%),无效3例(7.0%),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15例(34.9%),好转18(41.9%),无效10例(23.5%),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偏瘫疾病时,可以在治疗中给予患者科学的、系统的护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 B 超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68例使用 B 超进行检查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对急腹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形式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本次所抽取的6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包括28例异位妊娠、19例急性盆腔炎、11例宫内孕流产和1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使用 B 超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有62例,准确率达到了91.2%,出现了6例误诊,误诊率是8.8%。结论 B 超在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大提高了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使妇科急腹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减轻了急腹症患者的痛苦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 SD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 SDS 评分较之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 SDS 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可明显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咏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目前我国正逐步趋向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成增长趋势。我国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了49.1%,居各国之首。年龄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仅有32.2%,且仅有7.6%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现卫生部已将高血压控制列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防治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式之一[2]。高血压社区干预即是通过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系列有计划和组织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改变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危险因素,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研究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的评价。
作者:罗继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