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蔡航;孙靖;张正旭

关键词:标本溶血, 生化检验, 结果准确性, 影响, 预防
摘要:目的 研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40例进行生化体检的正常人血液标本,根据是否溶血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液标本中生化指标,并对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TP(80.52±8.41)g/L、TBIL(29.92±5.63)mmol/L等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对采取到检验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以免出现标本溶血事件,使得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和提高.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高职护理解剖实验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进而造成高职实际生源质量在不断下降.人体解剖学是高职护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但是对于解剖学来说是教学中的瓶颈,对整个解剖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解剖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较为重要的.

    作者:魏福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共40例,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跟踪护理,以自拟调查研究表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踪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叶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析胸腔镜辅助在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中的矫形效果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在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中的矫形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9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本文研究.按照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77例).对照组行传统Nuss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血压、心率、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组间比较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6±3.4)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3.7)mL,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旭;蔡航;孙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铁蛋白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肿瘤负荷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临床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预后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样本来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运城市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0例AML患者和15例正常人.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定量测定AML患者初次发病、首治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及复发时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15例正常人SF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50例初发AML患者S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标准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33例CR患者SF水平均与初次发病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化疗后未CR的17例患者(11例PR、6例无效)SF水平较化疗前无明显差异(P=0.518).随访12个月,共14例患者复发,SF水平较缓解时明显增高(P=0.006).结论:血清铁蛋白升高的水平,可能与肿瘤负荷有关.

    作者:陆丽娜;牛俊杰;梁云霞;卫晓华;霍建波;段文义;段配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经腹免固定腹膜前疝修补术体会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腹股沟区腹壁薄弱、缺损引起.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腹腔镜微创手术已改变了传统手术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治疗较传统开放手术存在一定优势.自 2010年4月我们在开放腹膜前疝修补的基础上开始行腹腔镜经腹免固定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至2017年11月共完成57例,效果良好,并总结出部分操作技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正旭;蔡航;孙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阑尾切除手术后镇痛中的比较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阑尾切除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研究主体为本院收治的腰下麻醉与腹横肌麻醉阑尾切除患者,人数选择80人,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为腰方肌阻滞患者,观察组为腹横肌平面阻滞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在腰方肌后表面以及腹横肌之间利用超声引导给予罗哌卡因20ml.并做好不同时间点的舒芬太尼消耗、静息记录,观察术后患者症状.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腹横肌平面阻滞患者在术后12-48h内舒芬太尼消耗性较小,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产生几率较少.讨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阑尾切除手术后镇痛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问题引发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树波;张晓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妇科肿瘤与乳腺癌伴绝经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妇科肿瘤于乳腺癌伴绝经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2017年3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50例妇科肿瘤和50例乳腺癌伴绝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和药物(尼尔雌醇和甲孕酮)治疗,分析比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骨钙素(BGP)和骨矿含量(BMC).结果:经放疗和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清BGP和BM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妇科肿瘤于乳腺癌伴绝经患者骨质疏松时应用反射治疗联合尼尔雌醇和甲孕酮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清BGP和BMC含量,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我国治疗妇科肿瘤于乳腺癌伴均经患者骨质疏松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张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16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两组分别在进行生化检验前不实施检验过程分析和实施检验过程分析,对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失误率进行比较,并对失误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26.19%的失误率显著高于观察组7.14%的失误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误中,患者因素比例大为42.86%,其次为标本采集、仪器及采集人员因素.结论 在生化检验前,进行相关的检验过程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能够确保检验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蔡航;孙靖;张正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晶型药物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晶型药物的研究对药物的制备、贮存和研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晶型药物的概念、晶型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作简要叙述,同时对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制定晶型药物质相关的管理规定提供参考.

    作者:郑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在手术患者中采取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术后感染以及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此次数据验证目标为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参照组纳入行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实验组纳入行术中综合保温护理的28例患者,比较验证经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参考差异.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手术患者术中体温与参照组手术患者术中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差异明显,P<0.05,统计数据显示参考意义.结论:将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应用在手术患者中作用十分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结肠癌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实行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在我院选取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每组5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早,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实行快速康复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

    作者:钱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氯雷他定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来我院就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共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氯雷他定和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氯雷他定进行治疗,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95.65%)优于对照组(76.09%);且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Ig-E低于对照组,Th1/Th2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氯雷他定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患者症状和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文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肺炎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对老年肺炎临床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并对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院就诊治疗患有肺炎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干预,包括呼吸道护理、吸氧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恢复期护理以及生活方面的护理等.经过阶段性护理干预,为患者设计了100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期间护理满意度进行评测.结果:100例患者中,治愈:8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护理满意率100%;结论:在老年肺炎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

    作者:喻道舫;章萍;杜国强;黄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析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医学微生物这门课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听课积极性不够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需要改善.本文主要探析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首先分析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案例设计和课堂效果调查来探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后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一点粗略的见解.

    作者:岳丽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0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

    目的:寻找发生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同时研究措施进行防范.方法:随机选择100例2015年3月 ~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儿科临床护理,并发生不良事件的资料记录,对100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导致儿科临床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通过对100例儿科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研究中,发现护士给儿童服用错误的药品的时间多,还有不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护理,对儿童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等因素.在医院就职的部分护士专业性比较弱,学历较低,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研究发现导致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就职年数有着很大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践中,聘用水平较高的护士,加强对护士工作的培训,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从而防止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范春莲;易芳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的治疗方案选择

    目的:研究在治疗根管后牙体修复中不同方案的功效和作用.方法: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选取我方医院2013年10月-2015月10月100例行牙体修复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分别数量为40、60人,在落实根管治疗之后应用复合树脂充填修复、聚合瓷嵌体覆盖的模式,对比其修复的成效.结果:对照组其产生不良情况的概率为22.5%,观察组为8.3%,对照组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87.5%,其两者具备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聚合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具备显著的成效,很好的不良情况,可更好的在临床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目的:探索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11月19日至2017年11月19日期间选取13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螺旋CT检查,随后分析CT诊断正确率和价值性.结果:螺旋CT对弥漫型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3.33%,对结节型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8.04%,对巨块型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7.44%.同时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特异性、敏感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2.00%、97.14%、2.86%、8.00%.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螺旋CT检查价值性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金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40例/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救治方法,实验组在常规的救治基础上使用静脉注射小剂量胰岛剂.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进行临床效果比对,常规组40例患者中患者痊愈率为72.5%.观察组40例患者中患者痊愈率为97.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种治疗效果表明,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静脉注射小剂量胰岛剂,对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侯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4例四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继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上、下楼梯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对国内外关于上、下楼梯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了不同方向楼梯研究在运动学、动力学、生理学方面的生物力学差异.上下楼梯行走和[平地行走采取的动作方式不同,同时下肢各关节在矢状面内的活动幅度大;负重状态下通过身体前倾改变重心的位置而调整下楼梯姿态,以维持平衡.国外进行较多以下肢疾患术后患者为对象和进行多任务的研究,下楼梯时表现出伸膝峰值力矩减小,可能是主动收缩的肌肉肌力不足导致.为疾患人群下肢术后的恢复能力进行评价也可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针对上、下楼梯的研究对人们进一步认识楼梯行走和平地行走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赵享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