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外伤性脑梗死的MRS及MRI临床分析

陈云鹏;李在雨;杨正月;颜杰浩

关键词:MRS, MRI, 颅脑外伤, 外伤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 探讨MRI及MRS对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对5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行影像学(MRI及MRS)检查,并检测其外伤性脑梗死区内一些代谢物(如NAA,Cho,Lac等)的含量变化,然后对其代谢物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三组病例头部MRI平扫/增强、DWI检查梗死区及其周围范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变化,提示梗死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缺血现象.MRS检查示外伤性脑梗死中心区,NAA下降明显,Cho上升明显,Lac上升明显,出现Lac峰,而脑梗死中心周边的缺血半暗带区,NAA轻度降低,Cho轻度上升,Lac上升不明显/不上升.结论 MRI及MRS检查可对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价值,并可初步判断其治疗预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脂肪组织与疾病相关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强度不仅与骨密度(BMD)、骨微结构相关,还受骨髓微环境的影响.骨髓脂肪组织(MAT)与骨小梁、造血细胞、神经血管组织共同存在于骨髓腔中,对骨重建、骨髓造血、维持骨髓微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MAT可通过分泌脂联素等细胞因子参与介导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为疾病预防、治疗及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对MAT生物学特性、影像学测量方法 、MAT与疾病相关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代昭君;郑桂芬;李永;陈建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棕榈酸与脂多糖协同促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的表达

    目的 研究棕榈酸及脂多糖(LPS)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使用棕榈酸和(或)LPS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处理24 h后,应用RT-qP-CR、ELISA法检测MCP-1表达及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情况;细胞在TLR4抑制剂(TAK-242)预处理1 h后加入棕榈酸和(或)LPS处理24 h,检测MCP-1表达情况.结果 使用棕榈酸和(或)LPS处理的A7r5细胞,其MCP-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质分泌增加,LPS增强由棕榈酸诱导的MCP-1的表达;棕榈酸和LPS均可上调TLR4蛋白质表达,两者同时作用于A7r5细胞时,TLR4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TAK242(5μM)处理A7r5细胞后,棕榈酸及LPS诱导的MCP-1蛋白分泌减少.结论 棕榈酸与LPS通过TLR4协同促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表达,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

    作者:宋自姣;刘珊英;林灿祥;李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在晚期EGFR野生型肺腺癌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口服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晚期EGFR野生型肺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IIIB-Ⅳ期EGFR野生型、肺腺癌患者,对照组(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患者31例,治疗组(接受阿帕替尼+中医辨证中药治疗)28例.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近期客观疗效对比,治疗组ORR(14.29%)、DCR(60.71%)稍低于对照组的ORR(19.35%)及DCR(6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情况对比,治疗组mPFS为3.33个月,对照组mPFS为3.0个月,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ST为5.17个月,对照组MST为4.9个月,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组在高血压、蛋白尿、骨髓抑制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蛋白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近期疗效及总生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中医辨证中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拮抗阿帕替尼导致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有积极影响.

    作者:张力苹;杜家豪;沈丽梅;张启周;金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吴茱萸热熨联合针刺足三里对胃癌术后FTS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对胃癌术后快速康复(FTS)的疗效观察.方法 55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FTS组,n=30)及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组(FTS+中西医结合组,n=25).从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C-反应蛋白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组在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较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可促进康复、缩小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霍景山;贺友;黄子健;吴岷翰;陶世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链非编码RNA THOR促进宫颈癌细胞C33A增殖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THOR对宫颈癌C33A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qRT-PCR分别检测15对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宫颈癌细胞系C33A、siHa、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H8中的LncRNA THOR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细胞系C33A中,siRNA沉默LncRNA THOR后利用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细胞周期,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变化.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15例组织中12例肿瘤组织LncRNA THOR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宫颈癌细胞系C33A、siHa中LncRNA THOR表达也明显高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H8细胞.在宫颈癌细胞系C33A中沉默LncRNA THOR后,CCK8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现为细胞克隆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学周期分析发现G0/G1期细胞比值增高.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周期蛋白cyclinD1和cyclinE1在蛋白水平下降,p27和p21蛋白水平增高.结论 LncRNATHOR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沉默LncRNA THOR可以抑制宫颈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杨浩杰;谭梓聪;林俊杰;傅钢兰;曹铭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外泌体lncRNA CCAT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CAT1在胰腺癌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收集66例胰腺癌患者及66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清,采用差速离心法收集患者外周血中的外泌体.以病变组织病理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统计外泌体中lncRNA CCAT1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ncRNA CCAT1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外泌体中lncRNA CCAT1检测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4%、87.9%和89.4%,显著高于CA19-9(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外泌体lncRNA CCAT1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总体预后有关;Cox回归分析提示外泌体lncRNA CCAT1是影响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LncRNA CCAT1在胰腺癌外泌体中显著高表达,对于早期诊断胰腺癌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预测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任潇凡;李志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在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日期于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选择两家医院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共60例展开研究,按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组和乌司他丁组,前者实施rhTPO治疗,15000 U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皮下注射,1次/d,1周为1疗程;后者实施乌司他丁治疗,300000 U/天的乌司他丁,1周为1疗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临床相关指标以及炎性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5、7天时血小板计数分别为50.54±20.58×109/L;64.20±10.18×109/L;72.61±18.56×109/L;105.60±20.19×109/L血小板计数明显较对照高,P<0.05.两组经治疗后各指标虽有改善但ALT未见有明显变化,观察组Cr、PT、RBC、WBC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观察组炎性因子IL-6、IL-8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rhTPO能够提高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且安全,实施rhTPO可能有助改善于脓毒症患者病理过程.

    作者:龙文汀;周启棣;张卫星;马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外伤性脑梗死的MRS及MRI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MRI及MRS对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对5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行影像学(MRI及MRS)检查,并检测其外伤性脑梗死区内一些代谢物(如NAA,Cho,Lac等)的含量变化,然后对其代谢物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三组病例头部MRI平扫/增强、DWI检查梗死区及其周围范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变化,提示梗死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缺血现象.MRS检查示外伤性脑梗死中心区,NAA下降明显,Cho上升明显,Lac上升明显,出现Lac峰,而脑梗死中心周边的缺血半暗带区,NAA轻度降低,Cho轻度上升,Lac上升不明显/不上升.结论 MRI及MRS检查可对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价值,并可初步判断其治疗预后.

    作者:陈云鹏;李在雨;杨正月;颜杰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全切术后发生暂时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患者的随访资料,探讨术后PTH降低程度与PTH恢复正常时间的关系,为甲状腺全切患者术后补钙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低(PTH<1.2 pmol/L,包括暂时性及永久性)的患者共84例,其中4例失访,以患者术后第1天的PTH水平分为3组(A组PTH≤0.3 pmol/L,B组0.3 pmol/L0.05);A组和B组之间服药情况有统计学差异,A组服药率高于B组(P=0.014);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服药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93和0.485).术后1月内及3月内,各组PTH恢复正常患者所占比例组间有显著差异,直到术后6个月,各组间PTH值恢复情况已基本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现各组间PTH值术后恢复快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7).两两分组进行秩和检验,A组相比B组、A组相比C组PTH值术后恢复快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5和0.033),B组和C组比A组恢复快.B组相比C组PTH值术后恢复快慢无统计学差异(P=0.936).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患者应嘱口服钙剂预防低钙血症,并应1月内复查血PTH水平为佳;术后第1天PTH≤0.3 pmol/L的患者恢复周期长,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几率大,故应密切随访;至术后6个月,不同程度降低的PTH值基本均可恢复至正常.

    作者:王东来;韩彬;戴康夫;朱丽璋;程苒;韦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对老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健康行为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对老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健康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老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性健康教育,观察组以跨理论模型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出院1周、12个月时饮食情况,出院1周、12个月时所处行为改变阶段,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出院1周,两组饮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观察组每日饮水量明显更多,动物蛋白食物、富含草酸食物使用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周,两组行为改变阶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观察组所处阶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跨理论模型能够促进老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落实健康行为,这有助于减少复发.

    作者:曾繁英;周秀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LncRNA SNHG7通过调控β-catenin蛋白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值、迁移和侵袭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NHG7(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 RT-qPCR检测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核浆分离实验检测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的定位.在MDA-MB-231细胞系中,siRNA沉默LncRNA SNHG7后,利用MTS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研究LncRNA SNHG7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研究LncRNA SNHG7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WB)实验研究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结果 q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乳腺正常上皮MCF-10A相比,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siRNA沉默LncRNA SNHG7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被抑制(P<0.05),划痕实验显示细胞的愈合能力降低(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被抑制(P<0.05).WB结果显示β-catenin、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下调,磷酸化的β-catenin(p-β-catenin)蛋白降解增加.结论 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沉默LncRNA SNHG7后,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均降低.WB结果表明LncRNA SNHG7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可能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下调和p-β-catenin蛋白降解增加有关.

    作者:张瑞华;劳伟思;许英;蔡栋昊;毕卓菲;段朝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A型肉毒素在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一直都是外科医生的瓶颈,若术前没有良好的准备,手术将疝内容物贸然还纳腹腔后可能引起病人膈肌抬高,腹内压力迅速升高,导致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CS),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主要依靠补片材料加强修补,以及术前扩容、减弱腹壁张力等围手术期处理.尽管腔镜技术、材料学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进步,腹壁巨大切口疝仍面临高并发症和高复发率.肉毒杆菌毒素A(BAT)是近年来用于术前准备的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作用是降低腹壁肌肉横向张力、缩小腹壁缺损,使关闭腹腔更容易和安全.笔者科室已逐步开展BTA在复杂腹壁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现结合国外文献报道及自身使用经验,对BTA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汤福鑫;陈双;李英儒;周太成;江志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2~4 mL、B组4~5 mL、C组5~6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温立;王胜利;葛站勇;张旭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脑脊液降钙素原及乳酸测定在早期诊断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意义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及乳酸水平在早期诊断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意义.方法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n=20)和非颅内感染患者(n=20)的脑脊液和血液样本,检测脑脊液和血清PCT,脑脊液和血液乳酸水平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脑脊液和血清PCT、乳酸水平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PCT和乳酸水平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血清PCT和乳酸水平高.结论 脑脊液PCT、乳酸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均有意义,其中脑脊液PCT较乳酸敏感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作者:陆小蒟;容永璋;冯家强;李晓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R-GEMOX方案挽救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正规标准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B细胞性NHL患者,采用沙利度胺(口服,100 mg/d起始,每周递增50 mg,直至200 mg/d,QN,维持)联合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0天;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21~28 d为一个周期,每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每1个疗程评价毒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中,14例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CR+PR)为80%.15例具有B类症状的患者,13例症状消失,1例明显改善.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R-GEMOX方案对复发难治B细胞性NHL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是一个良好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作者:张呈;苏铭俊;容庭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护士对插管病人气管内吸痰术知识与实践调查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护士对吸痰术的认识与实践.方法 研究时间2017年8月~2018年2月,研究人员来自两家医院从事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包括ICU、EICU,共87名护士组成.所有参与者得到问卷调查,并对33名护士在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实施气管内吸痰(ETS)操作进行评估.结果 大多数ICU护士获得较高的问卷调查分数,但现场操作考核分数较低,与知识问卷结果脱节,与学历高低以及工作时间有关联.33名护士中,只有10名护士(30.3%)在ETS前患者进行胸部听诊,无菌操作、吸痰来回次数、什么体征观察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 应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以适合所需的临床实际技能,这些因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监督和管理来预防.

    作者:张春琼;叶华;李卓惠;容智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显微镜下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Wiltse Ⅳ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显微镜下MIS-TLIT(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PLIF(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Wiltse Ⅳ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128例单节段Wiltse Ⅳ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小时伤口引流量),术后2周、3、6、24月规律随访,随访时采用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Os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功能障碍评分对比手术疗效.结果 与行PLIF患者比较,行MIS-TLIT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48小时伤口引流量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MIS-TLIT的患者术后2周随访的腰疼VAS评分、ODI功能障碍得分低,JOA评分高于行PLIF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术后随访3、6、24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IF比较,显微镜下MIS-TLIT治疗单节段Wiltse Ⅳ型腰椎滑脱症创伤小,出血量少,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相仿.

    作者:黎亨;李志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醛固酮瘤中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分析

    目的 研究在醛固酮瘤中有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初步分析后者在醛固酮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筛选醛固酮瘤中瘤体相对于瘤旁有差异表达的lncRNA,通过分析得出目标lncRNA,并使用RT-qPCR对目标lncRNA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初步分析该目标lncRNA可能具有的功能.结果 经过基因芯片筛选及分析后,得出两条目标lncRNA——NR_040090、T065445.经过RT-qPCR验证可知二者在瘤体中表达均为上调,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经过lncRNA与mRNA共表达分析以及联合分析可知,NR_040090可能与醛固酮合成相关;T065445则既可参与醛固酮合成,也可能介导肾上腺细胞增生从而形成肿瘤.结论 lncRNA——NR_040090、T065445在醛固酮瘤瘤体中表达上调,前者可能与醛固酮瘤中醛固酮过量合成相关,后者可能与醛固酮合成异常及肿瘤形成相关.

    作者:向柯旭;李少华;唐菊英;张小云;张少玲;郭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质粒介导LAPTM4B过表达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筛选低表达LAPTM4B-35细胞株并构建质粒介导的LAPTM4B过表达胰腺癌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3种胰腺癌细胞LAPTM4B的表达,筛选出现低表达LAPTM4B细胞株.通过质粒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PANC-1,pcDNA3.0-AE过表达LAPTM4B基因,应用RT-PCR,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扩增提取pcDNA3.0-AE质粒,转染并筛选稳定细胞株.RT-PCR及Western-Blot显示相对空白对照,稳定株的过表达LAPTM4B-35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筛选低表达细胞株,并建立稳定过表达LAPTM4B的胰腺癌细胞株.

    作者:张光涛;梁悦;李明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道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改道性结肠炎(diversion colitis,DC)是在结肠或回肠造口术后无粪流通过的旷置结肠段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尽管绝大多数肠道造口患者无症状,但几乎所有粪便改道患者均可出现DC.DC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血以及排粘液分泌物等,且随着肠管旷置时间延长而炎症可日渐加重,进而不同程度影响了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国内对DC的研究甚少,对DC的认识有限,因而还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我们在本文中对DC的表现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提高临床对改道性结肠炎的认识,同时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作者:廖天佑;欧阳满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