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亢合并糖尿病的饮食护理方案分析

王孟

关键词:甲亢, 糖尿病, 饮食护理
摘要: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能量消耗较摄入为多,体重常锐减,疲乏无力,生活质量降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肠道吸收糖分,加速肝糖原分解,但由于氧化利用加强,一般空腹血糖正常,仅有餐后血糖增高,耐量多异常,常使糖尿病加重,甲亢控制后减轻或恢复.此病并不多见,但二者相互影响,甲亢可进一步促使糖尿病代谢紊乱,而代谢紊乱又加重了甲亢,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只有长期坚持饮食疗法,病情得以控制.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合用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应用中西药合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应用中西药合用治疗,相比单一西药治疗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武学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效果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5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显著,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白亮东;胡述光;郝改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三甲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探究

    医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赋予了护士更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对临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三甲医院的护士来说,除了专业知识过硬,还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要能够积极面对压力和挫折,有些护士难以承受身体和心理的重负而选择离职.因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究三甲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从而为护士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

    作者:张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个案管理与临床路径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个案管理与临床路径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内收治的80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综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综合组采用个案管理与临床路径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综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综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中,采用个案管理与临床路径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推广借鉴.

    作者:兰安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析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在当前的治疗阶段中仍然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关工作者已经找到越来越多的治疗措施来降低心肌梗塞对患者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的手术临床效果和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讨论,希望为更多的医护工作者提供经验与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70人,患者均是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医院进行的治疗.患者均被确诊为心肌梗死.我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中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实验组中则是对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采用更为细致的追踪与观察.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达到了94.29%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低,仅有82.86%,两个组别的差距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有差别的个性化处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更为详细的治疗方案,综合多种形式的治疗措施,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产生,增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因此,值得被更多的医护工作者所借鉴,值得在临床界所推广.

    作者:高艳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热入血室的临床体会

    我跟师本院妇科专家、黔东南名医师杨明灯临床(实践)三年,其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很深;临证妇疾,得心应手.就热入血室一证,依师意并参考有关文献作一浅识.该证是以妇女为主的伤寒热病过程中的一种特异性疾病,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现存《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历代医家有冲脉、肝脏、胞宫等不同看法,然而热入血室之症均与月经的适来适断、产后外感邪热有关.本文主要从热入血室的认识、中西医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补一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析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生化性抵抗的发生与复发的相关性

    目的 对抗血小板的药物生化抵抗的发生和复发过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当中的相关性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有190例患者,并且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5例患者.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然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一年以后的脑梗死的复发率和抗血小板药物生化抵抗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抵抗总发生率要低,其中对照组为43.16%,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过程是存在药物生物抵抗的,这时,患者更加容易脑梗死复发,所以需要注重脑梗死药物的临床使用,可以联合其他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该研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彭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旨在为今后临床中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前来我院接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人.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相关治疗及治疗手段,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分别出现以下症状:1、心慌不安(心悸)2、呼吸困难3、心绞痛4、心肌梗死5、陈旧性心肌梗死6、电轴左偏7、缺血性ST-T异常8、束支传导阻滞,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研究2组,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及ECG(心电图)、X射线检查结果发现,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而为今后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金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心理沙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分析

    目的:评价心理沙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入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100人,采用心理沙盘的方式进行心理指导,对比指导前后的心理健康评分.结果:指导之后的心理健康评分高于指导之前,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指导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沙盘的方式,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作用,值得在心理咨询以及指导中进行推广.

    作者:裴昌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泌尿外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由于护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近年来泌尿系统的感染所导致的病情恶化的发生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据调查,泌尿外科疾病的治愈情况和患者的康复情况与临床的有效护理有着直接的关联[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护患纠纷呈上升的趋势,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将人性化服务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便成了人们日益增高的需求,使得护理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沟通对于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方式.同时有助于护患双方相互理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终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修养.本文分析如何有效进行人性化护患沟通和人性化护患沟通的技巧,以及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对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的作用.

    作者:赵小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析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护理

    目的:本文主要对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的护理措施对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方法:2016年8月份到2017年8月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名外伤性视神经患者成为本次研究的的研究对象.将这84名研究对象分成干预组个和对照组,我们要给予全部患者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干预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手术之后的12个月左右,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机访谈,后根据数据对比两组治疗及护理的效果.结果: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护理之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干预组的视力水平提升速率高于对照组,其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护理,不仅可以增强该疾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所以,利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小欢;张胜娟;赵娟;腾红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超声与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仔细观察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节段性运动异常,并与患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临床疑似冠心病,经心超发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12例患者,将其超声所见与冠脉造影、ECG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12例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中有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诊断正确率为83.33%;有9例术前ECG提示ST-T异常,符合率为75.00%;2、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均行PCI术;3、除了节段性运动异常,冠心病患者还常伴有其它征象.结论:疑似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查中所发现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ECG改变、冠脉造影结果符合率较高,对冠心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琦;佘铜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ICU医护人员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ICU(重症监护室)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环境,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ICU是人口密集的地方,重症监护病人与病人,快速变化,先进的医疗器械,病人的生活不能自理,工作强度大,使ICU护士承受强大的压力.压力来自于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重视,让其具备良好且强大的心理素质,如若不然,很有可能会使ICU护士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严重一点甚至会产生生理或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他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为此,心理压力的原因和应对ICU护士的应对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魏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乳腺治疗手术对多发性肿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108例,采用数表法均分成微创组与传统组,每组各54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微创组则是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多发性肿块,以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为指标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瘢痕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 少于传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54%,相对地微创组治疗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术后恢复效果,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月文;孙友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谈湿性愈合方法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患有压疮的病人应用湿性愈合治疗手段对于病人伤口愈合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压疮的病人8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病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另一组是康复治疗组,对比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患有压疮的病人的状况.结果:在康复治疗组的40位病人中,有92.48%的病人压疮情况好转或是痊愈,在和常规治疗组的病人压疮情况比较中,相关差异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通过应用湿性愈合治疗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病人承受的压疮痛苦,有助于加速病人压疮的痊愈,通过应用湿性愈合治疗手段来治疗压疮的效果要好于应用干性愈合治疗方法的效果.

    作者:陈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指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或者刺激,从而引起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此种疾病的主要发病部位是颈椎,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酸麻等,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同时还导致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1].针对此种疾病,需要临床及时治疗,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对于此种疾病,临床上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彭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脑梗塞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指导研究

    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指导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医院治疗效果较好,出院后转入社区继续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例,采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对比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好于干预前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后续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同时依从性的提高,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防及降低二次复发率,值得进一步全方面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对9例急性有机氟吸入所致中毒性肺水肿临床研究

    有机氟主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甚至会引起肺水肿,其他尚有抑制中枢神经和损害心、肾、肝等毒作用.本院在2017年3月份总共收治了九名有机氟中毒的患者.我们主要通过对这九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救治过程进行简要概述,进而对吸入有机氟导致中毒性肺水肿进行临床分析.患者在吸入有机氟之后的发病症状比较隐匿,除了出现咳嗽以及气促现象之外,无其他明显症状发生.到本院进行治疗之前,患者已经在当地就诊,但由于患者的毒物接触史不明确,导致当地医院无法对他们的中毒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后耽误早期治疗,使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在对患者的胸部进行CT影像检查之后,发现他们的CT检查结果全部表现为弥散性磨玻璃影,而且出现密度分布不均的情况.大部分患者的两肺叶对称,严重患者的两肺下叶可观察到大片的实变影,有7名患者出现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升高的现象.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Ⅰ型超敏反应有可能成为有机氟中毒症状的致病因素之一.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可以消除肺部水肿为治疗重点,并在患病早期对患者使用足量的剂量激素冲击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王莉格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痛胃肠镜早癌筛查的观察和护理配合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早癌筛查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定本院50例无痛胃肠镜早癌筛查患者,研究时段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均行无痛胃肠镜早癌筛查,同时予以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较护理前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无痛胃肠镜早癌筛查期间予以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心中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麦燕贞;罗艳贞;陈建清;夏惠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医学影像诊断中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在多种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过医学影像检查的420例患者,时间范围以2016年9月-2018年9月为准.调取患者资料,记录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将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20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112例为骨科疾病、101例为中枢系统疾病、84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104例肿瘤、19例为创伤.该结果与患者病理结果一致,p>0.05.结论:医学影像技术可为医师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和信息,帮助医师更快、更准确的对疾病做出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逢成;孟宪华;朱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