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
目的:对雷贝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方面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内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患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病人用电脑程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90人.对于A组患者,每天让其服用一千毫克阿莫西林、五百毫克克拉霉素、后是二十毫克的雷贝拉唑,一天两次;而对于B组患者,我们每天同样让他们服用两次的一千毫克阿莫西林、五百毫克克拉霉素,只是将雷贝拉唑替换成了同样剂量的奥美拉唑.每组患者都一样服用以上药物连续三周.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高达97.7%,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87.7%,P<0.05;同时A组的不良反应率只有6.67%,显著低于B组患者18.9%,P<0.05.结论:和奥美拉唑比起来,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方面,雷贝拉唑所起到的效果明显高于前者,同时它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较少,在临床上值得被广泛地使用.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本文是通过对西藏昌都市药品生产企业GMP检查、医疗机构制剂室GPP检查、基层藏药配制室登记条件检查数据及结果,分析了西藏昌都医药产业面临着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业优化升级困难、产业链延伸不充分等问题,并从区域价值链视角提出昌都市医药产业升级过程的建议,希望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进而做大做强昌都特色优势产业.
作者:普尺;乔维龙;贡觉扎西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对其抢救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本院急诊收治的胸痛患者30例,以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进行治疗的患者15例为研究组,以实施之前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比较在抢救效果、不良反应和满意度情况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t=2.512、3.395、8.036,P=0.018、0.002、0.000);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0.00%和93.33%,再次发生急性发作、心衰或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00%和26.67%,研究组在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66、4.62,P=0.0309、0.0317).结论: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胸痛患者可以得到更加有效地抢救和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理解,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曾秀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当今阶段,风险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重视,本文主要是对急诊分诊管理中将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的使用价值以及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做出探讨与研究,希望为更多的医生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过治疗的急诊科患者320人.患者均是在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的急诊救治.我们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别为联合管理组和单一管理组,每组160人.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形式的安全管理结合,联合管理组中主要是讲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相结合,在单一管理组中,主要是对患者实行急诊分诊的安全管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统计,可以明显看出联合管理组的患者整体状况要优于单一管理组,其中主要表现在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后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形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治疗的有效率,并且增强护理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界所推广.
作者:董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ICU(重症监护室)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环境,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ICU是人口密集的地方,重症监护病人与病人,快速变化,先进的医疗器械,病人的生活不能自理,工作强度大,使ICU护士承受强大的压力.压力来自于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重视,让其具备良好且强大的心理素质,如若不然,很有可能会使ICU护士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严重一点甚至会产生生理或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他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为此,心理压力的原因和应对ICU护士的应对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魏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本文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以及生理指标和护理满意度.从结果看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理指标,缓解不良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视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某院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曹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病人5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以及治疗后营养指标情况.结果:在NIHSS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P<0.05.在营养指标上,观察组血糖、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等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出血病人效果显著,即可改善其预后效果和营养指标水平,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屈德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科患儿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其治疗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4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95.31%>82.81%)、生活质量评分[(89.62±4.02)分>(80.11±5.26)分]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0.63%>78.13%)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1.56%<7.81%)相对更低(P<0.05),症状改善时间[(4.19±1.05)d<(6.34±1.42)d]以及住院时间[(6.28±1.51)d<(8.93±1.85)d]相对更短(P<0.05).结论:儿科患儿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其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RCT影像学检查在COP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1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HRCT检查后,对于患者的HRCT影像学表型进行判断,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HRCT影像学表型为A级、B级、C级和D级患者,其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以及PEF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A级患者的FEV1%、FEV1/FVC以及PEF等指标水平高于、B级、C级和D级患者,说明A级患者的肺功能相对良好.而D级患者的FEV1%、FEV1/FVC以及PEF等指标水平低于A级、B级和C级患者,说明D级的病情较为严重.结论:不同HRCT影像学表型的COPD患者,其肺功能存在着一定差异,可将HRCT检查结果作为COPD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惠娟;许巧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品管圈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7月11日至2017年7月21日我院9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7例,应用护理干预联合品管圈)、常规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疾病认知度评分[(87.35±2.15)分]相比对照组[(79.24±2.35)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品管圈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健康教育组与对比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住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8例,根据数字表分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认知、康复知识认知、护理满意、疾病恢复评分得出结果.结果:健康教育组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健康教育组的实施,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与治疗的认知,有利于改善病情,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嗅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是一种约占鼻腔3%-5%的少见神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现该病并非罕见.ENB主要发病部位与嗅粘膜分布一致,起源于筛骨骨板、鼻中隔上1/3、上鼻甲及前组筛窦粘膜的嗅神经上皮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异位嗅粘膜的存在,其他鼻窦腔、鼻咽、蝶鞍、鞍旁及嗅沟等亦可发病.本病的男女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存在两个高峰发病期,分别为11-20岁及50-60岁.
作者:尹鹏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进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采血、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升医护人员临床护理能力及水平提升,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术后康复效果及速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罗才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岗位胜任力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实习护生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6-D)对某医学院校498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岗位胜任力呈中等水平.本科学历的实习护生岗位胜任力高.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生的特点提高岗位胜任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青建;辛小林;张雷;田建丽;任忠敏;王艳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静脉穿刺技术是护士基本的操作技能,而静脉穿刺中难度大的是小儿静脉穿刺及头皮针的穿刺.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所以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的穿刺技术非常重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小儿头皮针的穿刺及护理经验,供各位同行探讨,旨在提高我们静脉穿刺水平.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及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对比术后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和IP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残余尿量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IPSS评分和大尿流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更具优势,不仅使患者手术耐受性增加,同时可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王永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早期检测、诊断及治疗对于临床研究有着重要作用.PHC血清学标志物可以有效地筛查、诊断疾病状态,并监测治疗效果,具有经济、便捷、灵敏等特点.本文综述近年来PHC血清学标志物的新研究进展,为PHC的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赵莹;王国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晚期肝癌患者优质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利用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肝癌患者优质护理当中利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良好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庞丽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据调查发现,中国糖尿病患者正在急剧上升,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并发症极多,其中以并发症脑梗死常见于老年人,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升高的一大杀手.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患上并发症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离病痛.本文将针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讨论其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作者:付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