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眶壁骨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赵娟;徐晓雅;崔小欢

关键词:眶壁骨折, 临床护理, 治疗效果, 护理价值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眶壁骨折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为更多的医学工作者提供更为具有代表性的护理措施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过手术修补骨折窗口的患者18人,患者均是出现了眼眶骨折的症状,且都是在2008年12月到2015年5月进行的治疗,对患者主要是运用了综合的护理措施,从术前、术中和术后都对患者采取了精心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患者的恢复状况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们对患者采用精心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已全部康复出院,且对护理过程中都有较为高的满意程度.结论:对患有眶壁骨折的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治疗的有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患者有较高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界所推广.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外伤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外伤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外伤重症患者为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90例患者采用SBAR医护沟通模式,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重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外伤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服务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符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应用中西药合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应用中西药合用治疗,相比单一西药治疗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武学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关于42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集束化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暑严重的病人有何临床表现,并通过集束化治疗观察研究他们的病情变化.方法:从我院接收的多位严重中暑患者中随机抽选42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过病人的同意之后,对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将这42位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我们将会对这两组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病人将会接受医院提供的集束化治疗方案,对照组的病人将会接受常规的治疗.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统计观察病人的临床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约都在在39.1℃到40℃的范围内)、昏迷不醒、休克、心跳速率失常等.从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好一些.结论:通过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集束化治疗方式对治疗重症中暑病人的病症更为可靠一些,治疗有效程度更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许长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析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在当前的治疗阶段中仍然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关工作者已经找到越来越多的治疗措施来降低心肌梗塞对患者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的手术临床效果和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讨论,希望为更多的医护工作者提供经验与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70人,患者均是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医院进行的治疗.患者均被确诊为心肌梗死.我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中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实验组中则是对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采用更为细致的追踪与观察.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达到了94.29%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低,仅有82.86%,两个组别的差距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有差别的个性化处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更为详细的治疗方案,综合多种形式的治疗措施,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产生,增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因此,值得被更多的医护工作者所借鉴,值得在临床界所推广.

    作者:高艳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关于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护理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对综合性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患者的总数为100例,所有患者均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0例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方法进行护理,50例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脑梗死的进一步恶化.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夏绍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细节护理对体检者依从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对体检者的依从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200名体检人员,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对照组利用常规的体检护理方法,观察组利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依从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检过程中利用细节护理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提高体检者的依从度,提高受检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米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7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9%,远高于对照组的72.9%,同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6%,远高于对照组的78.4%,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石艳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探讨口腔癌伴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中的临床护理路径

    目的:对于患有口腔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在围术期间应用医学临床护理手段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口腔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9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45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45位病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均使用联合根治手术,其中,康复护理组的45位病人接受拟定的医学临床护理手段进行护理以及治疗工作,常规护理组的45位病人接受普通的护理手段,对比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住院开销,住院时长,对相关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相关病症知识的了解度的差异性.结果:康复护理组的病人住院开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住院时长,对相关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相关病症知识的了解度方面要好于常规护理组的病人,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针对患有口腔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在围术期间应用医学临床护理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长,降低病人的住院开销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作者:张胜娟;崔小欢;刘娜娜;刘运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目标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质量与护患纠纷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究目标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质量与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将近期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护理水平、风险控制以及患者管理的四项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6.8±2.4)、(97.2±1.5)、(96.3±2.8)、(96.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5.3)、(89.5±6.1)、(90.7±5.8)、(88.0±5.5);同时,观察组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目标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新蓉;吕玉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借助常规护理措施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肢的平面周径(髌骨下缘和上缘)小于对照组,患肢消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也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健康评分为(7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4±5)分,且各功能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护理工作中,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谈珊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析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于患有肢体骨折的病人实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病人四肢出现的肿胀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选择在2015年8月到2018年8月,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肢体骨折的病人2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各100位.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比较两组病人四肢肿胀程度以及有关护理的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满意程度是78.0%,康复护理组的满意程度是91.0%.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对于相关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要明显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高,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对于医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少病人四肢的肿胀程度,具有医学临床上的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杨丽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效果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5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显著,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白亮东;胡述光;郝改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初步探究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究六味地黄丸对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采用不可预知情绪应激法连续造模7日后,使用不同手段进行为期7日的干预治疗;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焦虑行为变化以及六味地黄丸的作用影响.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焦虑模型组OE%、OT%、探头次数、探头总时间减少,提示焦虑造模成功;末次给药后,与末次给药前比较,阳性对照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四组的OE%、OT%、探头总时间、探头次数增加(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改善小鼠焦虑行为作用.

    作者:宾有富;李佳恒;刘苑犇;韦武涛;黄群;梁明坤;钟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拔牙术后感染和皮下气肿的原因与防治体会

    拔牙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手术类型.手术虽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不会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极易引起不良情况的出现,例如术后感染和皮下气肿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阻碍.因此,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对拔牙术后感染以及皮下气肿出现的原因,表现,具体的治疗方案以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从而为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作者:关明霞;王玲玲;刘儒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

    目的 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入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选入我院的86例患者,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81.39%,实验组97.67%;两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对照组76.74%,实验组93.02%.两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进行个体化护理的实验组效果更显著.

    作者:杜贵鹃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治疗在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采取的不同疗法将其分入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微创手术治疗对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

    作者:王谋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联合品管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认知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品管圈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7月11日至2017年7月21日我院9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7例,应用护理干预联合品管圈)、常规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疾病认知度评分[(87.35±2.15)分]相比对照组[(79.24±2.35)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品管圈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重型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可导致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大约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损害[1],而认知功能直接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因此改善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前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药物治疗进展,为更好地认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参考.

    作者:欧盼;戴尊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探究

    目的:对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研究1组与2组,每组患者各40人,研究1组使用青霉素,研究2组使用头孢菌素和喹诺酮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后,研究2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时应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避免过分依赖抗生素和耐药菌的出现,合理配置药物资源,减轻患者费用和机体的负担,终实现临床优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智睿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及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对比评价

    目的 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及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对比术后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和IP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残余尿量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IPSS评分和大尿流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更具优势,不仅使患者手术耐受性增加,同时可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王永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