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花
目的:对于进行手术之后患者宫内产生妊娠的几率和输卵管的畅通情况以及异位妊娠几率的改变进行观察,探讨并分析针对输卵管妊娠的情况应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收容诊治的100名发生输卵管妊娠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将这100名发生输卵管妊娠的患者编成两个组类,一组编为对照组,另一组编为实验组,每个组类均有50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50名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入取胚缝合手术作为治疗方法,在围手术期注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实验组的50名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手术作为治疗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两个月后,对患者输卵管的畅通情况进行对比,在治疗之后的两年后,对患者的异位妊娠几率以及宫内产生妊娠几率的改变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两个月后患者输卵管畅通情况比较中,实验组的患者输卵管畅通度要好于对照组的患者,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两年后患者的异位妊娠几率比较中,实验组的患者异位妊娠几率要小于对照组的患者,相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两年后患者的宫内妊娠几率比较中,实验组的患者宫内妊娠几率要大于对照组的患者,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通过应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手术来针对性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情况,有利于提升患者宫内妊娠的几率以及手术之后输卵管的畅通情况,使患者异位妊娠的几率得以降低,输卵管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要好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入取胚缝合手术的治疗效果.保障手术成功,促进手术后患者的输卵管相关功能回复正常的重要条件,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作者:韩亚娟;曹耀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探究护理干预联合氧驱动雾化对小儿重症肺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炎咳嗽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联合氧驱动雾化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28例:单纯给予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8例:常规护理联合氧驱动雾化),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48h后第一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以及FEV1/FVC%等肺功能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7天后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小儿重症肺炎咳嗽患儿给予护理干预联合氧驱动雾化单位时间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给予护理干预.
作者:张美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病康复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康复期老年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的心理状态,另外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病康复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何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外科感染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很多全新的进展,这对于外科的临床实践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在外科感染的过程中,手术部位的感染是应该被预防和务必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对这种比较严重的外科感染,需要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包括,术前有针对性的应用与之相匹配的预防性抗生素、在手术的过程中进行保温,并且及时有效的拔出引流物.在外科感染研究进展中外科临床实践还有很多方面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感染研究进展对外科临床实践的影响,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张帆;石喜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接收在我院患有创伤性骨折的患者一共有9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康复训练积极性评分为(96.12±2.64)分,住院时间为(18.02±1.71)d,患者满意度为(98.31±2.02)分,对照组患者的康复训练积极性评分为(78.26±3.27)分,住院时间为(26.17±1.81)d,患者满意度为(90.26±1.72)分,干预组患者的康复训练积极性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采取心理护理,可以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并发症明显减少,进而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艳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0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将所有患者依据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且发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少,经计算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护理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沈正红;丁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带状疱疹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皮肤类疾病之一,发病特点为病患会感到神经突发性剧烈疼痛,皮肤出现带状的成片水疱.严重的带状疱疹会麻痹病患整个面神经,进而出现失明,或引发肺炎、脑炎、肾炎等.通常情况下,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缩短病期、减轻病患痛苦、防止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为目的.现阶段,西医临床领域内针对带状疱疹的诊治主要采取病毒预防手段,补充营养、止痛、预防癫痫、抗抑郁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在临床上,很多专家将中西医治疗方式相结合,发现治疗效果良好,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主要为清开灵和阿昔洛韦.清开灵药物是安宫牛黄丸演变而来,是一种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等组成的中药复方药剂,其中的牛黄含有大量维生素D、胆红素、麦角甾醇,具有清心、利胆功效;黄芩药物有抗炎、清热驱火的功效;金银花有抗病毒功效,因此将几种药物结合后用于带状疱疹的疗效甚好,也可用于其他病毒性疾病,临床疗效甚好,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单一使用西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浩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ICU患者危重程度进行血乳酸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82例危重病人,进行血乳酸水平测定,结合病案室资料,分析ICU患者血乳酸浓度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出ICU时血乳酸浓度相比入ICU时有显著下降(P<0.05);危重病患者入ICU时乳酸水平随着血乳酸浓度的下降生存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血乳酸水平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掌握危重病人的内环境指导医生合理治疗,并有助于病人的预后评估.
作者:梁明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在踝关节骨折并发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30例踝关节骨折并发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采用抽签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参照组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实验组采用非刚性内固定,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操作角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非刚性内固定用于踝关节骨折并发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其效果好于传统螺钉内固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书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检验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临床医学当中发挥的作用也随之加大.检验医学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医学科目,涉及了多方面的医学知识和检验仪器的操作运用,可以说医学的发展和仪器的改进是检验医学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就从当前医疗行业当中检验医学的现状及其在临床医学当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从而提出促进检验医学发展的有效策略.
作者:薛泽凡;侯晓明;周沁晔;高雅琼;冯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来我站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糖皮质激素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39)和观察组(n=39),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比对组患者应用维生素B6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比对组患者的82.05%,其中,比对组治疗有效患者为32例,治疗无效患者为7例,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为38例,治疗无效患者为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组2例患者出现灼痛、刺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3%,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局部刺激症状,总发生率为2.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能够使其临床表现得到明显缓解,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不适感.
作者:朱孝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对比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100例;2016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每组患者各50例.结果:观察组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以及自护责任感、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研究.
作者:郁春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季节性腹泻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大便常规检验,观察分析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本次检验结果中,发现志贺菌与大肠埃希菌均不具有季节性特征,一年四季均会发生(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沙门菌与副溶血弧菌多发于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其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与春季和冬季发生几率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有效判断出季节性腹泻患者的致病原因.
作者:胡灵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就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症状消退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显著效果,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实施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2例,分别给予传统开放手术与脊柱后路显微镜下微创间盘取出术,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手术耗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可知,实验组均明显短于或者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微创手术(脊柱后路)治疗,便于获取较小的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荐.
作者:高智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增强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静配中心在2016年1月1日-5月30日期间的工作质量,此阶段工作人员实施常规配置工作,将其作为对照组.在同年6月1日-12月30日实施增加配置工作流程,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实施增加配置工作前、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工作质量上升91.66%;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工作效率上升14.59%.结论:通过实施增加配置工作流程,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陈康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简要阐述个性化约束在老年患者中使用的意义、方法及不良影响,探讨约束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约束病人的护理,尽量减少约束带来的不良影响,规范约束使用,保证患者安全,为临床约束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伍琼;赵朋朋;王金凤;白月园;袁晓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口腔癌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72例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对本组患者均随访至2018年6月,本组患者1年、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14%(68/70)、88.57%(62/70)、77.14%(54/70)、42.86%(30/70).目前30例患者存活,其中年龄>70岁的患者有2例,生存时间>12年的患者有4例.死亡40例,其中有其他肿瘤2例,心脑血管疾病3例,复发转移35例,复发转移患者中有22例在3年内出现复发转移而死亡.结论:口腔癌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放疗或者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刘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风险规避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74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参照组(n=37),以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n=37),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风险规避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0%、护理满意度为97.30%均优于参照组的24.32%、78.38%,且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可有效规避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洁阳;叶飞宜;严展英;叶燕红;梁子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科室所收治96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为48例病患.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相比较于基础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模式,病患切口的感染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指标评分、护理管理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优势,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这足以表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与手术切口的感染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需制定手术室的专项护理管理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切口感染防范措施.结论:对于手术切口的感染防范工作来说,采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提升护理管理效果与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手术切口实际感染率.为能够更好的达到这一管理效果,还需逐步完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制度与切口感染防范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作者:赵晴晴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