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博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病人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的观察.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3.14-2018.2.22抑郁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柴胡龙骨牡蛎汤组则采取常规西药加上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常规治疗组、柴胡龙骨牡蛎汤组疗效;汉密尔顿抑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症状积分、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结果:柴胡龙骨牡蛎汤组疗效、汉密尔顿抑郁症状积分、神经功能症状积分、生活能力相比较常规治疗组更好,P<0.05.柴胡龙骨牡蛎汤组不良反应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西药加上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障碍的效果理想.
作者:肖亮;李晓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与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肾脏内分泌机能的系统功能.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如何提高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愈率,通过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探究并找到解决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400例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他们的治疗程度各不相同,接受治疗后患者的肾脏内分泌机能皆有所好转.结论:在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治疗时,重要的环节就是肾脏内分泌机能的治疗.想要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一定要对患者肾脏内分泌机能加以重视,以达到较高的康复概率.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妇产科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100例,针对所有产妇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50例产妇.其中针对对照组产妇所进行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观察组产妇所进行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针对两个组的产妇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效果,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结果:有针对性的结合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和整体的护理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产妇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而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以上内容两个组别之间的对比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切实有效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提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护理效果,确保产妇的整体护理满意程度有效提升,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这样的方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何卫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实施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2例,分别给予传统开放手术与脊柱后路显微镜下微创间盘取出术,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手术耗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可知,实验组均明显短于或者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微创手术(脊柱后路)治疗,便于获取较小的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荐.
作者:高智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仰卧综合征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进行麻醉前扩容,麻醉完成后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o-30o,妥善固定后协助医师尽快完成手术.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比对照组更优,BP,HR,SPO2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优,其中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的发生率实验组1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母婴意外.
作者:冀金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家庭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文研究资料是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本医院治疗后出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抽签法分组,一组纳入30例,试验组采取家庭护理,对照组采取,评定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评分值,研究两组服药依从合计值.结果:试验组护理6个月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评分值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指标,P<0.05,存在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服药依从合计值高于对照组指标,P<0.05,存在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有助于改善其社会功能.
作者:程咏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临床急诊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8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急诊组和常规组,分别为43例患者.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急诊组采取临床急诊的治疗方式,比对急诊组和常规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组的治疗有效率40例(93.02%)明显高于常规组33例(76.74%),急诊组LVEF水平(49.52±5.41)%显著高于常规组(45.51±5.04)%,且对照均存在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临床急诊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更加良好.
作者:张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心内科主要治疗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疾病.由于心内科疾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给药方案较为复杂,很容易出现临床用药不当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分析了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措施.
作者:吴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5例进行研究,抽签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7),分别施加常规对症治疗和此基础上的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8.10±1.00)d,PaCO2(48.25±11.02)mmHg,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aO2(83.27±21.26)mmHg,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6%、20.83%,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慧;崔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讨论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骨科的100例胫腓骨骨折并实施牵引固定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5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中接受优质护理,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且统计学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中骨牵引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来讲明显较短,且统计学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的治疗中,给予优质护理可降低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缩短骨牵引时间,利于患者的康复,是临床上较好的护理方法,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康晓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健康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阻塞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路径,观察并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健康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晓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晓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对于慢性阻性性肺气肿能够明显提高健康知晓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现如今,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加速康复外科是一个全新的医学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与推崇,且迅速在临床中开展应用,尤其是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更是备受瞩目,其已被证实可显著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国内外新兴的研究的热点及亮点.但由于ERAS目前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且缺乏一个权威的指南,因而尚未能在国内普遍推广.故从策略上了解ERAS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为做利弊选择及综合考虑提供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系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加速康复外科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宋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旨于探讨基于团队学习策略(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共24名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按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单号的纳入实验组(12名),双号的纳入对照组(1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模式,分别对学员进行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教学.比较两组学员课前测试、培训后测试及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教学质量评估表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教学评估表、临床带教老师教学内涵评价表、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评价表得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课后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BL教学方法适合神经病学的规范化培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质量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尹翰鹏;姚棉璇;屈剑锋;陈仰昆;丘东海;李润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呼吸道肿瘤中位居第二位,占全球每年新增恶性肿瘤的2.4%.[1]从1873年Billroth完成首例全喉切除术以来,手术一直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2].随着喉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喉部肿瘤的手术范围也越做越大.气管造瘘口成型术,成为常见的手术方式,因术式需要上提气管修复造瘘口,就需要把附着气管的甲状腺两侧剥离,甲状腺处于游离状态,且甲状腺附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有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有时还有甲状腺中动脉;甲状腺上下动脉均有分支,这些分支在甲状腺的上下左右以及与喉部、气管、咽部、食管的动脉分支都互相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3].喉癌术后甲状腺动脉易大出血,情况紧急且多见,因此护理人员需掌握喉癌术后甲状腺动脉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高林红;龚顺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将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性痛经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文资料为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予以药物治疗的70例慢性盆腔炎性痛经患者,按照抽签法分组,一组收入35例,试验组采用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痛经丸治疗方案,研究两组临床有效统计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统计率比较于对照组有关指标提升,P<0.05,显示指标分析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性痛经患者实施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展现较优效果.
作者:高颖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缺血性疾病经介入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介入治疗后下肢再次缺血及33例介入治疗后未引起复发的临床资料,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因素与其复发的关系.结果: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下肢缺血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预防下肢缺血复发,提高治愈率,控制截肢率,降低截肢高度的关键.
作者:宋丽芝;黄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股沟疝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用传统疝修补术为患者治疗,观察组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把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1.30±7.85min)、住院时间(4.25±1.21d)、术中出血量(23.34±5.60ml)都优于对照组;术后1d、4d、7d的VAS评分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6.98%).结论: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比使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患者,效果更好且能减轻术后患者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按摩治疗颈椎病性头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法按摩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有效6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8%.结论:针对颈椎病性头疼,采取按摩治疗的方法可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吕玲;唐共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对提高满意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8月我院接诊的88例神经外科疾病档案资料,以数字均衡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施以护理风险管理与单一护理,评估2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状况.结果 2组相较而言,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更少(6.81%vs.70.46%)(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状况更高(95.45%vs.70.45%)(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减少意外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提升护理满意状况,临床应用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蔡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于进行手术之后患者宫内产生妊娠的几率和输卵管的畅通情况以及异位妊娠几率的改变进行观察,探讨并分析针对输卵管妊娠的情况应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收容诊治的100名发生输卵管妊娠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将这100名发生输卵管妊娠的患者编成两个组类,一组编为对照组,另一组编为实验组,每个组类均有50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50名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入取胚缝合手术作为治疗方法,在围手术期注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实验组的50名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手术作为治疗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两个月后,对患者输卵管的畅通情况进行对比,在治疗之后的两年后,对患者的异位妊娠几率以及宫内产生妊娠几率的改变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两个月后患者输卵管畅通情况比较中,实验组的患者输卵管畅通度要好于对照组的患者,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两年后患者的异位妊娠几率比较中,实验组的患者异位妊娠几率要小于对照组的患者,相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两年后患者的宫内妊娠几率比较中,实验组的患者宫内妊娠几率要大于对照组的患者,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通过应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手术来针对性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情况,有利于提升患者宫内妊娠的几率以及手术之后输卵管的畅通情况,使患者异位妊娠的几率得以降低,输卵管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要好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入取胚缝合手术的治疗效果.保障手术成功,促进手术后患者的输卵管相关功能回复正常的重要条件,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作者:韩亚娟;曹耀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