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琳;李凯舒;田立美;余玉银;徐顺鹏;程彦
目的 对比评价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65例应用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64例应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不育症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正常完成,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显微手术组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手术时间,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3个月复诊:84例精子活力改善(提高20%以上),其中显微手术组45例(45/65),腹腔镜手术组39例(39/63)(P>0.05).107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诊结果:21例精子活力改善(与上次复查结果对比提高20%以上),其中显微手术组17例(17/52),腹腔镜手术组6例(6/55)(P<0.05).术后12个月与6月数据接近.结论 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在术后疗效方面优于腹腔镜手术.
作者:李毅;林成楚;汪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探究改良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患者来源于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接诊的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快速康复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干预,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的外科临床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阶段焦虑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T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3.31±1.0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为(5.25±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和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严伟华;谭杏映;伍志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对适量失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时效性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择期初次行THA患者,按照术中失血量+术后6 h引流量介于人体总量10%~20%的筛选条件分两组:自体血回输组(ABT组)和异体输血组(AT组).分别记录各组术前(T0)、术后第1天(T1)、3天(T2)、7天(T3)、14天(T4)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 组内比较:术后FIB、DD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治疗方法交互作用,PLT、PT、INR、APTT、FIB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DD含量在T1、T2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自体血输注与异体血相比,其凝血功能、血栓形成影响相当;两组术后FIB、DD呈规律性变化.
作者:何颖宜;罗程;程平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nc-DQ在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hRNA干扰下调Lnc-DQ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克隆形成和成球培养实验观察其对SMMC7721肿瘤干细胞特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 Lnc-DQ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4±0.34 vs 1.8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NA转染可显著下调Lnc-DQ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P<0.05).实验组细胞(sh-Lnc-DQ)克隆形成数为43.62±5.35,较对照组(sh-NC)显著减少(94.3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球培养实验显示sh-Lnc-DQ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成球能力(P<0.05).实验组细胞CD133+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织(2.32%±0.25%vs 9.24%±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DQ在肝癌中高表达,下调Lnc-DQ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干性功能.
作者:林泽伟;曾兵;叶会霖;程帝;刘吉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与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广东同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以是否辅助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钻孔引流术后辅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12周,对照组单纯行钻孔引流术,然后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第8周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与对照组(8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2,P=0.151),而观察组治疗效果则优于对照组(Z=-2.413,P=0.016).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术后第8周KPS评分,观察组平均评分(92.78±9.74)高于对照组(87.19±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3,P=0.036).结论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优于单纯钻孔引流术,且血肿复发率低,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谢琳;李凯舒;田立美;余玉银;徐顺鹏;程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否能够减少肾绞痛的发作,促进结石排出.方法 将80例接受ESWL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给观察组予诺仕帕片+舒泌通胶囊口服,对照组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观察两组排石效果,肾绞痛发作频率.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肾绞痛发生以及止痛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体ESWL后联合运用诺仕帕片和舒泌通胶囊治疗效果良好,减少了肾绞痛发作.
作者:彭吉才;罗自通;于萌蕾;曹亿;朱颉;黄都平;杨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9766(19532髋)名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结果 检出可疑髋关节1370个,占7.01%,异常髋关节(DDH)18个,占0.09%,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0.13%),男性5个(0.05%),女性DDH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臀位产婴儿DDH检出率0.35%,明显高于非臀位产婴儿DDH髋检出率0.08%(P<0.05).有家族史的DDH检出率为0.22%,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DDH检出率0.07%(P<0.05),体检髋关节可疑者DDH检出率为0.2%,明显高于体检髋关节为正常者DDH检出率.结论 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DDH患病率为0.09%,女性、臀位产、家族史的DDH发病率高,应重点监控.
作者:吴宝杰;余升华;陈惠润;胡汉生;梁少珍;朱珺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检出异常髋关节(DDH)18个,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男性5个.根据Graf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病理分型,9髋为Ⅱb型,6髋为Ⅱc型,2髋为Ⅲ型,1髋为Ⅳ型.均采用Pavlik吊带治疗,间隔2周复诊1次,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发育变化.吊带治疗时间6~20周,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17髋经Pavlik吊带治疗后,经超声和X线片检查,相关指标达到正常,确认治愈.1髋在经Pavlik治疗过程中,经超声检查后,相关指标改善明显,58°<α角<60°.全部患儿均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Pavlik吊带对于Graf II型患儿治愈率高,而对于GrafⅢ、Ⅳ型患儿,Pavlik吊带治愈率降低,部分患儿需要进一步的后续治疗.超声检查可达到动态观察Pavlik吊带治疗效果的目的.早期超声检查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能早期得到Pavlik吊带治疗提供了可能,对减少患儿远期遗留畸形和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汉生;余升华;吴宝杰;陈惠润;梁少珍;朱珺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分别用于中胸段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将我院进行胸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疗效、脊椎稳定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半椎板显微手术比较全椎板入路显示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t=8.473,P<0.001)、术中出血量(t=17.612,P<0.001)、住院时间(t=16.655,P<0.001)及下床时间(t=54.1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脊柱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0.013);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2,P=0.576).结论 半椎板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相比,手术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
作者:曾海勇;李百升;罗洪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旋后-外旋型或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存在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不稳定性骨折通常在腓骨骨折的同时存在内踝的骨折或三角韧带的撕裂.现在的共识是对于不稳定型的踝关节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内侧韧带撕裂的诊断有很多研究,但对于评估内侧韧带撕裂的合适方法仍未达成共识.由于外旋引起的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数量要远比过去想象中的多.在Lauge-Hansen分型中,根据损伤的机制可以提供可能的韧带损伤的信息.通过X线的表现,运用Lauge-Hansen分型系统在评估三角韧带是否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考究.体格检查、应力位X线片、MRI、关节镜、B超现在已用于踝关节骨折中内侧副韧带的完整的评估,但是这些方法没有一种是便宜、简便、可靠的.现在临床医师习惯使用重力应力试验进行评估,对于可疑的病例,行关节镜探查是非常有价值的.新的观点认为单纯腓骨骨折,可仅行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合并外踝骨折的三角韧带撕裂进行修复是没有意义的,也没有证据证明暴露并修复三角韧带对内踝结构有影响.
作者:邓德钧;李志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感染因素(细菌脂多糖,LPS)如何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状态和功能.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活化表型;应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建立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模型;用MTT实验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用ELISA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用q-PCR检测成纤维细胞中MMP9,MMP13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IL4诱导的M2型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够显著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HFF)高表达活化标志物α-SMA,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分泌大量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而感染因素LPS则能显著诱导巨噬细胞向M1表型活化,而这种活化的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分泌并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结论 感染因素能够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影响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功能,调控巨噬细胞的活化表型有望改善伤口愈合不良.
作者:曾芷晴;劳丽燕;陈嘉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透明帽在食管尖锐异物取出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取出的食管尖锐异物124例.男性76例,女性48例.年龄16~82岁.无透明帽辅助胃镜取出组54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取出组70例.比较两种治疗的视野清晰率,异物取出时间、成功率、粘膜损伤发生率,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透明帽辅助组患者异物取出平均时间为(234.14±67.38)秒,无透明帽辅助者取出平均时间为(337.11±116.61)秒,前者比后者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帽辅助组取出成功率及视野清晰率优于无透明帽辅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帽辅助组患者粘膜损伤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无透明帽辅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透明帽辅助取食管尖锐异物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视野清晰可及成功率,降低粘膜损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直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左海军;江堤;虞晓群;苏剑东;孙贤久;廖素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各胆道支架选择方式对不同病因恶性胆总管梗阻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因恶性胆总管梗阻行ERCP术置入胆道支架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入胆道支架的不同,所有病例分为金属支架组(A组,n=16)、单塑料支架组(B组,n=17)和多塑料支架组(C组,n=14),观察三组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并发症及手术相关费用.结果 对于胰腺癌型,A组和C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明显比B组长(P<0.05),且A组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胆管癌型和壶腹周围癌型,A组和C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明显比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同病因的恶性胆总管梗阻患者,选择个性化胆道支架治疗方案,既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又降低医疗费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节省成本.
作者:刘晖;楚春香;吴青松;赵家锋;陈小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处理结直肠穿孔中对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及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穿孔患者78例,术中根据患者腹部情况,除有明显腹胀、反复腹部手术史、不能耐受气腹者,均先行腹腔镜探查,再根据腹腔条件、George腹腔污染分级、病灶局部情况及全身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将患者是否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作为研究因素,分为腹腔镜组(n=43)和开腹组(包括直接开腹+中转开腹病例)(n=3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尿潴留、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结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肺部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方面,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恢复情况在术后第3 d及第7 d较开腹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可腹腔镜探查的前提下,对于腹腔条件好、污染程度轻的结直肠穿孔病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安全,创伤小,机体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轻.
作者:王希;袁乐生;刘习红;李文煜;肖凌晖;曾惠明;王骅;谢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给老年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本文将就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膀胱镜鞘过粗、手术操作暴力、手术切除速率慢、电流返流灼伤、尿路感染等.目前佳治疗方式仍有许多争议,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尿道扩张术(金属探条尿道扩张术、高压球囊尿道扩张术等)、腔内尿道狭窄内切开术(钬激光、冷刀尿道狭窄内切开等)、尿道成形术(口腔黏膜、膀胱黏膜、阴茎皮瓣、组织工程移植物)等.
作者:黄晨;徐煜宇;梁健;盛明;徐桂彬;李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手术或放疗后脑膜瘤的复发率范围.方法 通过作者2012年12月~2016年12月,27例脑膜瘤手术后随访资料,以及经过文献查询14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共有2048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结果 WHOⅠ级脑膜瘤的复发率为0.00~2.36/100人年,WHOⅡ级脑膜瘤为7.35~11.46/100人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人群的异质性,报道复发率是变化的、复杂的,涉及到Simpson分级、纳入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剂量等;如预期的那样,当控制诊断时间时,WHOⅡ级脑膜瘤一般具有比WHOⅠ级更高的复发率.结论 脑膜瘤复发率较难准确预测,各研究报告差异较大可能与治疗的选择和过程有关,需要更严格地的报告脑膜瘤患者的复发率、患者个体WHO分级和Simpson分级的准确性,以保证分析的数据稳定和准确.
作者:卓少伟;黄柳军;郭少雷;林小义;张准仪;师少春;蔡树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尽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显著改善,但是其预后仍然较差.我们依据巴塞罗那分期系统,不同的外科手术、放射超声介入和非介入治疗被确定为肝癌的多模式治疗.BCLC系统被用来作为决策指南,但是它在决定患者治疗方法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而不是完全根据指南确定.本篇综述对目前肝癌的常见治疗进行总结.
作者:卢杰;任慧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臭氧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较于单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Macnab标准情况、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Macnab标准比较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及下肢的神经传递.
作者:刘旭臣;陈剑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1(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transfer?ase-1,BCAT1)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至2010年间行乳腺癌根治术的74例乳腺癌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标本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中BCAT1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CAT1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BCAT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68.9%vs 35.0%,P<0.05).BCAT1高表达组中进展期T分期、伴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比例明显高于BCAT1低表达组,而且肿瘤直径较大(分别χ2=6.228、6.894、7.415、6.210,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CA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6.9%和82.6%,Log-rank检验提示BCAT1低表达组的术后总体预后明显优于高表达组(χ2=5.209,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BCAT1的蛋白表达上调.BCAT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和预后不佳呈正相关.BCAT1是乳腺癌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作者:郭雄图;袁南贵;罗卫民;闫雪静;胡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验证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测ANZ模型.方法 收集本中心104例辅助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拟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利用ANZ模型预测该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该模型对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测的鉴别能力和准确性.结果 ANZ模型对本中心10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外验证的C-index为0.61(0.53,0.70),calibration plot提示模型预测生存时间与实际生存时间的拟合度稍差.结论 ANZ模型对本中心辅助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拟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测效能欠佳,可能不是一个适合中国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未来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中国患者人群、具有更全面建模因素的晚期乳腺癌生存预测模型.
作者:邝钰雯;彭皓玮;赵健丽;林潇;江骏荣;柴洁;汪颖;姚和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