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毅;彭林;王华;卢波;林瑶
目的 探讨神经根刺激器在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NB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脊髓损伤所致NBD患者72例,分刺激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每天2次口服托特罗定(2 mg/次)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根刺激治疗,其中刺激组依据治疗方法又分为骶神经电刺激(SNS)治疗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NES)治疗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尿流动力学、尿道压力和日均排尿次数.结果 在尿流动力学方面,NES组残余尿量和大膀胱容量明显优于SNS组(P<0.017),而SNS组残余尿量与大膀胱容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在逼尿肌压力水平与日均排尿次数方面,治疗后60d,NE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治疗后120 d,NES组明显优于SNS组与对照组,SN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结论 神经根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脊髓损伤所致NBD患者膀胱功能.
作者:王亮;谷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于肝胆外科术后的患者,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标准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肝胆外科并行过手术的85名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留置导管.对照组患者(n=42)采用采用常规导管护理,试验组患者(n=4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后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的胃管、腹腔单腔管、腹腔双套管、中心静脉置管和导尿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在出院时对管道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的人数相对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 建立完善管道护理风险评估标准可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事故,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78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性化营养管理策略,包括健康教育、控制血糖、运动处方、纠正和预防营养不足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7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76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切口延期5~9天愈合,无营养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医护一体化的营养管理,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冯惠平;苏雁甜;蒋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IMPDH2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或者穿刺活检组织,所有组织均由病理学确诊.排除已做手术去势的前列腺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MPDH2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MPDH2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标本中IMPDH2的表达.分析IMPDH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IMPDH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IMPDH2蛋白表达上调与肿瘤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转移相关.结论 IMPDH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前列腺组织中检测IMPDH2可能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并评估预后.
作者:汤永峰;陈果;蔡志锻;李博伟;叶剑恒;吴永定;周亮;钟惟德;韩兆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R15)在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63例肝细胞癌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前ICGR15分组,对比不同组别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ICGR15≥10%组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CGR15<10%组(68.2% vs19.5%,P<0.05).Child-pugh评分中B级组ICGR15分值较A级组显著升高(19.01%±11.14%vs7.57% ±8.34%,P<0.05);ICGR 15分值与Child-pugh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r=0.313).ICGR15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特异度为82.5%,明显高于OGTT (P<0.05),而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82.5%,阳性预测值为68.2%,阴性预测值为80.5%,但与OGT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CGR15与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有相关性(P<0.05,r=0.434),而OGTT与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ICGR15、脉管癌栓、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其他相关并发症是发生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GR15是肝癌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较理想的临床指标,能较准确预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吴志强;王卫东;林杰;马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56例患者及同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长度、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3年生存率.结果 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89±3.44枚和14.33±3.38枚,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5.10±1.60cm和15.2±2.51 cm,手术时间分别为196.75±21.54 min和153.82±14.8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5.63±35.73 mL和182.02±65.73 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0土1.41天和6.8±1.82天,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6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0.76±2.10天和16.42±1.9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8%和1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存在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点,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作者:袁阳春;罗育青;林贵海;郑肇明;谢阗;林嘉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足踝开放性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优势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62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在伤口护理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A组)患者37例,采用传统伤口换药联合被动执行医嘱模式护理干预(B组)患者25例.观察比较两组创面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T1)、第一次清创至植皮的时间(T2)、术前VAS评分、术后3天平均VA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共6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56例行二期网状植皮或邮票植皮,6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植皮区或皮瓣均成活.A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疼痛缓解上明显优于B组.结论 VSD治疗有利于保持足踝软组织缺损创面清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提供良好前提条件,针对VSD治疗开展的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规范化VSD护理流程,加强护患双方有效沟通.二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曾丹阳;潘月枝;陆丽君;施权峰;卢小健;张建春;吕厚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疝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6例脑疝组(A组)患者外周血,以41例未出现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组)及32例健康人(C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细胞及其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百分含量.分别在伤后3h、6h及12 h观察A及B组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变化.结果 三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总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上述三者均显著低于另外B及C组(P<0.05).B组患者在伤后3h、6h及12 h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3h、6h及12 h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均呈进行性下降,表现为任意两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CD8+CD28-T细胞显著下降是脑疝患者的一个重要细胞免疫学特征,其伤后12h内进行性下降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邱兵;邢窕思;张弩;罗赛华;梁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跖骨骨折病例26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26例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术后平均14周(11~18周)时完全负重,站立及行走时无明显疼痛不适,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FAS评分:95~100分13例,90~95分10例,85 ~90分3例.结论 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对位、对线不良的佳选择及疗效的保证.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可克服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同时防止旋转畸形发生,给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朱伟荣;陈奇鸣;黄颖江;余林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的经验.方法 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术前临床诊断:T2N0M0~T3N0M0.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或子宫全切除、阴道壁部分切除.尿流改道方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4例;回肠通道术9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结果 15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20~550 min(平均400 min).出血量100~800 mL(平均240 mL);术中、术后输浓缩红细胞0~400 mL(平均200 mL).术后3~8 d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原位膀胱术者4周拔除尿管.随访1~4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全膀胱切除手术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南辉;邓汪东;黄志成;陈智林;彭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相关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3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人院后经直肠实施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两组,其中前列腺癌88例,非前列腺癌212例(前列腺增生138例,前列腺炎7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F-PSA/T-PSA、PSAD与(F-PSA/T-PSA)/PSAD水平,评估上述指标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检测F-PSA/T-PSA、PSAD与(F-PSA/T-PSA)/PSAD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SA指标相同敏感度情况下,(F-PSA/T-PSA)/PSAD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中,(F-PSA/T-PSA)/PSAD的水平变化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具较高特异性.
作者:刘毅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50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iR-150表达.原位杂交技术(ISH)进一步验证肝癌和配对癌旁组织miR-150表达差异.将肝癌组织中miR-150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关联分析.Kaplan-Meier法检测miR-150阴性组和阳性组生存曲线.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miR-150表达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12例中有8例肝癌组织低表达miR-150,肝癌组织中miR-150表达明显降低(P=0.034).ISH结果与qRT-PCR结果相一致,即肝癌组织大部分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62%癌旁组织ISH染色强度高于配对的肝癌组织(P<0.001).关联分析提示miR-150表达与AFP、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miR-150阳性组患者术后总生存明显高于miR-150阴性组(P=0.004,Kaplan-Meier法).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肝癌组织低表达miR-150是患者不良预后指标(P=0.005).结论 肝癌组织低表达miR-150与肿瘤侵袭表型相关,提示不良预后.
作者:黄伟华;金少文;蓝球生;褚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1 病例介绍患者,46岁女性,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周”于2014-12-11人我院肿瘤科.既往健康,否认特殊病史.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肿物2个,大约3 cm×3 cm,无红肿疼痛,无发热畏寒,无鼻塞涕血等不适,2014-12-8于外院行右侧颈部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穿刺涂片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部分细胞成团,疑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查体:右颈侧区及右侧锁骨上窝分别可触及一3 cm×3 cm、2 cm×2 cm肿物,边界不清,质硬,固定,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左侧颈部及其他部分为触及明显淋巴结肿大.人院诊断:颈部肿物性质待查:甲状腺癌转移.
作者:李蜜;李大志;林建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并骨缺损21例.主要方法:一期清创清除游离碎骨及严重污染的骨组织,修整骨折端整齐后短缩患肢对合、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安装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支架,并在胫骨近端截骨;术后2周开始骨搬运延长,逐渐延长恢复短缩部分胫骨,恢复肢体长度,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 本组21例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8个月.17例均通过一期短缩肢体修复创面,3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创面,1例局部皮瓣部分坏死后通过植皮修复创面.所有骨折端及截骨端终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3个月,平均时间8个月.结论 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伴骨缺损,通过急诊短缩患肢消灭创面,同时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的治疗方案,终肢体长度恢复、骨折愈合.
作者:李贵坚;陈亚洲;刘培倦;罗佳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GLUD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下调GLUD1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hGLUD1对肠癌细胞Lovo和SW480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shGLUD1对Lovo和SW480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GLUD1和AG490对E-cadherin、Vimentin、ZEB1、STAT3及p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慢病毒转染shGLUD1可显著下调GLUD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GLUD1的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Lovo和SW480的侵袭迁移能力;GLUD1可促进STAT3磷酸化,以及上调Vimentin、ZEB1和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而AG490处理则可抑制STAT3的磷酸化,上调E-cadherin和下调Vimentin、ZEB1的表达.结论 GLUD1可通过活化STAT3信号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进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蔡灿锋;唐超明;曾军;陈国星;陈翔;梁敏;刘高杰;韩方海;陈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1 概述胰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诊断与治疗仍然是医疗工作者的一大挑战.据统计,2014年美国预计有46420人患有胰腺癌(2013年约45220人),约39590人死于胰腺癌(2013年约38460人)[1].目前,胰腺癌仍然是美国人群中第四位肿瘤相关的死亡原因.近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发布了2015年的新胰腺癌诊疗指南(Version 2),本文将对该指南更新逐一解读.
作者:周振宇;王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Roux-en-Y消化道重建手术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住院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1例,行胃癌根治及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术,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体重、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0、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变化.结果 术前31例患者中27例给予胰岛素治疗,2例给予口服药物治疗,2例给予单纯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继续给予胰岛素治疗,6例口服药物治疗,11例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单纯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良好,术前与术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对象体重、BMI、FPG、2hPG、FINS、2hINS、HbA1c及HOMA-IR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但术后6个月患者FCP及2hCP水平高于术前(P<0.05).结论 Roux-en-Y胃肠道重建术能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欧国维;褚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并比较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预后和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经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保乳术组61例和改良根治术组49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外观疗效、长期疗效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保乳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较改良根治术组显著性减少(P<0.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改良根治术组明显改善(P<0.05);保乳术组患者术后外观优良率较改良根治术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乳术组患者3年后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显著性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结论 对于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保乳手术具有美容佳、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生存质量好等优点,且能保持与传统方式相似的生存率,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尚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徐泰;赖烨钤;黄杰文;范苑林;李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从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对6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的骨折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7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0 m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6天,经过6个月~4年随访,按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评定,优良率为84.5%,术后未见有感染、松动、下沉的现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方法,熟练的掌握其手术技巧,可以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屠永刚;任绍东;陈坚;马邦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诊休克病人在床旁超声引导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方法 72例急诊休克患者中,采用床旁彩超引导下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38例(观察组)和传统体表定位组34例(对比组).比较两分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成功率92.1%,优于对比组61.7%(P<0.05);观察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均少于对比组(P<0.01);两分组穿刺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休克病人在床旁彩超引导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提高明显,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
作者:饶广浩;徐招柱;谢锋;王东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