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疗效

陈嘉裕;刘展亮;张惠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 Quadrant 通道
摘要: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 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 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椎体间融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8.26±1.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2.47±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40.32±3.1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6.67±2.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初步体会

    目的:通过两种术式的比较,评价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05月我科行全腔镜下肺叶切除35例术前分期为pT1N0-1M0肺癌患者的资料(VATS组),全组病例均采用全腔镜四孔法完成手术。选取同期行常规开胸手术35例术前分期pT1N0-1M0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VATS组1例患者中转开胸。VATS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开胸组患者(P<0.05);VATS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钱斌;王道猛;吴俊;张春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中一些特殊皮肤撕脱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一些特殊皮肤撕脱伤的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22例特殊老年皮肤撕脱伤患者的诊治,撕脱皮肤均采用清创后原位缝合、加压包扎的治疗方法。结果21例患者中再植皮片全部或大部分成活,1例因感染导致皮片坏死,经清创后二次植皮愈合,经4个月至3年随访,回植皮肤弹性、感觉及活动度良好。结论因此类老年患者皮肤损伤存在撕脱层次浅、撕脱皮肤损伤不重的特点,采用清创后原位缝合、加压包扎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志华;王肃生;梁刚;冀航;侯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麻前后留置尿管对不同患者舒适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留置尿管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对全麻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将16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2组:全麻前留置尿管组和全麻后留置尿管组。麻醉前留置尿管组均在术晨留置尿管;麻醉后留置尿管组,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记录术后第1、3、5天患者的舒适度。结果麻醉前留置尿管病人导尿时舒适度较差,但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导尿时对留置尿管过程无不适反应,但术后舒适度较差,术后留置导尿第1天,患者不适感较明显;第3天时,患者不适感强;留置导尿5天以上的患者不适感逐渐减轻。结论对全麻手术病人施行导尿术的时机应该根据术后可能留置尿管时间的长短制定,若术后可尽快拔除尿管的患者应在麻醉后留置尿管;若术后需留置尿管3天左右者,应在麻醉前留置尿管;若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的患者,也可选择在全麻后留置尿管,因为该类患者的不适感可以逐渐减轻。

    作者:易晓芳;施燕兰;李美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鼠心脏移植中阻断 OX40信号通路诱导免疫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真核表达载体介导siRNA在小鼠移植心脏术后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我们选用次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合的小鼠分成三组作心脏移植并于移植术后第1天、第4天对三组移植小鼠的胸腺分别注射生理盐水、pRNAT-CTL 阴性对照载体和 pRNAT-OX40siRNA。在小鼠移植心脏术后第7天取移植小鼠心脏、血清、脾脏分别进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心肌酶谱检测以及OX40mRNA和OX40膜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pRNAT-OX40siRNA组较生理盐水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移植心脏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谷草转氨酶(AST)、肌钙蛋白(Tn)、乳酸脱氢酶(LDH)以及OX40mRNA和OX40膜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小鼠次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合的心脏移植中阻断OX40/OX40L免疫通路能够诱导免疫保护效应。

    作者:胡红星;胡建波;马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实施的18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应用腹腔镜完成手术。肝血管瘤平均直径为7.6(5.5~14)cm,手术时间为(121±44)min。13例患者术中选择性半肝阻断,术中平均出血量283(60~9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12)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掌握半肝血流阻断技术,选择正确的肝实质离断平面,合理应用离断肝实质器械,腹腔镜肝血管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捷;叶义标;罗兴喜;鲁振环;吴潇;陈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AD/CAM 联合快速成型技术治疗面中份骨折

    目的:探讨CAD/CAM联合快速成型技术在面中份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外伤致面中份骨折患者18例,运用CAD/CAM技术联合快速成型技术辅助下进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进行颌面部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和镜像技术进行骨折和修复三维模型,并制造实物模型,术前在模型上进行钛板预成形,指导术中骨折段的精确复位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18例患者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骨折段解剖复位,术后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CAD/CAM联合快速成型技术治疗面中份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的精确性,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提高疗效,并且有利于医患沟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新象;曾达红;黄源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局部高渗环境对慢性创伤性窦道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局部高渗引流及普通引流方法的比较,分析高渗环境下引流对慢性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创伤性窦道病例62例进行随机分成2组,其中31例伤口窦道内使用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进行引流,31例使用0.9%氯化钠纱条进行引流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治疗组(高渗引流组)平均痊愈时间18.6天,0.9%氯化钠纱条组(等渗引流组)平均痊愈时间22.5天,两组慢性创面窦道痊愈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引流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也明显低于等渗引流组。结论局部高渗压环境引流可显著抑制慢性创伤性窦道细菌微生物被膜的形成,对慢性窦道的愈合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朱颉;罗自通;曹亿;于萌蕾;曾兵;彭吉才;黄都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进展

    胃癌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的第四位,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有限。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胃癌的靶基因被检测,针对靶基因的靶向药物亦被逐渐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尤其是HER2靶基因的发现及相关靶向药物的治疗给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毛武;许云吉;梁庆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12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1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男63例,女49例,年龄18~87岁(46.7±13.6岁),左侧61例,右侧46例,双侧5例。结石长径0.7~2.2 cm (1.2±0.5 cm)。26例合并输尿管息肉,31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所有患侧肾脏均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结果手术成功率88.4%(99/112),手术时间15~80 min(33.6±16.8 min),术后住院天数3~14天(4.7±2.1天)。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肉眼血尿、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裂、输尿管镜石街形成等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畏寒、高热,其中1例发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汉新;吴兆春;黄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脑损伤与脑保护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半个多世纪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该技术日臻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心脏外科的发展,但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发生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就体外循环脑损伤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尧;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闽南地区青年与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福建闽南地区青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闽南地区132例青年大肠癌和893例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便血、粘液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部位均以直肠癌为主。青年组的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比例、晚期病例比例均高于老年组,5年生存率低于老年组。结论闽南地区青年大肠癌和老年大肠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青年和老年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应重视青年大肠癌的诊断。

    作者:林天胜;许俊明;尤俊;许林;李永文;洪清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缓慢延长神经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常伴有周围神经的长段缺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一直是困扰临床上外科医生的难题。传统上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是常采用的方法,但其存在很多不足,而受临床上受骨延长启发的神经缓慢延长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对神经延长修复后的组织学、电生理学及神经延长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肖富文;谢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通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58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病原学发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7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70.79%,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39株,占20.79%,以屎肠球菌为主;真菌13株,占8.4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7.50%和57.2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初始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2、3周之后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上升,真菌则多在第3周后出现。58例中混合病原菌感染占89.66%,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又占30.5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结论严重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及细菌的耐药率比较高,及早、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利于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

    作者:叶华;李莉;钟贵芳;张克林;郭瑞莲;程慧华;何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绩效考核在规范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

    目的:分析绩效考核在规范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4年8月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7月~2013年12月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围手术期镇痛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1 d、2 d、3 d疼痛大值和疼痛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管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纳入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目标,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黄洁婷;李卫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体会

    目的:介绍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科室接受鼻咽癌放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三阶梯”止痛药、口腔护理、不良反应预防护理、综合协作护理,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及时给予止痛药后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患者配合护理的依从性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整体评分提高。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适当运用止痛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小慧;李菀丹;罗纯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皮微创椎根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纵行切口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即期效果和远期效果、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48 h VA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和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相似,说明两种手术方式的即期和远期效果相似。对照组患者术后FBSS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手术的矫正效果。

    作者:林建新;林建民;徐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棘突截骨钛网椎管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棘突截骨钛网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对其采用棘突截骨钛网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并跟踪随访解患者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骨折愈合良好的有23例,愈合程度一般的17例,手术无效的1例。一年后随访发现,患者均恢复良好,与术后后一次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截骨钛网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尽快恢复正常,复发率低。

    作者:蒙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脊柱侧弯类型包括功能性脊柱侧弯及结构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属结构性脊柱侧弯,约占全部脊柱侧弯80%左右,是临床中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影响了约0.5%~3%的学生,由于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相信AIS发病率可能进一步升高。脊柱侧弯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发现的有效途径应该是普查,且早期畸形不明显亦无脊柱结构的变化,易于矫正。

    作者:余升华;尹得龙;杨展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保守失败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腰椎融合术可能增加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近年研究表明,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与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似的稳定性与融合率,并可预防固定融合节段的邻近节段退变,但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黄凯;刘展亮;刘少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