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象;曾达红;黄源炳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份至2012年10月份56例施行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既往均无胆总管结石手术史,无胆道狭窄畸形,排除胆管及周围恶性肿瘤病变;无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无残留结石;胆总管壁增厚扩张范围在1~2 cm ,无明显急性炎性改变;术中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通畅。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术后出现胆瘘,2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尿潴留。所有病例均顺利出院,无出现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取石疗效确切,创伤小,无需留置T管,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
作者:莫奇霏;郭永学;李嘉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构建小型猪腹腔镜肝切除模型的经验和体会,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小型猪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动物模型,其技术包括Trocar戳孔布局及CO2气腹的建立、肝脏游离及入肝血流阻断、肝脏离断及肝内外管道的处理等。结果共10只小型猪接受了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手术,均建模成功,未有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65.4±10.4 min,平均出血量164.2±23.5 mL,术中无大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建立小型猪腹腔镜肝切除模型是安全可行的,并可作为学习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一种重要途径。
作者:何海;林浩铭;李国林;张培东;韩庆芳;韦金星;闵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疗效。方法84例直肠癌患者非随机分为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91±3.58枚和14.33±3.38枚,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分别为3.15±0.61cm和3.28±0.74 cm,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1.75±23.06 min和154.80±12.9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63±35.73 mL和181.02±75.79 mL,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1.38±2.00天和16.82±1.8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1%和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短期疗效优于开腹Dixon手术。
作者:罗育青;林晓松;林贵海;袁阳春;林嘉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单核细胞是循环系统内巨噬细胞的前体,在从血液循环进入肿瘤细胞后,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聚集和分化形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过程,是由肿瘤或其转移灶释放的信号分子来调节的。其中之一是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一种吸引表达CCL2受体的单核细胞的蛋白质,该受体被称作CCR2。如果阻止CCL2和表达CCR2的单核细胞的结合,可以抑制巨噬细胞进入乳腺癌小鼠模型体内位于肺部的转移灶,从而延缓肿瘤转移,延长小鼠生存期。在人体内, CCL2的高水平表达及巨噬细胞渗入肿瘤细胞的数量,与某些癌症类型较差的预后呈现相关性,这其中就包括乳腺癌。由于肿瘤转移至机体重要器官,常常是造成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止CCL2可能会成为一个对抗乳腺癌、乃至其它类型肿瘤转移的有效方法。 Bonapace等人报道了他们针对小鼠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尽管持续阻断巨噬细胞的功能可以抑制肿瘤进展,但是,一旦此类治疗停止,将促进其快速重返肿瘤细胞,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加速肿瘤转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留置尿管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对全麻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将16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2组:全麻前留置尿管组和全麻后留置尿管组。麻醉前留置尿管组均在术晨留置尿管;麻醉后留置尿管组,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记录术后第1、3、5天患者的舒适度。结果麻醉前留置尿管病人导尿时舒适度较差,但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导尿时对留置尿管过程无不适反应,但术后舒适度较差,术后留置导尿第1天,患者不适感较明显;第3天时,患者不适感强;留置导尿5天以上的患者不适感逐渐减轻。结论对全麻手术病人施行导尿术的时机应该根据术后可能留置尿管时间的长短制定,若术后可尽快拔除尿管的患者应在麻醉后留置尿管;若术后需留置尿管3天左右者,应在麻醉前留置尿管;若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的患者,也可选择在全麻后留置尿管,因为该类患者的不适感可以逐渐减轻。
作者:易晓芳;施燕兰;李美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绩效考核在规范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4年8月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7月~2013年12月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围手术期镇痛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1 d、2 d、3 d疼痛大值和疼痛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管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纳入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目标,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黄洁婷;李卫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其与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动脉瘤致SAH患者、颅内感染患者及健康人各5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百分含量及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平均荧光强度。比较三组上述三者的差异,并分析三者与动脉瘤致SAH的Hunt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动脉瘤组患者Treg、TGF-β1及IL-10均显著低于健康组,且明显低于颅内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颅内感染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动脉瘤组患者Treg、TGF-β1及IL-10三者当中任意一者与Ⅰ~Ⅴ级当中任意一级均呈负相关性(所得r绝对值均大于0.7,P均小于0.05),三者均与Ⅴ级的相关度大(P均小于0.001)。结论 Treg、TGF-β1及IL-10可能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一个保护因素,其含量越低则破裂后SAH程度越重,因此三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诚;陈东;项威;徐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胃癌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的第四位,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有限。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胃癌的靶基因被检测,针对靶基因的靶向药物亦被逐渐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尤其是HER2靶基因的发现及相关靶向药物的治疗给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毛武;许云吉;梁庆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与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药敏结果的差异性,以期提高对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3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27例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耐药率的差异性。结果艾滋病及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感染途径均为呼吸道。观察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对照组临床症状相对更复杂。观察组分离出耐药菌株20株(62.5%),对照组分离耐药菌24株(88.9%)(P<0.05)。观察组菌株对亚胺培南及美洛配能较敏感,对照组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及美洛配能敏感。结论艾滋病与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临床表现及耐药性方面有差异,临床上须综合分析患者病情,选择敏感抗生素。
作者:叶露;陈劲峰;潘景升;王建;蔡卫平;郑海鹏;李高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切除是目前为止能使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效果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了避免肝功能衰竭,必须保证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拥有足够的剩余肝体积。我国较多肝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其肿瘤体积巨大,如按常规方法切除肿瘤则剩余正常肝组织过少而不足以维持其功能,患者往往失去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外科新技术,即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 ALPPS),为此类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带来了新希望。ALPPS分两期手术:Ⅰ期手术结扎(或切断)门静脉右支,再沿左右肝分界线或在镰状韧带右侧原位离断肝实质,断肝期间必须保留肝右动脉及右肝管;Ⅰ期手术7~14天后,待左肝增生至足够大的体积时,再Ⅱ期手术切除右肝及其肿瘤。近期我们对1例右肝巨大肝癌合并左肝转移灶的患者成功施行了ALPPS,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先焕;唐启彬;许磊波;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1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男63例,女49例,年龄18~87岁(46.7±13.6岁),左侧61例,右侧46例,双侧5例。结石长径0.7~2.2 cm (1.2±0.5 cm)。26例合并输尿管息肉,31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所有患侧肾脏均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结果手术成功率88.4%(99/112),手术时间15~80 min(33.6±16.8 min),术后住院天数3~14天(4.7±2.1天)。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肉眼血尿、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裂、输尿管镜石街形成等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畏寒、高热,其中1例发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汉新;吴兆春;黄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体外循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半个多世纪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该技术日臻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心脏外科的发展,但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发生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就体外循环脑损伤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尧;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6例胆管囊腺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胆管囊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09年9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6例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手术治疗结局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46岁。就诊主诉为:上腹痛占50%(3/6),无症状体检发现33.3%(2/6),黄疸、发热占13.7%(1/6)。发病至就诊时间3天~16年。除黄疸、发热患者肝功能异常外,其余患者术前肝功能无异常。肿瘤指标均无异常。术前B超、CT均未能作出准确定性诊断,仅2例术前经MR检查准确诊断。全部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月~46月无复发。结论胆管囊腺瘤发病稀少,病因未明,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症状轻,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本病有一定困难,目前仍然依赖于病理。本病手术效果良好,完整切除病灶对本病预后极为重要。
作者:彭耀荣;刘纯霞;张贺云;李文滨;王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胆道镜在肝胆手术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方法分析总结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192例行肝胆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诊治,及腹腔镜及胆道镜在肝胆手术中应用的经验和体会。结果死亡病例。192例病人远期随访,行保胆取石114例,有4例复发,1例行胆囊切除术,3例无明显症状,予以定期随访。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取石46例,均经1次到多5次完成取石。其他肝胆手术32例,2例出现但漏,经保守均治愈。结论肝胆手术中,只要发挥腹腔镜及胆道镜优势,能够体现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作者:吴志扬;李刚;卢德光;何启雄;刘亚荣;谢文清;陈明;陈向清;曾锦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二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行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入院时详细评估,控制基础疾病,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肠道准备,术后即使用腹带加压包扎,严密观察呼吸功能,协助早期下床活动,积极镇痛,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20例患者符合腹壁巨大切口疝出院标准,术后随访5~24个月,短期内无复发。结论对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痊愈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贺立辉;黄侃;彭静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两种术式的比较,评价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05月我科行全腔镜下肺叶切除35例术前分期为pT1N0-1M0肺癌患者的资料(VATS组),全组病例均采用全腔镜四孔法完成手术。选取同期行常规开胸手术35例术前分期pT1N0-1M0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VATS组1例患者中转开胸。VATS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开胸组患者(P<0.05);VATS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钱斌;王道猛;吴俊;张春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探讨真核表达载体介导siRNA在小鼠移植心脏术后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我们选用次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合的小鼠分成三组作心脏移植并于移植术后第1天、第4天对三组移植小鼠的胸腺分别注射生理盐水、pRNAT-CTL 阴性对照载体和 pRNAT-OX40siRNA。在小鼠移植心脏术后第7天取移植小鼠心脏、血清、脾脏分别进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心肌酶谱检测以及OX40mRNA和OX40膜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pRNAT-OX40siRNA组较生理盐水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移植心脏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谷草转氨酶(AST)、肌钙蛋白(Tn)、乳酸脱氢酶(LDH)以及OX40mRNA和OX40膜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小鼠次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合的心脏移植中阻断OX40/OX40L免疫通路能够诱导免疫保护效应。
作者:胡红星;胡建波;马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论文作者George Daley教授说:“这是一项非常基础的研究,但它阐明了多能性状态广泛性。我们捕获了干细胞不同状态的详细分子谱。”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多种变量如不同的化学物质、培养环境和遗传敲除来扰乱多能干细胞,研究人员探究了它们的发育景观。随后,他们分析了每个细胞的遗传组成,观察了每个细胞多能状态的微小波动。他们发现内部、化学和环境信号影响干细胞方式的许多细微差异,揭示出了复杂的发育调控因子“决策”回路。论文的共同主要作者、Wyss研究所前博士后研究人员Roshan Kumar说:“这些新兴的单细胞方法使得我们能够非常精确地对细胞进行分类,确定控制细胞状态的调控回路。这项研究背后的真正动力是要了解引起单个干细胞之间差异的原因和所导致的后果,以及细胞内一些关键调控因子平衡对于细胞发育结局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发现,现在研究人员相信有一个“密码”将干细胞调控回路中动态行为方式和细胞终选取的发育途经关联起来。他们希望通过利用这一密码能够精确地调拨到特异的单细胞状态,并利用它们来满足各种目的,例如构建出患者自身身体无法生成的某些细胞类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翼点入路经岛叶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 h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90%者21例(91.3%)。术后随访6~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8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翼点入路经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卓少伟;黄柳军;蔡树佳;郭少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46例患者中8例继发附睾炎,对该类患者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尽早行尿道探查、尿道狭窄段切开或切除及组织瓣移植尿道成形术等方法修复尿道狭窄。结果8例尿道狭窄继发急性附睾炎患者术后8天内附睾炎症状基本消失。1例患者阴茎伤口感染致阴茎中部尿瘘于3月后成功行尿瘘修补术,余7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尿瘘发生,排尿通畅,尿线粗。随访3~12月,8例患者均无尿道狭窄复发,无急性附睾炎复发,慢性附睾炎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本组患者中,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见于严重的尿道狭窄患者及年龄偏大患者;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应积极处理,一旦出现急性附睾炎时应在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前提下,尽早行尿道成形修复狭窄段尿道,恢复正常尿流。
作者:梁伟强;陈宇宏;张金明;冀晨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