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不放置 T管引流的临床经验

莫奇霏;郭永学;李嘉兴

关键词: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非T管引流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份至2012年10月份56例施行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既往均无胆总管结石手术史,无胆道狭窄畸形,排除胆管及周围恶性肿瘤病变;无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无残留结石;胆总管壁增厚扩张范围在1~2 cm ,无明显急性炎性改变;术中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通畅。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术后出现胆瘘,2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尿潴留。所有病例均顺利出院,无出现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取石疗效确切,创伤小,无需留置T管,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改良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斜疝95例,双侧斜疝5例。手术特点主要通过一个改良的腹壁穿刺针进行穿刺、疝囊高位结扎,完成手术。结果1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0~35 min,双侧疝25~45 min,术后平均1~2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同期处理对侧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作者:侯远发;官伟军;杨凯;王洪健;曾怀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中一些特殊皮肤撕脱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一些特殊皮肤撕脱伤的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22例特殊老年皮肤撕脱伤患者的诊治,撕脱皮肤均采用清创后原位缝合、加压包扎的治疗方法。结果21例患者中再植皮片全部或大部分成活,1例因感染导致皮片坏死,经清创后二次植皮愈合,经4个月至3年随访,回植皮肤弹性、感觉及活动度良好。结论因此类老年患者皮肤损伤存在撕脱层次浅、撕脱皮肤损伤不重的特点,采用清创后原位缝合、加压包扎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志华;王肃生;梁刚;冀航;侯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6例诊治经验

    目的:增加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以及其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影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局。结果13例轻型胰腺炎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无一例因胰腺炎行剖宫产术,母婴均安全出院,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加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及时行剖宫产术,孕妇均治愈。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是胆管疾病和高脂血症;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治疗轻型胰腺炎可以行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应果断终止妊娠并进行胰周引流术。

    作者:向冬梅;刘健玲;徐颖媚;黎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保守失败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腰椎融合术可能增加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近年研究表明,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与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似的稳定性与融合率,并可预防固定融合节段的邻近节段退变,但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黄凯;刘展亮;刘少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疗效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 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 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椎体间融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8.26±1.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2.47±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40.32±3.1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6.67±2.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作者:陈嘉裕;刘展亮;张惠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局部高渗环境对慢性创伤性窦道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局部高渗引流及普通引流方法的比较,分析高渗环境下引流对慢性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创伤性窦道病例62例进行随机分成2组,其中31例伤口窦道内使用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进行引流,31例使用0.9%氯化钠纱条进行引流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8%高渗氯化钠纤维/聚酯无纺布敷料治疗组(高渗引流组)平均痊愈时间18.6天,0.9%氯化钠纱条组(等渗引流组)平均痊愈时间22.5天,两组慢性创面窦道痊愈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引流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也明显低于等渗引流组。结论局部高渗压环境引流可显著抑制慢性创伤性窦道细菌微生物被膜的形成,对慢性窦道的愈合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朱颉;罗自通;曹亿;于萌蕾;曾兵;彭吉才;黄都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闽南地区青年与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福建闽南地区青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闽南地区132例青年大肠癌和893例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便血、粘液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部位均以直肠癌为主。青年组的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比例、晚期病例比例均高于老年组,5年生存率低于老年组。结论闽南地区青年大肠癌和老年大肠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青年和老年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应重视青年大肠癌的诊断。

    作者:林天胜;许俊明;尤俊;许林;李永文;洪清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胆道镜在肝胆手术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方法分析总结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192例行肝胆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诊治,及腹腔镜及胆道镜在肝胆手术中应用的经验和体会。结果死亡病例。192例病人远期随访,行保胆取石114例,有4例复发,1例行胆囊切除术,3例无明显症状,予以定期随访。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取石46例,均经1次到多5次完成取石。其他肝胆手术32例,2例出现但漏,经保守均治愈。结论肝胆手术中,只要发挥腹腔镜及胆道镜优势,能够体现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作者:吴志扬;李刚;卢德光;何启雄;刘亚荣;谢文清;陈明;陈向清;曾锦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艾滋病与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耐药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艾滋病与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药敏结果的差异性,以期提高对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3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27例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耐药率的差异性。结果艾滋病及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感染途径均为呼吸道。观察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对照组临床症状相对更复杂。观察组分离出耐药菌株20株(62.5%),对照组分离耐药菌24株(88.9%)(P<0.05)。观察组菌株对亚胺培南及美洛配能较敏感,对照组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及美洛配能敏感。结论艾滋病与非艾滋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临床表现及耐药性方面有差异,临床上须综合分析患者病情,选择敏感抗生素。

    作者:叶露;陈劲峰;潘景升;王建;蔡卫平;郑海鹏;李高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切除巨大肝癌1例报道

    肝切除是目前为止能使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效果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了避免肝功能衰竭,必须保证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拥有足够的剩余肝体积。我国较多肝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其肿瘤体积巨大,如按常规方法切除肿瘤则剩余正常肝组织过少而不足以维持其功能,患者往往失去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外科新技术,即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 ALPPS),为此类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带来了新希望。ALPPS分两期手术:Ⅰ期手术结扎(或切断)门静脉右支,再沿左右肝分界线或在镰状韧带右侧原位离断肝实质,断肝期间必须保留肝右动脉及右肝管;Ⅰ期手术7~14天后,待左肝增生至足够大的体积时,再Ⅱ期手术切除右肝及其肿瘤。近期我们对1例右肝巨大肝癌合并左肝转移灶的患者成功施行了ALPPS,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先焕;唐启彬;许磊波;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麻前后留置尿管对不同患者舒适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留置尿管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对全麻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将16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2组:全麻前留置尿管组和全麻后留置尿管组。麻醉前留置尿管组均在术晨留置尿管;麻醉后留置尿管组,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记录术后第1、3、5天患者的舒适度。结果麻醉前留置尿管病人导尿时舒适度较差,但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导尿时对留置尿管过程无不适反应,但术后舒适度较差,术后留置导尿第1天,患者不适感较明显;第3天时,患者不适感强;留置导尿5天以上的患者不适感逐渐减轻。结论对全麻手术病人施行导尿术的时机应该根据术后可能留置尿管时间的长短制定,若术后可尽快拔除尿管的患者应在麻醉后留置尿管;若术后需留置尿管3天左右者,应在麻醉前留置尿管;若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的患者,也可选择在全麻后留置尿管,因为该类患者的不适感可以逐渐减轻。

    作者:易晓芳;施燕兰;李美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绩效考核在规范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

    目的:分析绩效考核在规范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4年8月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7月~2013年12月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围手术期镇痛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1 d、2 d、3 d疼痛大值和疼痛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管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纳入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目标,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黄洁婷;李卫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二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行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入院时详细评估,控制基础疾病,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肠道准备,术后即使用腹带加压包扎,严密观察呼吸功能,协助早期下床活动,积极镇痛,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20例患者符合腹壁巨大切口疝出院标准,术后随访5~24个月,短期内无复发。结论对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痊愈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贺立辉;黄侃;彭静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的诊治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46例患者中8例继发附睾炎,对该类患者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尽早行尿道探查、尿道狭窄段切开或切除及组织瓣移植尿道成形术等方法修复尿道狭窄。结果8例尿道狭窄继发急性附睾炎患者术后8天内附睾炎症状基本消失。1例患者阴茎伤口感染致阴茎中部尿瘘于3月后成功行尿瘘修补术,余7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尿瘘发生,排尿通畅,尿线粗。随访3~12月,8例患者均无尿道狭窄复发,无急性附睾炎复发,慢性附睾炎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本组患者中,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见于严重的尿道狭窄患者及年龄偏大患者;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应积极处理,一旦出现急性附睾炎时应在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前提下,尽早行尿道成形修复狭窄段尿道,恢复正常尿流。

    作者:梁伟强;陈宇宏;张金明;冀晨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翼点入路经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翼点入路经岛叶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 h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90%者21例(91.3%)。术后随访6~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8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翼点入路经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卓少伟;黄柳军;蔡树佳;郭少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皮微创椎根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纵行切口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即期效果和远期效果、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48 h VA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和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相似,说明两种手术方式的即期和远期效果相似。对照组患者术后FBSS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手术的矫正效果。

    作者:林建新;林建民;徐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AD/CAM 联合快速成型技术治疗面中份骨折

    目的:探讨CAD/CAM联合快速成型技术在面中份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外伤致面中份骨折患者18例,运用CAD/CAM技术联合快速成型技术辅助下进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进行颌面部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和镜像技术进行骨折和修复三维模型,并制造实物模型,术前在模型上进行钛板预成形,指导术中骨折段的精确复位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18例患者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骨折段解剖复位,术后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CAD/CAM联合快速成型技术治疗面中份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的精确性,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提高疗效,并且有利于医患沟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新象;曾达红;黄源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和开腹 Dixon 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疗效。方法84例直肠癌患者非随机分为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91±3.58枚和14.33±3.38枚,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分别为3.15±0.61cm和3.28±0.74 cm,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1.75±23.06 min和154.80±12.9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63±35.73 mL和181.02±75.79 mL,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1.38±2.00天和16.82±1.8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1%和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短期疗效优于开腹Dixon手术。

    作者:罗育青;林晓松;林贵海;袁阳春;林嘉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脑损伤与脑保护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半个多世纪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该技术日臻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心脏外科的发展,但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发生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就体外循环脑损伤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尧;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