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灵
辅助生殖技术及协助堕胎的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类社会中不时地在其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遭遇生与不生的问题。在以往的诸多关于上述问题的伦理论争中,二者是被分别讨论的,但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辅助生殖与堕胎越来越引起某种同质性而成为一个问题。生与不生,不仅是一个问题,而且就其根本来说在现代社会中正演化为一个问题。本文针对辅助生殖与堕胎这两类看似悖论的人类生殖行为,探讨二者之间隐含的共同意向。
作者:尹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共同发布的《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指出,新医改政策已经实施五年,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经过五年多的医改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如医保的覆盖率达到全国人口的95%以上,医保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就医的可及性与便利性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民营医院快速发展等等。但民众一直抱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医患关系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等。医改一直是全民热议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研究认为,现阶段评估医改主要为①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②改善医患紧张关系;③真正调动医改主力军的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这后两个问题的关键涉及到医患沟通和病人参与医护共同决策,是当前全球医学和生物医学伦理及医改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刘峰;王炳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临床医学已从“混沌”状态发展到了“精确”定位诊断、“精确”治疗的严谨学科;医学诊断治疗的精确定位弥补了古代医学认识的不足,同时提高了患者诊治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身体健康和人类寿命。然而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趋于近乎工厂化的处理,让患者也感觉在医疗机构中被当做一个机器,而非作为一个有着灵魂和思想的生命个体。探索未来医学理念的变革应把精确和混沌概念相互结合,综合考虑,以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维持健康。
作者:张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文立足医学的本质与特点分析,阐述“医学为什么要讲人文”,以及“讲什么”,提出倡导重塑“生命观”与“科学观”作为当下医学人文建设的思考。
作者:赵美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生活就像一把剪刀,它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裁剪每一个人。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心态去面对它。生病的我们总觉得“薄雾浓云愁永昼”,来到医院,希望医生能“药到病除一身轻”。但现实与理想往往是存在差距的,在落差到来时,我们不要一味地去抱怨医生,深入地了解医生的一天,有助于缓和医患矛盾,也有助于我们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谢姣;冯春磊;李泽杰;马彦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是中医提出的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在气、血、经络等阻滞不通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其实,推而广之,世界万物皆是如此。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期封面图片(即上图)来源于北京协和医院朗景和教授所著的《医道》一书。图片记录了大约公元1500年前的一位孕妇,由于分娩不成功生命垂危。在弥留之际,她和丈夫都希望挽救腹中的新生命。由于丈夫是一位阉猪的屠夫,孕妇强烈要求他剖腹救子,否则母子均不能存活。于是,丈夫迅速在几分钟内切开妻子的腹部,救出婴儿。那时,既无麻醉,也无消毒措施,切开腹腔也不知道要缝合,更无止血技术。图片中孕妇痛苦的表情表明她忍受着剖腹的剧烈疼痛……孕妇以她的死和难以忍受的剧痛换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是爱的力量--无私而伟大!这力量也是推动医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作者:王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你置身神圣的医学殿堂,倘徉在医学精神、知识、技能的海洋中,聆听前辈授课,跟随导师实习,一定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向往。请你在课余,挥笔写下你的所思、所想,参加由中国医师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共同发起的《未来的医生》征文活动。
作者:[1]中国医师协会;[2]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巍巍的大山深处,有一座秀美的小山村。那里群山环抱,河水环绕,山路弯弯,山花烂漫,那里就是我生长的故乡--千家店镇。千家店镇在我市的西北边陲,那里是黑河与白河的交汇处。在这大山深处,有一位名不见经传而百姓又离不开的小人物,他就是那里三里五村的赤脚医生--辛占荣。
作者:赵金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因为产妇即将临盆,家人干脆骑电动三轮车直接闯进医院,当到医院门诊大厅时,产妇已顺利产下一男婴,但该男婴却没有呼吸。望着满脸血渍与粪便的婴儿,闻讯赶到医院门诊大厅的医生顾不及脐带还没有剪,抱起婴儿就对其进行人工呼吸伴胸外按压,五六次后,婴儿终于有反应,这是笔者前不久在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所目睹的惊人一幕。
作者:张佐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百万宝贝》是一部以拳击为题材的励志电影,但是相对于“灰姑娘”变为“公主”的老套路,这部电影讲述的剧情则更要复杂一些,沉重一些。在女主角麦琪即将达到人生顶峰的前一瞬,因为对手无耻的犯规而永远失去了行动能力,即使已经活得生不如死但却无力结束自己,终是自己的教练冲破世俗的法律与伦理束缚替麦琪了断此生。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三甲医院暴力伤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医务人员视角探究事件发生的诱发原因和深层次原因,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建议。
作者:张晓奥;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至今我仍清楚记得那名患者的样子,她从外院转来时就处于睁眼昏迷状态,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长长的睫毛,白皙的皮肤,虽然因为手术没有了头发,但是可以想象她曾经是位漂亮而聪明的女孩。二十岁,正是上大学的年龄,本该是充满活力激情的岁月。而人生不都是一帆风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小女孩脑外伤,犹如留声机卡带,仿佛一切都停止了,这对于只有一名独女的父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在当地医院做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之后,小女孩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却没有闯过感染关,发生了颅内感染。昏迷了数月,小女孩的父亲深信他的女儿一定会出现奇迹,四处求医,从数千里之外的南方来到我们医院。而他的父亲也放下工作,来陪女儿看病。
作者:李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有句俗语,人多力量大。可放在医院里,这句话未必正确。在医学界鼎鼎有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皮肤科医生Robert Stavert与Jason Lott,用一个真实案例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薄禄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为进一步推动医师文化建设,提升行业自身建设水平,弘扬医疗行业正能量,中国医师协会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医声》征文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具体名称依次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加医声。2014年名称为《甲午?医声》,今年为乙未年,名称则为《乙未?医声》)。此活动借助叙事文学的方式,发动医师协会会员、分会会员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广大医务人员用手中的笔,记叙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关爱病人、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记载医师们的成长轨迹,以激励广大工作人员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理解与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纯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温馨与微笑。“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做得越久,越可以感觉到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所占的位置是多么重要而不可估量。每一个生病的患者,面对疾病,就如同在一个荒无人迹的原野上,孤独无助,而医护人员就是他遇到的那位仁者。在任何时候都要让患者觉得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独自面对疾病,医护人员时刻都和他在一起,在关心帮助他。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我们有个梦想医院不是市场患者的队伍没有那么长人们安安静静地排队没有那么多的喧嚣和推搡优美而舒缓的轻音乐在宽敞的大厅里轻轻地回荡
作者:李甦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再过几天就是国际护士节了,这是‘女儿’们的节日,我想给她们一个惊喜。”2014年5月8日,刘蔚起和老伴赵丽琳早早地来到超市,精心准备了5份小礼物,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去看望5个当护士的“女儿”。
作者:梁辉;周瑾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她的爱像一把用旧了的梳子,有着参差不齐的齿,却能抚顺每一根细碎的情丝。
作者:刘梦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我来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就要8个月了,夜班的次数也记不清楚了,平均每个月七八个吧。也许每个月的月圆之夜我都在值夜班,也许这个夜晚在世界某一处正有着对月咆哮的狼人。我和我的同事不会对月咆哮,因为我们看不见月亮在哪里,月光的皎洁势必会被医院内的灯火通明抢了风头。当然,我们也不是狼人。大概我们只能对着NICU里的灯光,内心咆哮着“别收孩子”。
作者:邹垚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