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好死还是“赖”活着

李伟

关键词:行动能力, 电影, 女主角, 灰姑娘, 题材, 束缚, 人生, 拳击, 伦理, 教练, 公主, 法律, 顶峰, 宝贝
摘要:《百万宝贝》是一部以拳击为题材的励志电影,但是相对于“灰姑娘”变为“公主”的老套路,这部电影讲述的剧情则更要复杂一些,沉重一些。在女主角麦琪即将达到人生顶峰的前一瞬,因为对手无耻的犯规而永远失去了行动能力,即使已经活得生不如死但却无力结束自己,终是自己的教练冲破世俗的法律与伦理束缚替麦琪了断此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医师协会文化工程之《乙未·医声》系列图书及《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征文征影活动通知

    为进一步推动医师文化建设,提升行业自身建设水平,弘扬医疗行业正能量,中国医师协会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医声》征文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具体名称依次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加医声。2014年名称为《甲午?医声》,今年为乙未年,名称则为《乙未?医声》)。此活动借助叙事文学的方式,发动医师协会会员、分会会员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广大医务人员用手中的笔,记叙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关爱病人、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记载医师们的成长轨迹,以激励广大工作人员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论中国好医生

    古今中外,评价一个好医生的标准,无外于这样的描述--“医术精湛、医技高超、医德高尚”。以现代医学思维来审视之,所谓的“医术精湛”,大抵是指能够运用新前沿的循证医学观点提供给患者佳的治疗方案,而所谓的“医技高超”应该是指通过医者自身具备的医学技能为患者实施高水准的治疗操作。只不过,在机器替代手工、电脑取代人脑的现代化进程中,“医技高超”应体现的医者技能要求在迅速被弱化,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举个例子,同样一台巨大肝癌切除手术,原本需要外科医生数十年的手术经验积累,同时具备胆大心细、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良好结局,而随着各种先进手术器械和创面止血药物的应用,原本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易控,同样甚至更加安全。然而,要实现这种更低的风险和更优的疗效,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存在,那就是为了达到这种医学进步所必需的不断上涨的治疗费用该如何解决--这是一把“双刃剑”!

    作者:杨田;吴孟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记北京市朝阳医院邢念增医师的一天

    生活就像一把剪刀,它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裁剪每一个人。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心态去面对它。生病的我们总觉得“薄雾浓云愁永昼”,来到医院,希望医生能“药到病除一身轻”。但现实与理想往往是存在差距的,在落差到来时,我们不要一味地去抱怨医生,深入地了解医生的一天,有助于缓和医患矛盾,也有助于我们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谢姣;冯春磊;李泽杰;马彦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天使的微笑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理解与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纯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温馨与微笑。“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做得越久,越可以感觉到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所占的位置是多么重要而不可估量。每一个生病的患者,面对疾病,就如同在一个荒无人迹的原野上,孤独无助,而医护人员就是他遇到的那位仁者。在任何时候都要让患者觉得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独自面对疾病,医护人员时刻都和他在一起,在关心帮助他。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的妈妈

    她的爱像一把用旧了的梳子,有着参差不齐的齿,却能抚顺每一根细碎的情丝。

    作者:刘梦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稿约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医学人文杂志(月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如何更好地连接病人

    大年初六,正好值班,早上的时候整理了一下住院证,以做好上班后的手术预约安排。听的出来,病人接到我的电话还是挺高兴,因为自己的手术医生惦记自己的病情,还能够主动打电话过来商量一下时间安排,会有些感动吧。我呢,虽然花了一点时间,但感受到了浓浓的谢意,心情也是舒畅的。

    作者:余可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国医学人文》论坛暨杂志征文征影通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医学人文类杂志。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存在的意义

    至今我仍清楚记得那名患者的样子,她从外院转来时就处于睁眼昏迷状态,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长长的睫毛,白皙的皮肤,虽然因为手术没有了头发,但是可以想象她曾经是位漂亮而聪明的女孩。二十岁,正是上大学的年龄,本该是充满活力激情的岁月。而人生不都是一帆风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小女孩脑外伤,犹如留声机卡带,仿佛一切都停止了,这对于只有一名独女的父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在当地医院做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之后,小女孩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却没有闯过感染关,发生了颅内感染。昏迷了数月,小女孩的父亲深信他的女儿一定会出现奇迹,四处求医,从数千里之外的南方来到我们医院。而他的父亲也放下工作,来陪女儿看病。

    作者:李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期待你的投稿《未来的医生》征文

    当你置身神圣的医学殿堂,倘徉在医学精神、知识、技能的海洋中,聆听前辈授课,跟随导师实习,一定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向往。请你在课余,挥笔写下你的所思、所想,参加由中国医师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共同发起的《未来的医生》征文活动。

    作者:[1]中国医师协会;[2]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病人参与医疗决策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共同发布的《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指出,新医改政策已经实施五年,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经过五年多的医改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如医保的覆盖率达到全国人口的95%以上,医保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就医的可及性与便利性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民营医院快速发展等等。但民众一直抱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医患关系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等。医改一直是全民热议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研究认为,现阶段评估医改主要为①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②改善医患紧张关系;③真正调动医改主力军的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这后两个问题的关键涉及到医患沟通和病人参与医护共同决策,是当前全球医学和生物医学伦理及医改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刘峰;王炳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辅助生殖与堕胎--人类生殖现象中的悖论与意向

    辅助生殖技术及协助堕胎的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类社会中不时地在其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遭遇生与不生的问题。在以往的诸多关于上述问题的伦理论争中,二者是被分别讨论的,但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辅助生殖与堕胎越来越引起某种同质性而成为一个问题。生与不生,不仅是一个问题,而且就其根本来说在现代社会中正演化为一个问题。本文针对辅助生殖与堕胎这两类看似悖论的人类生殖行为,探讨二者之间隐含的共同意向。

    作者:尹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里的“旁观者效应”

    中国有句俗语,人多力量大。可放在医院里,这句话未必正确。在医学界鼎鼎有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皮肤科医生Robert Stavert与Jason Lott,用一个真实案例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薄禄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门诊大厅里诞生的新生命

    因为产妇即将临盆,家人干脆骑电动三轮车直接闯进医院,当到医院门诊大厅时,产妇已顺利产下一男婴,但该男婴却没有呼吸。望着满脸血渍与粪便的婴儿,闻讯赶到医院门诊大厅的医生顾不及脐带还没有剪,抱起婴儿就对其进行人工呼吸伴胸外按压,五六次后,婴儿终于有反应,这是笔者前不久在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所目睹的惊人一幕。

    作者:张佐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学为什么要讲人文

    本文立足医学的本质与特点分析,阐述“医学为什么要讲人文”,以及“讲什么”,提出倡导重塑“生命观”与“科学观”作为当下医学人文建设的思考。

    作者:赵美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好死还是“赖”活着

    《百万宝贝》是一部以拳击为题材的励志电影,但是相对于“灰姑娘”变为“公主”的老套路,这部电影讲述的剧情则更要复杂一些,沉重一些。在女主角麦琪即将达到人生顶峰的前一瞬,因为对手无耻的犯规而永远失去了行动能力,即使已经活得生不如死但却无力结束自己,终是自己的教练冲破世俗的法律与伦理束缚替麦琪了断此生。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知情同意究竟是“法律免责”还是“达成共识”--我国临床知情同意现状之法律反思

    纵观国外医事法研究书籍和教材,有两个问题可谓核心内容:知情同意与注意义务。而前者对于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却一直存在误读,也成为这些年大量诉讼案件产生的一个主要成因。

    作者:王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暴力伤医现状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三甲医院暴力伤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医务人员视角探究事件发生的诱发原因和深层次原因,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建议。

    作者:张晓奥;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疗题材电视节目对行业形象的塑造--以纪录片《生命缘》与真人秀《因为是医生》为例

    2014年,北京卫视制作的纪录片《生命缘》、浙江卫视制作的真人秀《因为是医生》均为医疗题材的纪实性节目,聚焦于医生与患者和医生群体,在节目内容、节目编排、表现方式上各有侧重,对医疗、医生的行业形象做了纪录、描述与塑造,对正面宣传医疗行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傅锦秀;史楠;刘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对古稀老人和五个护士“女儿”

    “再过几天就是国际护士节了,这是‘女儿’们的节日,我想给她们一个惊喜。”2014年5月8日,刘蔚起和老伴赵丽琳早早地来到超市,精心准备了5份小礼物,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去看望5个当护士的“女儿”。

    作者:梁辉;周瑾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