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锡;于凤燕;龚畅
目的研究早期清创缝合后不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对创口的影响.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有选择性地对50例皮肤软组织挫裂伤进行了急诊清创缝合,术后未给予抗生素,并连续观察伤口的变化.结果本组所有伤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早期清创及规范的清创缝合术后可以不必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作者:廖益清;何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善直肠癌合并妊娠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2例直肠癌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国外的报道进行文献资料分析.结果两例患者在妊娠早期都有血便等明显症状,而误诊时间长达7~10个月.一例确诊时已有双肺转移,行利凡诺引产中止妊娠后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而于1.5月后死亡.另一例顺产后10天确诊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并术后辅助化疗6疗程.术后12个月死于双肺转移.结论直肠癌合并妊娠,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晚期妊娠合并直肠癌终止妊娠应尽量避免阴道分娩.
作者:郑芝祥;吴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用于应用于高危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40例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8~101岁,ASAⅢ~Ⅳ级,按手术种类配对,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连续腰麻醉组(CSA组),每组20例.EA组按常规行硬膜外麻醉,CSA组按常规行连续腰麻.于麻醉前(T0,基础值)、麻醉平面满意时(T1)、切皮后1h(T2)、术毕时(T3)抽取动脉血测乳酸浓度,常规监测动脉压(A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辅用麻黄素、氟芬合剂的情况.结果CSA组麻醉前、后各时点的MBP、HR、SpO2均无显著性变化;EA组硬膜外用药后,MBP、HR明显下降(P<0.05).从T0至T2时段,EA组有98%的患者需辅用麻黄素,显著高于CSA组(15%)(P<0.01),EA组麻黄素用量[(30.5±3.1)mg]显著高于CSA组[(4.1±0.5)mg](P<0.01).EA组有40%的患者术中需辅用氟芬合剂,显著高于CSA组(15%)(P<0.05).在T1、T2、T3各时点EA组动脉血乳酸浓度均高于CSA组(P<0.05).CSA组术后未见连续腰麻相关并发症.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连续腰麻麻醉效果确切,对循环干扰小,非常实用于高危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
作者:王寿平;彭书峻;万朝权;李杰;李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69岁,2004年12月因胃胀不适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中段食管中分化鳞癌,确诊后行食管内放疗数次,未手术和化疗.2005年5月来我院复查胃镜见食管距门齿35 cm处见一0.3 cm×0.3 cm斑样隆起,病理活检示:可见异形细胞.
作者:魏益平;张惠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新方法.方法采用一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2例,其中右侧70例,左侧20例,双侧12例.单侧斜疝中有9例存在对侧隐性疝,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4分钟,双侧疝26分钟.术后平均2天出院.皮肤切口无须缝线.无并发症.病人随访6~26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一孔法腹腔镜下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便.
作者:朱彩荣;曾祥凤;聂向阳;陈亚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变异胆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胆囊切除术中的变异胆管手术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变异胆管病例经适当手术处理后痊愈出院.术后未发现有异发症.讨论熟悉胆道解剖结构,辨认清变异胆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手术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严文兵;田立新;龙云;袁小东;卢敏俊;孙民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背景目前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早期难以诊断,确诊时约80%以上的患者属于晚期,已无手术切除的机会,化学治疗便成为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2].1997年发表的一个126例Ⅲ期胰腺癌患者的随机临床研究[3],首次确定吉西他滨单药化疗优于5-FU单药,从此吉西他滨30分钟静脉输注便成为晚期胰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然而其中位生存期仅为5.4-5.6个月,一年生存率仅为16%~19%,疗效欠佳.临床药理学[4-12]显示:当吉西他滨以10 mg/m2/min速度输注时吉西他滨代谢酶已达到饱和,30分钟输注时代谢酶过饱和反而限制了吉西他滨三磷酸盐的累积.因此有临床实验试图通过改变吉西他滨的用药方法即FDR(固定剂量率输注)来提高疗效,本文检索此方面的文献并作一综述.
作者:郭双双;王羽;杨琼;谢德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预置鼻胆管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传统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疗效的对比.方法从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区将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25例,术前行内镜预置鼻胆管引流,术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25例,行胆总管T管引流.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胆漏发生,鼻胆管及T管造影未见结石残留.治疗组病人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预置鼻胆管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微创、不留T管、对患者生理机能干扰小的特点.
作者:周永辉;陈志勇;彭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412例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对412例输尿管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及取石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2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成功取出结石372例,成功率为90.3%,其中上段32例,中段91例,下段274例.结论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手段.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入镜,术后留置输尿管导管,可提高取石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作者:王柱红;王行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胰漏发生,术后并发伤口感染3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1例,胃肠出血1例,腹腔脓肿1例,胆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8/64).结论胰管内支撑引流、精细的胰肠吻合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Whipple术后胰漏的关键.
作者:胡泽民;余元龙;陈宏;邓辉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性手术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同,然而目前国内对保乳治疗的病例选择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鉴于此,我们回顾了相关文献并结合本单位经验,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选择策略.
作者:苏逢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电子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应用多种内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98例.82例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6例术前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结果本组98例,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95例,3例中转手术,98例全部治愈.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切口感染6例,轻型胰腺炎4例,少量胆汁漏1例.无返流性胆管炎,胆石复发等症状.结论多种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一般情况下可替代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作者:刘展东;陈亚进;徐国权;商昌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35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及随诊情况.其中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16例,肝中叶切除3例,单纯肝肿瘤切除10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30例,胆管细胞癌5例.术后出血4例,再次手术出血1例,胆瘘1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住院死亡1例,半年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6例,25例存活至今.结论严格掌握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指征及肝切除量,减少术中出血,正确处理肝创面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才能保证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叶绍光;许国平;刘金炎;谢昭雄;洪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保乳手术边缘阳性的影响.方法189例预行保乳手术术(BCT)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她们的临床特征(年龄,活检类型)和病理学特征(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和腋窝淋巴结状态)与阳性手术边缘的关系.结果189例患者中本组室心针肿脾物案例活检确诊79例,门诊或手术中切除活检确诊128例.61例手术边缘阳性(32.3%).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揭示:肿瘤直径大于2 cm,腋窝淋巴结阳性PR阳性和年龄小于50岁是乳癌保乳手术边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对1999年1月~2004年7月189例乳腺癌患者按受保乳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手术切口边保阳性与临床特征病理案组但表现及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
作者:贾卫娟;龚畅;贾海霞;胡孝渠;秦丽;郭巨江;宋尔卫;苏逢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技术处理石街的临床效果.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方法对33例ESWL后输尿管石街并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技术,并留置双J管内引流处理.结果32例患者输尿管石街均被有效清除、解除梗阻,需再次作ESWL治疗5例,需再次输尿管镜处理3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1~3个月拔除双J管,所有病例在3个月内排尽结石.结论输尿管镜技术配合气压弹道碎石处理输尿管石街及留置双J管内引流,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正明;吴显钊;李刚;施国强;黄文胜;郑荣根;李颂;潘文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枚CAGE椎间融合器后路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Ⅱ°~Ⅲ°峡部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CAGE后路斜向植入椎体间融合术附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滑脱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增高,滑脱角改善;随访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矫正程度无丢失,CAGE无下陷、滑移,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所有病例术后12~18月均获骨性愈合.结论CAGE椎间融合器能使滑脱椎体间接复位,直接撑开椎体前中柱,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腰椎的生理弧度,提高融合率;椎弓根螺钉系统有直接复位滑脱椎体,两者结合能提供内在稳定和支撑作用,疗效满意,适用于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作者:朱智敏;岑怡彪;况光荣;李振平;卢渊铭;梁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月~2004年2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结果本组病人2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针具有抗旋转稳定性能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治疗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刘学东;安启升;李春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型胸腔镜下治疗手汗症的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1997年5月~2004年6月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应用微型胸腔镜切断胸2-3交感神经节治疗手汗症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10 min即双手干燥,皮温升高(左手升高3.55±1.01℃,t=15.47,P<0.01;右手升高3.45±1.25℃,t=18.78,P<0.01),双侧手术时间平均38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5 d.3例术后出现残余气胸,8例出现代偿性多汗,均可治愈;无Horner's综合症、血胸、胸背部疼痛等并发症.随访1月至7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型胸腔镜下胸2-3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术后疤痕微小,能大限度的减轻患者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张才铭;戎祯祥;陈小伍;剧永乐;伍锦浩;陆光生;朱达坚;耿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94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24例胰腺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例中治愈22例,死亡2例.术后有17例发生并发症(58.3%),其中胰瘘11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1例和切口感染3例.结论根据受伤部位、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和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应考虑胰腺损伤.淀粉酶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力求简单有效.
作者:杨超;陶霖玉;宋怡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微创外科是指在任何外科创伤应激情况下,达到佳内环境稳定.自1987年Mouret成功实施世界上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十多年来,微创外科以其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独特优点获得了其在外科领域强大的生命力.当然骨科也不例外,迅速为广大患者和外科医生所接受.目前髋关节置换的主要适应证[1]为60岁以上髋关节疼痛,不能应用其它手术而只适应于头颈切除患者.由于传统手术创伤大和老年人自身的某些疾病和器官功能的退化,如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糖尿病等因素,使得对老年人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需冒较大的手术风险,而且术后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多.而微创小切口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这些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2001年Berger等[2]在芝加哥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完成第一例全髋置换手术,此后该技术在一些医院迅速开展.
作者:吴家文;张朝跃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