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外静脉插管在猪术后重复采血与输液的方法研究

张红卫;王捷;刘建平;黎洪浩;黄丽明;陈积圣;曹铭辉

关键词:猪, 颈外静脉, 导管, 采血,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猪颈外静脉插管皮下埋置在术后重复采血及输液的方法和作用.方法36只雌性小猪在胆道手术前行颈外静脉插管,在手术结束后将该导管埋于皮下隧道内,便于术后通过导管重复采血及输液.术后,记录采血和输液次数,观察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猪颈外静脉插管成功率为100%.术后导管平均留置时间31.92±13.24天,每只动物平均采血次数11.22±1.90次,平均输液次数9.97±5.13次.导管感染6例(占16.67%),导管堵塞11例(占30.56%),自行脱落11例(占30.56%),皮下隧道脓肿形成1例(占2.78%).结论猪颈外静脉插管皮下埋置是一种安全、简单的方法,对实验动物术后的重复采血及输液.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上消化道异物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物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186例上消化道异物中9例行外科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及处理技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位于食管第二狭窄或长度超过9cm的胃十二指肠异物以及经内镜取出失败者均有剖腹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应根据异物部位而选择.处理技巧适采用小切口取异物,切口缝合后,以纵隔胸膜或大网膜复盖.

    作者:谭棠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胸腔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报告

    患者,男性,60岁,因右前胸隐痛不适1年多,伴咳嗽,气促2个多月,无发热畏寒.起病初期曾行X线和CT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巨大肿块.由于经济困难,未行治疗.

    作者:姚菊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闭合性小肠损伤48例分析

    目的提高闭合性小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3~2003年间诊治的闭合性小肠损伤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膜刺激征,腹穿阳性率58.3%,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出现率54.8%,B超检查腹腔积液出现率75%.治愈46例,死亡2例.结论(1)早期诊断闭合性小肠损伤必须对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腹穿阴性及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并不能排除小肠穿孔.(2)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外伤性肠破裂治愈率的关键.(3)强调手术探查必须细致、全面,按顺序进行,避免漏诊.

    作者:陈光洪;石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体脾移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在严重脾损伤患者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46例严重脾损伤患者行脾切除术,其中26例行自体脾移植为治疗组,20例为对照组.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换率的变化.结果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两组lgG、lgA和脾移植lgM术前与术后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自体脾移植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能维持在正常水平,是保留脾脏功能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张泉军;李波;罗发近;潘运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带7号针头的一次性塑料5~10ml注射器,对439例病人的乳腺和腋下肿物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与术后诊断作比较,观察其准确率.结果本组病例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达97.2%.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安全、方便、准确率高,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潘瑞琳;杨劼;陈风兰;潘启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改进(附58例报告)

    目的研究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行全身麻醉时应用肌松药和支气管镜侧孔控制呼吸的通气方法的可行性.方法58例因气管异物需在支气管镜下手术取出的婴幼儿采用中效肌松药罗库溴铵0.3mg/kg及静脉全麻药丙泊酚1mg/kg进行全身麻醉,并以支气管镜侧孔连接麻醉机使用较大的潮气量10~15ml/kg行手控通气,术中连续监测患儿心率(HR)、血压(N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变化.结果全组患儿术中无缺氧表现,生命体征平稳,未见屏气和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全身麻醉时,使用肌松药罗库溴铵及经支气管镜侧孔控制呼吸的通气方法是安全、效果良好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汉雄;蓝胜文;高晓枫;罗德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T1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41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jopsy,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美蓝染色,对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连续收治的41例T1期乳腺癌,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病人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结果SLNB成功率87.8%(36/41),假阴性率5.88%(1/17),准确率97.2%(35/36).结论SLNB能够准确预测T 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在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同时,提高了腋窝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王宏;苏逢锡;贾卫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良性乳腺病的概念转变(文献综述)

    良性乳腺疾病较为常见.良性乳腺病(BBD)包括临床和病理的大范围的失调,是指乳腺的非恶性状态[1].

    作者:龚畅;苏逢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组织蛋白酶-D和nm23-H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D)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标本中Cat-D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Cat-D的阳性表达率为70.3%,Cat-D阳性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Cat-D阴性组(P<0.05),Cat-D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Cat-D和im23-H1均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术前及术后联合检测两者对临床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张育超;吕永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胸腔镜胸膜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气胸和恶性胸积液的效果.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3年9月间采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气胸和恶性胸积液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21例,恶性胸腔积液9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21例肺大泡患者经胸腔镜切除肺大泡并胸膜固定手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天,引流管放置时间2.8天,胸腔引流量180ml,无气胸复发.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2天,引流管放置时间4.4天,平均胸腔引流量420ml,随访3~16个月未见胸积液复发.结论使用胸腔镜施行胸膜固定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的优点,可以有效地防止气胸和胸积液复发.

    作者:陈岸;刘世强;梁兆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液和/或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3年1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液和/或置管引流治疗18例细菌性肝脓肿.单纯穿刺抽脓15例,置管引流3例.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需开腹手术引流,穿刺组平均穿刺1~3次,置管组留置引流管时间3~5天,无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抽液和/或置管引流以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治疗费用低而成为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陈焕伟;崔伟珍;王军华;苏树英;甄作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严重肝外伤的诊断与手术策略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1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9例严重肝外伤患者,对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按AAST肝外伤分级,Ⅲ级38例、Ⅳ级20例、V级11例,伴合并伤41例(51.9%),均手术治疗.治愈57例(82.6%),死亡12例(17.4%),死亡原因为术中失血性休克3例,术后继发出血3例,MODS 4例,脑疝2例.结论诊断性腹穿,B超、CT以及血液动力学是诊断严重肝外伤的基本方法,综合手术治疗是救治严重肝外伤的重要手段.

    作者:罗廷光;李留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TUVP+疝补片治疗BPH并腹股沟疝的探讨(附19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疝补片治疗BPH并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其优越性.方法用杯状网塞充填疝环口,以达到修补缺损,用片状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然后一期行TUvP.结果术后近期效果良好,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腹股沟区无紧缩感,疼痛轻.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顺畅,伤口愈合好.近期无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现象.结论TUVP+疝补片一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腹股沟疝,疗效良好.特别是对高龄BPH并腹股沟疝同时又并有其他内科疾患的病人,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实用性.

    作者:王永忠;刘建平;苏广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扩大翼点入路及扩大硬脑膜缝合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探索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98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方法的回顾性总结.结果98例采用改良翼点人路大骨瓣减压并用扩大硬膜缝合治疗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康复45例,中度残废10例,重度残废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1例.结论额颞部改良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及扩大硬脑膜缝合治疗额颞部重型脑损伤,可以达到减压充分,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彭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总结分析2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中药等治疗而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1.6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首选保守治疗.

    作者:万健敏;程光明;周克耕;禄琼珍;王彩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先天性食道闭锁的转运和早期诊治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道闭锁的转运和早期诊断及冶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9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16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的外科资料.结果16例中1 3例行手术治疗,3例放弃治疗,13例患儿中11例治愈,治愈率84.6%.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2例术后有食道吻合口狭窄,行球囊扩张治愈,其余9例进食良好.结论合理的转运处理和早期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提高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小春;葛午平;林炎坤;李晓伟;劳伟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膀胱癌的CT诊断与分期

    目的提高认识膀胱癌的CT诊断,分析膀胱癌的CT分期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膀胱镜检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膀胱癌极为敏感,本组CT诊断膀胱癌36例,其正确诊断率94.7%,漏诊1例,误诊为膀胱炎1例;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28例,符合率77.8%.结论CT对膀胱癌诊断准确性极高,但CT对膀胱壁浸润程度的区分不甚理想,常致分期不足或分期过度,特别是早期分期准确性较低,但对膀胱壁外浸润或盆腔转移,蔓延较敏感.膀胱癌主要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膀胱内血凝块及膀胱乳头状瘤等鉴别.

    作者:欧阳可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

    自发性食管破裂亦称Boerhsve综合征,因其发病率低,发病急,部位隐蔽,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再加上对该病认识不足,常易被误诊;且病程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故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就我院近年收治的自发性食管破裂3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常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45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果39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3.3d.手术治疗6例,效果差.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4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作者:曹广怡;林奇;符方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左上肺叶肺泡微结石症合并腺癌1例

    肺泡微结石症(pulmonary alveolarnicrolithiasis),是一种以肺泡内涵细纱样结石伴(或不伴)有肺实质纤维化为特征的少见疾病,我院胸外科于2003年4月7日曾收治左上肺叶肺泡微石症合并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恒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