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姚晓华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技术, 子宫肌瘤,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情况进行探究. 方法 纳入病例6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 年2 月份接收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经对比差别明显,P<0.05,具备统计上的意义. 结论 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其创伤性小,且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所有患者针对基础疾病及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 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

    中药炮制在我国获得了越来越成熟的发展,在本文中通过地黄的炮制来探讨了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以及方法.

    作者:陈淑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16 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观察组采取主动性健康教育方式,先评估病人的学习状态及学习需求,同病人保持协调. 教育目标由护士与病人共同制定. 对照组则采取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根据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护士制定教育计划,按计划进行实施. 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情况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高于对照组(x2 =5.15,P﹤0.01);观察组对健康知识主动咨询情况优于对照组(x2 =5.85,P﹤0.01);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 =4.42,P﹤0.01). 结论 主动性健康教育方式教育结果明显优于计划性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9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 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3 例健康者,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 采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及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均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0.05);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至82.3%,特异度降低到50.36%. 结论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虽然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但也降低了诊断的特异度,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的筛查方法.

    作者:白子军;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祛瘀益气利水汤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祛瘀益气利水汤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诊治的脑出血患者4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脱水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除应用脱水剂等常规对症治疗以外,发病24 h后均应用祛瘀益气利水汤口服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采用祛瘀益气利水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改善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罗莹;王彦红;何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蒙药达日布八味丸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探讨达日布八味丸用于治疗存在高脂血疾病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 方法 从我院2011 年5月至2013 年4 月收治的存在高血脂疾病的患者中抽取141例进行研究,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 对照组选取血脂康对患者实行治疗,研究组则选择达日布八味丸对患者实行治疗. 观察治疗过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准. 结果 中医证候的治愈总体有效率为,研究组97.18%,对照组85.71%,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检验血脂的指标中,研究组总体有效率为98.57%,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4.29%,研究组显著优出对照组许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蒙族药物达日布八味丸用于治疗存在高脂血疾病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格根塔娜;乌云格日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影响医学生新生儿科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转换的必由之路. 实习质量直接影响未来医学人才的质量,实习质量受学生因素、带教老师因素、实习医院及科室等其它多种因素影响. 下面笔者结合我科教学工作,对影响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张兰;杨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超声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情况. 方法 我院近一年收治符合标准的小儿继发性肠套叠患儿35 例,均实施超声检查,研究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同时对所有患者均给予空气灌肠检查或手术治疗证实诊断结果. 结果 35例患儿中,26 例出现右侧腹部套叠包块,9例患儿为非右侧肠套叠包块;26例为典型的肠套叠图像,4例为不典型低回声包块. 35例患儿中,30 例行 X线透视空气灌肠,15 例整复成功,20 例行手术治疗. 结论 超声检查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且超声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可作为临床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胡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浅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情况. 方法 抽查2011年6月——2014年6 月我市某区5 家医院10900 例胎儿出生缺陷产前检查情况,同时调查产前诊断情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筛查及诊断的方法有胶体金免疫方法检测、B超检查,利用胶体金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蛋白、孕妇血清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指标,初步筛查唐氏高危患儿,并对其做进一步产前诊断. 利用B超对神经管畸形进行筛查. 结果 在10900例孕妇中,120 例有出生缺陷,所占比例为11.00%,主要包括40例唐氏综合症高危患儿,所占比例为0.37%,24例为神经管畸形,所占比例为0.22%,56例为其他畸形,所占比例为0.51%. 结论 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能够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春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S100 A4以及KI-67基因在动物胃癌腹膜转移中的研究

    目的 探索S100A4与ki-67基因在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培养SGC-7901人胃癌细胞系,用该细胞建立裸鼠胃癌模型;收集36例伴腹膜转移的胃癌原发灶及腹膜转移灶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来判定S100 A4以及ki-67基因在癌旁正常组织、胃癌原发灶以及腹膜转移灶中的不同. 结果 发现S100A4以及ki-67 基因在转移灶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而原发灶中的表达又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 结论S100A4以及ki-67 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以及种植性腹膜转移中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殿栋;段建中;张克实;刘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以毛桃合剂配合辨证论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临床病例,采用以活血祛瘀为主药的毛桃合剂,结合中医辨证论治. 结果 经治疗后,显效42例,好转4例,无效4例.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久咳、久喘,痰浊壅肺,肺气受损,从而导致气(虚)滞血瘀证. 毛桃合剂有活血化瘀、行气消痰、降逆平喘作用,配合辨证论治,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玉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广州市海珠区孕妇孕期影响膳食营养达标的因素调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通过食物摄入量问卷参考饮食频率问卷对广州市海珠区孕妇的膳食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分析广州市海珠区孕妇的膳食营养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并研究膳食模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根据所得到的健康和不利的膳食模式,对孕妇进行有效的膳食指导.

    作者:梁秀红;杨晴;钟雪开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牵引疗法治疗椎管狭窄探讨

    现代社会颈腰椎疾病越来越普遍的发生,而且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其中不乏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给患者在身体和经济上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以牵引疗法为主配合针灸、药浴熏蒸、液体疗法为辅的治疗心得,对某些已达到手术程度,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的病人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道路. 同时,不足之处,也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正.

    作者:马强;于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开展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 FBG、2hPBG、24h蛋白尿、BUN、TG、Scr、TC等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7.42%(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程树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乌鲁木齐县住院卫生补偿情况分析

    目的 课题调查了乌鲁木齐县卫生院住院人群的情况. 分析各中心卫生院卫生费用的补偿机制. 方法 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0岁以下住院人数占总住院人数的8.11%. 普通居民住院人数占总住院人数的60.52%,65岁以上医疗救助组的总补偿金额占总发生费用的平均百分比为93 .36%. 结论 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过度,控制费用增长,降低报销比例.

    作者:李敏;魏晶晶;阿丽亚·阿布都拉;朱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

    目的 探讨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累积浓度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0.1、0.3、0.5、0.8、1.0mg/mL对由苯肾上腺素(PE,1.0μmol.L -1)或KCl(60mmol.L -1)预收缩的血管环的舒张作用. 在有钙或无钙营养液(Kreb's营养液)中,观察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的血管收缩效应. 利用各种阻断剂预处理后,观察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 结果 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具有舒张作用.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MB)预处理可明显抑制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对内皮完整血管的舒血管作用,而吲哚美辛无明显抑制作用. 在无钙高钾 KH液中,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预处理不能抑制对 KCl60(60mmol. L -1 )血管收缩. 结论 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动脉环具有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其舒张机制可能是激活 NO-cGMP途径有关,与环氧合酶途径无关.

    作者:金今松;徐茂军;金范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品管圈活动在游走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探讨

    近年来,国内医疗行业广泛开展品管圈( QCC)活动,在医院管理、疾病诊疗及护理工作中均取得显著效果,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减少工作差错的有效途径[1]. 由于患儿具有血管细,静脉输液不能与护士全力配合等特点,对护士穿刺技术要求较高,如何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护理工作者面临重要问题. 我院门诊输液中心为提高患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效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问题,防止患儿静脉输液游走发生,2015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98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疗效分析. 方法 对98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8 例病人中出血部位在下鼻道20例,中鼻道18 例,嗅裂区29例,鼻中隔黎氏区15例,鼻中隔嵴突处出血3例,上颌窦1例,出血部位不明者12例. 1次治愈95例,2次治愈3 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个月以上,2例同侧鼻腔再次出血,1例对侧鼻腔再次出血,出血量少,均在前鼻镜下填塞或保守治疗止血. 结论 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发现鼻出血的出血部位,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赵学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90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 n=45例)与对照组( n=45 例) ,研究组患者在其瞳孔未出现变化时进行手术,对照组则在患者瞳孔发生改变后为其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42 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37例),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且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3%(6 例);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为31.11%(14例),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及时的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可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质量,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谢丙豪;陈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