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海
目的 使用食物的生糖指数结合食物交换份应用于糖尿病饮食教育中,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将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粤站点内2个社区内社区居民共200人随机分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使用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指导饮食,试验组给予生糖指数结合食物交换份法进行指导,两组都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8个月后复予评价总结. 结果 试验组血糖、血脂和等代谢指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两组较干预前血糖控制情况及对糖尿病知晓率均有改善. 结论 在传统的糖尿病饮食食物交换份中结合食物的生糖指数,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得食谱,让患者更易幢、更乐意接受饮食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傅晟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通过对45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复诊治疗情况的分析,了解在当地农村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同时参照我国相应的指南要求找出差距,并探讨分析可能的原因;由于农村患者的个人素质,对疾病知识了解的程度,医疗环境、医疗条件的限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的制约,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薄弱,以及传统治病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明显滞后,离指南的要求相差甚远,使相当数量的脑血管病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增高的现状,应引起政府、社会、医疗界对农村的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高淼;刘林莺;闫雯;韩旭东;肖梦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中医在月经不调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 纳入病例800 例,均为我院门诊2014年2月份到2015年3月份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实施中医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应用中医对月经不调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罗江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 年8月接收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电针治疗和针刺治疗的差异. 结果 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针刺组Ⅰ级38 人,Ⅱ级5 人,Ⅲ级3 人,Ⅳ级2 人. 电针组Ⅰ级30人,Ⅱ级5人,Ⅲ级5人,Ⅳ级8人,详见表1;从治疗效果上说,针刺组痊愈39人,显效5人,有效4人,无效0 人. 电针组痊愈30 人,显效13 人,有效5人,无效0人. 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可以肯定,没有任何的激素等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建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胃镜下治疗措施对疾病治疗及转归的影响分析. 方法 从2014 年4 月到2015年1月,选取我院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44/48);102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成功止血占比97.06%(99/102),转外科进行急诊手术止血患者占比1.96%(2/102),死亡占比0.98%(1/102),恶性肿瘤患者经胃镜下治疗症状好转后进行手术治疗. 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效果显著,早期发现出血可以尽早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降低病死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彦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分析某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该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选取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间某市的流行病疫情资料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且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 流行性腮炎在全年都有发病的可能,以4 月至6月的爆发率高;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至10岁的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2%. 结论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年龄特征,加强对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此来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率,并且还需加强对4月至6月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张卫文;黄靓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病发原因是肠道病毒入侵. 20世纪末,肠道病毒催生的手足口病盛行于亚太地区,该病造成患者严重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及神经系统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并且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值得引起社会及临床的高度重视. 然而,目前临床尚未推出有效的疫苗或防治药物. 因此,及时识别病例,科学进行诊疗干预,做好预防和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 本文综合分析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并为如何推行防控工作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作者:潘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mRNA水平IL-21 的表达,探讨IL-21 在RA患者外周血基因水平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的40 名RA患者、30名健康志愿者和10名骨性关节炎患者,分离外周血PBMC提取m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21 的表达. 结果 RA组IL-2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骨性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A活动期患者IL-21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 结论 IL-21 在外周血mRNA水平的高表达可能成为诊断以及判断RA疾病活动期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推测IL-21 的升高促进RA患者TNF-α的上调和Th17细胞的增殖,为临床上针对IL-21的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高犁;姜晶;钱惠忠;夏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各13例,对照组行传统治疗,观察组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6.9%,低于观察组92.3%,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江世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文对刮痧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适应证、作用功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从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包括神经调节作用、抗炎排毒作用、提高免疫力作用、自体溶血作用等方面就刮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刮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作者:苏真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S100A4与ki-67基因在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培养SGC-7901人胃癌细胞系,用该细胞建立裸鼠胃癌模型;收集36例伴腹膜转移的胃癌原发灶及腹膜转移灶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来判定S100 A4以及ki-67基因在癌旁正常组织、胃癌原发灶以及腹膜转移灶中的不同. 结果 发现S100A4以及ki-67 基因在转移灶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而原发灶中的表达又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 结论S100A4以及ki-67 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以及种植性腹膜转移中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殿栋;段建中;张克实;刘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情况. 方法 我院近一年收治符合标准的小儿继发性肠套叠患儿35 例,均实施超声检查,研究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同时对所有患者均给予空气灌肠检查或手术治疗证实诊断结果. 结果 35例患儿中,26 例出现右侧腹部套叠包块,9例患儿为非右侧肠套叠包块;26例为典型的肠套叠图像,4例为不典型低回声包块. 35例患儿中,30 例行 X线透视空气灌肠,15 例整复成功,20 例行手术治疗. 结论 超声检查对小儿继发性肠套叠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且超声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可作为临床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胡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胆囊息肉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开腹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的排气和时间、应用抗生素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病理检查情况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 62%,两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胆囊息肉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恢复,有创伤小、安全高效等特点,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方法 分析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2014 年年底实有工作人员数量、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数据. 结果 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80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85人,占72.85%;中级及以上职称者36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3.80%. 结论 潍坊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应通过制定合理编制政策和人才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作者:孙永波;金丽君;李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医院环境是一个特殊的公共性区间,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作为医院重要的从业人员,护理人员是较为特殊的工种,需要每天处理和接触多种感染液、病人分泌物等等,从而成为感染高危人群. 为此,强化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工作,加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将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
作者:杨正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2013 年5 月——2014年10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 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在实施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提示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晓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所有患者针对基础疾病及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 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西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本市某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发生的98例使用西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后,本次98 例患者中,就不良反应出现率从高到低的用药方式依次为,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口服用药以及肌肉注射. 一般患者均有皮疹、瘙痒以及红肿的表现,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紧随其后. 使用抗生素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剩余药物的顺序依次为,消化类,神经类,抗癌类,呼吸类,内分泌类,血液类以及其他类. 而后通过系统性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痊愈为92(93.88%)例,有效为8(8.16%)例,经治疗后均无1 例患者出现反弹的现象. 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医药不良反应时常发生,医护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药用规定对患者治疗,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将2次伤害降到小.
作者:孙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40例甲状腺癌两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以CT检查CT的平扫值与强化值. 结果 诊断甲状腺癌患者的CT平扫值和CT强化值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 CT检测特征优于甲状腺癌患者,经CT扫描,形态、边界、钙化和内部等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经CT检测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进行鉴别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与治疗的有效率,保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基础.
作者:邱文伟;崔利;王磊君;彭雨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 月接收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以及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梗塞、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予以中西联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红胤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