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真真
目的 探讨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疗效分析. 方法 对98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8 例病人中出血部位在下鼻道20例,中鼻道18 例,嗅裂区29例,鼻中隔黎氏区15例,鼻中隔嵴突处出血3例,上颌窦1例,出血部位不明者12例. 1次治愈95例,2次治愈3 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个月以上,2例同侧鼻腔再次出血,1例对侧鼻腔再次出血,出血量少,均在前鼻镜下填塞或保守治疗止血. 结论 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发现鼻出血的出血部位,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赵学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败血症患儿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以了解患病的致病菌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临床收治的败血症患儿110例,对患儿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进行试验,使用西门子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测定. 结果 所选败血症患儿的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64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2株,肺炎链球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 株;革兰阴性菌46 株,其中大肠埃希杆菌28 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8株. 在对药敏试验的检测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为100%,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98.9%,大肠埃希杆菌对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菌素敏感.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为82.1%. 结论 通过对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分析,选取有效的抗生素,可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
作者:夏鸫;武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先采用常规X线平扫再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结果 采用常规X线平扫诊断仅发现5例患者出现了骨侵蚀情况,3 例患者出现了骨质疏松情况,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扫,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为治疗提供了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静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之间的差异. 方法 通过采集相同来源大鼠的血清及脑脊液,甲醇提取并衍生化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线性统计技术对两者的差异进行研究. 结果 发现血清和脑脊液的小分子代谢物之间存在区别,在鉴定出的84种化合物中,74种(占88.1%)在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糖类、氨基酸等能量物质在血清中含量明显高于脑脊液. 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平台研究发现大鼠血清与脑脊液之间的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为今后代谢组学样本取样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王亚琼;陈卫;钟水生;张华峰;邢以文;顾炳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64例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好转率. 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77.7%. 结论 对Ⅱ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羽;刘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危害因素,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执业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切实将职业危害程度降到低.
作者:赵娟;陈翠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耳鼻喉教学是临床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项目,在此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耳鼻喉教学的正常开展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的保证耳鼻喉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建构式教学法开始得到了较多学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构建式教学法在耳鼻喉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作者:徐婧瑶;于红霞;高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84例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的有效情况、复发率和并发症. 结果 Ⅰ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Ⅱ型、Ⅲ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1.82%. Ⅰ型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Ⅱ型组,而Ⅱ型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Ⅲ型组. 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效果随着患者病情的轻重而较好或较差. 此外,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因此,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刁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 方法 对于本县2009年5月——2012年3 月的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查材料进行计算并分析,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实行检验与评价. 结果 从微生物方面来看,2012年检查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落和耐热大肠菌落不合格所占比率优于2009 年的情况,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 .05. 从水质合格率情况来看,四年间水质合格率逐渐提升,2012 年的饮用水合格率显著高于2009 年.结论 本县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相对来说比较差,但是随着卫生管理力度的加大,水质合格率总体上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增强对饮用水的管理,提高净涤与消毒工作的效率.
作者:黄浩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心力衰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的损伤,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运载氧的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而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的临床综合征. 它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探究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总结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应用于慢性心衰治疗的方法.
作者:程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通窍化瘀方对脑梗塞急性期PT、APTT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把本院收治的100 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50 例,病例入院诊治时间为2012 年8 月——2015 年1 月,全部患者均满足脑梗塞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基于此采用通窍化瘀方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流变学. 结果 实验组患者PT和APTT均比对照组长,全血高切黏度、血浆粘度以及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P均 <0.05). 结论 采用通窍化瘀法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PT、APT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宁;李茂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抽取2012年07月——2015年03月我院的7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35例患者,其中35例对比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例数为33例(94.28%),对比组总有效例数28例(8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降脂效果,但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杨晓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普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知识,查找影响疗效原因及对应方法,以提高疗效率及受检率,让患者认识到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 Pelvivc floor rehabilitation ,PFR)可以降低或减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和发生率,对 PFD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方式和内容,使其从思想和理念上接受和了解盆底康复的必要性及对预防PFD的重要意义. 结果 加强有效的健康宣教,及时开展产后早期的盆底康复训练( PFR) ,产后42天的受检率和治疗率明显提高,且治疗效果明显. 结论 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作者:王道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过去几十年间,受医患关系紧张、患者认知偏差、社会一些不良宣传及营养因素导致巨大儿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国剖宫产率一度高达 60%以上[1]. 随着对母乳喂养的大力宣传,医生、孕妇及家属都逐渐了解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但由于剖宫产术后受疼痛、少食、活动不便、产妇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影响了母乳喂养成功率,我院对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6例剖宫产产妇及498例正常产产妇进行了临床观察及产后4个月追踪,对剖宫产及正常产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5年1 月1 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选取无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其中剖宫产356 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无任何影响母乳喂养并发症的阴道分娩产妇498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平均年龄、产次、家庭条件、营养状况、孕期检查情况均无明显差别,均无影响母乳喂养的全身并发症.
作者:关素华;刘君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每组52例,治疗组A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 B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改善程度显著大于治疗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发性心梗、脑卒中等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B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应使用20mg/d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起到快速降脂、抗炎等作用,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氟桂利嗪+布洛芬的方式对偏头痛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 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氟桂利嗪+布洛芬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 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 结论 联合应用氟桂利嗪和布洛芬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曹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 月接收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以及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梗塞、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予以中西联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红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以找出肝血管瘤治疗的佳方法. 方法 选择我院2012 年7 月到至今收治的58 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肝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并对58 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探索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在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血管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肿瘤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常见,占72.41%(42/58),肿瘤发生部位在不同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血管瘤以单发病灶常见,占74.14%(43/58),单发病灶中右叶病灶多于左叶病灶,多发病灶以双叶多发常见. 结论 肝血管瘤在肿瘤大小、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临床治疗方面,我们要分析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肿瘤的大小、肿瘤的位置等,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肝血管瘤治愈率.
作者:杨文雄;郑永;康利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40例甲状腺癌两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以CT检查CT的平扫值与强化值. 结果 诊断甲状腺癌患者的CT平扫值和CT强化值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 CT检测特征优于甲状腺癌患者,经CT扫描,形态、边界、钙化和内部等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经CT检测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进行鉴别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与治疗的有效率,保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基础.
作者:邱文伟;崔利;王磊君;彭雨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在消毒供应室实行集中化管理的效果. 方法 总结分析了2014年1月2015 年1 月102 例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方法. 结果 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在我科的处理效率提高,质量得到保证,完全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结论 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规范化管理,在医院感染事件控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
作者:郭惠枝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