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兰;冯桂建
目的 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AdCAM-1)在大鼠小肠移植早期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后分3组: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344/N);第2组,同基因移植组(F344/N→F344/N);第3组,异基因移植组(BN→F344/N).术后1、3、5、7 d取各组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检测MAdCAM-1表达的分布及变化,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同基因移植组各检测时点的肠黏膜组织表现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异基因移植组肠黏膜组织表现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渐进过程,2周后移植肠绒毛变的低平,散在黏膜上皮脱落,移植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萎缩明显.MAd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期,高表达于移植肠固有层及其肠系膜淋巴结,特别是高表达于肠黏膜固有层中的扁平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同基因移植组术后MAdCAM-1的表达在1-7 d均无明显量的变化;而异基因移植组MAdCAM-1在移植肠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MAdCAM-1与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进展关系密切.
作者:刘骥;王为忠;管文贤;陈冬利;李纪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TK15)沉默后对胃癌细胞MKN45凋亡的诱导作用,阐述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生存的关键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RNA(siRNA)抑制MKN45细胞STK15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STK15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变化;Hoechest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ro-caspase 3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靶向STK15的siRNA作用48 h后,STK15 siRNA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较多MKN45细胞呈现G2期细胞DNA含量(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伴随pro-caspase 3水平下降.结论 抑制STK15基因表达通过caspase 3途径导致MKN45细胞凋亡,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存活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兰斌;刘炳亚;陈雪华;瞿颖;张晓青;蔡劬;戴起宝;张健;朱正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胞嘧啶脱氨酶(EC-CD)自杀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含EC-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LCDSN将人EC-CD基因转导入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用G418进行筛选,得到抗性克隆CT26/CD,比较CT26/CD与野生型CT26的成瘤性,评价CT26/CD对野生型CT26细胞肝转移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 CT26/CD能在含0.6 g/L G418的培养液中稳定生长;RT-PCR证实EC-CD基因在CT26/CD中表达;CT26/CD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加(P=0.000),且具有良好的旁观者效应;CT26/CD的成瘤性与野生型CT26相似(P=0.892);CT26/CD联合5-FC对野生型CT26的肝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明显延长了荷瘤小鼠存活期(P=0.000).结论 EC-CD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苗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沈历宗;王建华;王海权;华一兵;吴文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不少学者是采用Delorme术治疗直肠脱垂的[1,2].自2000年起至今,我院对7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通过Delorme手术治愈,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明;麦文豪;曾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医学的发展跟随着科学飞速前进的脚步也在向前飞奔,在专业越来越精、分科越来越细、专科医师更加专注于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相关学科的发展,缺乏跨学科间的沟通.
作者:刘玉兰;冯桂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上90例胃癌组织及12例正常胃组织标本中Ezrin的表达,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应用Western印记检测胃癌细胞株的Ezrin的表达,体外侵袭试验验证其侵袭能力.结果 90例胃癌组织中Ezrin的阳性表达率为93.3%,而12例正常组织Ezrin表达均阴性,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Ezrin阳性率与胃癌患者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MKN-45细胞株中Ezrin的表达(171.72)明显高于其他4个细胞株(47.44~132.51);同时,MKN-45细胞的侵袭能力(220.21)也强于其他4株胃癌细胞(89.23~210.35).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Ezr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并与胃癌的转移相关.
作者:史荣亮;李建芳;瞿颖;陈雪华;顾琴龙;朱正纲;刘炳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外科范围内的各个专科主要是按传统、按医院条件及约定俗成的模式来划分的.普通外科是古老的专业,其领域涵括腹部、体表软组织、颈部、乳腺、四肢血管等诸多部位.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疗法不断用于临床,同时也为了促进专科的发展,需要一些外科医生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因此,作为外科基础的普通外科也开始向分科越来越细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作者:黄莚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胃肠外科作为普通外科的亚科,承担着普通外科疾病诊疗的重要内容,胃肠外科专业医师的培养对于普通外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普通外科水平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胃肠专业外科医生的水平.
作者:王维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87例接受食管次全切除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食管腔内超声和颈部超声检查结果,选择性进行胸腹二野或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结果 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并行三野清扫35例(40.2%,三野清扫组),其中原发肿瘤位于胸上段食管者的比例(16/24例,66.7%)显著高于中、下段肿瘤者(19/63例,30.2%)(P=0.002).三野清扫术扫除淋巴结13.7组/例,显著多于二野清扫组(52例,59.8%)的10.5组/例(P<0.001).术后病理检测三野清扫组转移淋巴结1.5组/例,也显著多于二野清扫组的0.8组/例(P<0.01).颈淋巴结转移(pM1-LN)17例(占全组19.5%,占三野清扫组48.6%),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的颈淋巴结转移比例(15/48例,31.3%)显著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39例,5.1%)(P<0.01).上、中、下纵隔及上腹部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3%、23.0%、5.7%和24.1%,颈淋巴结转移与上纵隔(P<0.01)及中纵隔(P<0.01)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但与下纵隔及上腹部淋巴结转移无关.三野清扫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显著高于二野清扫组(34.6%,P=0.020).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喉返神经损伤者吻合口瘘发生率(7/13例,53.8%)显著高于无喉返神经损伤者(10/74例,13.5%,P=0.001).术后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对肿瘤位于胸上段食管、或上纵隔及中纵隔淋巴结已发生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在超声指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根治效果.
作者:方文涛;陈文虎;陈勇;沈宇舟;蒋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KLF-6和APC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KLF-6与APC的mRNA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7.5%和34.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96.9%和93.8%(P<0.05).KLF-6与APC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1%和25.0%,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1.3%和84.4%(P<0.05).KLF-6与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并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抑癌基因KLF-6和APC的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夫景;杨茂鹏;于洪亮;杨维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 女性,43岁.因腹胀伴恶心呕吐3个月,加重伴发热2周以腹胀原因待查于2005年8月7日收入院.
作者:马向涛;付静;余力伟;王杉;杜如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和生物蛋白胶(FS)对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条件下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Wiste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行肠切除吻合;腹腔化疗组(5-FU组),术后连续3 d腹腔内注射氟尿嘧啶(5-FU)(20mg·kg-1·d-1);FS组,术中应用FS、术后给予早期腹腔化疗;GH联合FS组,术中应用FS、术后给予GH(1 mg·kg-1·d-1)及早期腹腔化疗.术后8 d处死各组大鼠,剖腹切取吻合口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提示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越重)和测量吻合口破裂压力及进行吻合口组织学评分.结果 GH联合FS组的吻合口评分2.00,低于FS组(2.13)和对照组(2.38),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联合FS组显著低于5-FU组的2.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H联合FS组的吻合口破裂压力229.9475,高于对照组(199.7525)和FS组(199.4338),P<0.05;显著高于5-FU组(171.7938),P<0.01.GH联合FS组的吻合口组织学评分2.9,高于FS组(2.3)和对照组(2.1)及5-FU组(1.7),P<0.05.结论 联合应用GH和FS能提高吻合口愈合强度,促进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条件下结肠吻合口的愈合.
作者:张松岩;石磊;迟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肠粘连是导致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93.3%的患者有明确手术史[1].处理棘手,容易复发,特别是反复粘连者.预防和治疗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1977年7月至2004年7月,我们应用经小肠系膜穿Foley管排列小肠的方法[2]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成世盈;陈超武;刘升锋;唐梅徕;崔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中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HD)及其同源病的佳方案.方法 联合应用改进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乳酸脱氢酶(LDH)染色等组织化学方法对HD及其同源病手术中取得的新鲜组织进行快速诊断.结果 58例患儿中共诊断HD 34例、肠神经发育不良症(IND)10例、HD合并IND 4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4例和神经节细胞未成熟症3例.每例经过几种方法检查的结果均与术后病理检查一致,而快速诊断总共所需时间不超过30 min.结论 改进的AChE和LDH染色联合应用在HD的根治手术中,能快速地作出诊断并准确判断病变肠段的范围.
作者:周峻;魏明发;冯杰雄;王果;茹立强;张艳;史慧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 将5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使用10.3%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照组使用10.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浓度和氮平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比较:白蛋白浓度[(36.12±3.16)g/L与(30.61±3.55)g/L]比较,P<0.05;前白蛋白浓度[(237.10±37.29)mg/L与(191.73±27.60)mg/L]比较,P<0.05;转铁蛋白浓度[(2.18±1.34)g/L与(1.71±0.84)g/L]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氮平衡从术后第5天始优于对照组,为9.91±6.53;而对照组第6天仍为负氮平衡(-9.73±11.2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发生率仅占8.3%,而对照组为38.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使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可减少蛋白分解,尽快改善负氮平衡,并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王争;陈锦先;王平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对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间经腹腔镜诊断和手术治疗的42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腹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得到明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其中4例完全在腹腔镜下行小肠肿瘤局部切除;3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作部分小肠肠段切除;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1例行腹腔镜下的探查和活检.腹腔镜手术时间(73.1±32.9)min,术中失血(20.7±31.2)ml,切口长度为(3.7±1.2)cm,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2±0.8)d,术后住院时间为(8.0±3.1)d.2例(4.8%)患者术后分别出现吻合口糜烂出血和束带粘连性小肠梗阻.术后随访3-30个月,除1例小肠腺癌腹腔内广泛转移外,其他病例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不仅能明确小肠肿瘤的诊断,而且对小肠手术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胡伟国;马君俊;陆爱国;臧潞;董峰;王明亮;李健文;郑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溶脂法检测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和转移规律的临床意义,为直肠癌手术根治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溶脂法对60例直肠癌手术标本检测淋巴结及癌转移结节;并与常规法对40例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溶脂法在60例标本中检出淋巴结2566枚,癌结节56个;常规法在40例标本中检出淋巴结352枚,未检出癌结节;两种方法比较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溶脂法检出5 mm以下的淋巴结总数占78.0%,阳性40.1%;5 mm及以下的癌结节占59.0%.远端直肠系膜总播散率为13.3%(8/60),播散远距离达4.5cm.结论 溶脂法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淋巴结检出方法,本组检测结果证实直肠癌手术必须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
作者:赵文军;王青;张才全;林祖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痔是常见、多发的疾病.痔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适应证、禁忌证,若治疗不当会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2006年7月,在原《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再次就痔的病理生理以及对痔的诊疗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进一步修订了《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胃肠外科作为普通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培养外科医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正式的胃肠外科医师训练及培养规范.根据美国和欧洲的成功经验,规范化的胃肠专科培训和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年轻医师的诊疗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制定一套这样的规范无疑对于胃肠外科年轻医师的培养和胃肠外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晋;彭亦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锚定的膜表达热休克蛋白(HSP)70的肠癌细胞瘤苗,研究其抗肿瘤治疗作用.方法 以先期实验制备的膜表达HSP70肠癌细胞株CT26.扩增后以本研究组早先研制的跨膜型SEA蛋白转染法锚定肠癌细胞,灭活并制备双重修饰的肠癌细胞瘤苗.观察瘤苗在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刺激效应;在BALB/c小鼠结直肠癌移植模型中观察瘤苗的抗癌治疗作用:瘤体生长抑制和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同时检测实验鼠的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均证明瘤苗细胞的双重修饰:SEA锚定,HSP70表达并结合在瘤苗细胞膜表面.比较对照,SEA锚定或膜表达HSP70的单一修饰瘤苗均显示出较高的鼠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效应;较强的瘤体生长抑制,并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而SEA锚定的膜表达HSP70的双重修饰瘤苗比单一修饰瘤苗,有着更高的淋巴增殖刺激效应,更强的瘤体生长抑制作用,并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结论 成功研制了超抗原SEA锚定的膜表达HSP70的肠癌细胞瘤苗,此双重修饰瘤苗对结直肠癌荷瘤小鼠有更强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常新;余海;杨关根;王青青;李达;马文学;沈芬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