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叶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均在14-21d,平均(9.7±4.2)d,术后随访1年,以 Harris 评分法为依据得出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0%。结论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血站血液标本质量的控制以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对血站血液标本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性措施。方法对现阶段我站血液标本质量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致使血液标本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失误、标本送检失误、试管的保存温度、受检者身体因素等,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的制定需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结论血液标本质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相关血站工作人员应该规范各项操作,以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郭双梅;田利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关于食品监测中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思考

    近几年,人们对食品卫生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近年来不断爆出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等极其负面的新闻,人们的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中重要的一项,严格把控食品卫生是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保证。而对食品质量控制,主要是从食品生产、质量检验等环节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人们的食品卫生安全。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监测中的理化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食品监测之中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以期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内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内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单独采用内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内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诊断治疗的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内外固定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2.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为7.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AOFAS 评估,实验组患者得分为(78.6±7.3),对照组患者得分为(72.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许意义(P <0.05)。结论内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樊魏;王哲;崔继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比2组冠心病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生活方式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红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应用食管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应用食管金属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中选取40例进行研究,在 x 线下做食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然后经 X 线引导,置入食管金属架,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均顺利置入食管金属支架,且成功完成;术后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以及呛咳发生率均明显改善,和术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②本组患者有7例复发再狭窄,12例出现胃食管返流,1例出现支架移位,发生率分别为17.50%、30.00%和2.50%。结论采用食管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但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支架移位以及食管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临床应用需谨慎。

    作者:陈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与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了解肾内科各类型护理风险潜在性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干预方案。方法抽选136例因肾脏疾病、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进入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十八病区内分泌科治疗的患者,在了解其护理风险类型的基础上,统计风险诱因总结针对性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于科室内落实,再选取140例患者展开研究,观察干预前/后科室内护理风险发生状况、护理质量等。结果展开针对性干预后,风险发生率从16.91%(23/136)降至1.43%(2/140),(P <0.05)。结论当肾内科展开护理工作时,建议加强风险管控,并施行针对性干预方案,以规避风险。

    作者:赵桂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了解科学城辖区 MP 感染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检测1213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MP 抗体检出阳性率为25.14%,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秋冬季阳性率高于其他季节,除春季和秋季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年龄组间比较除<=6岁组与18-40岁组,18-40岁组与>65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6和0.12,P >0.05)外,其他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6-17岁组为相对高发年龄段,阳性率高,其次为<=6岁组。结论本区域 MP 感染的年龄分布向小龄扩展,儿童阳性率较成人高且秋冬季高发,女性易感。

    作者:王芳;杨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COX -1途径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 COX -1途径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2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A 组)、高脂组(B 组)、间歇低氧组(C 组)以及高脂协同间歇低氧组(D 组),间歇低氧频率为40次/h,10周后留取血液及胸主动脉组织,检测血液中血脂、炎症因子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RT -PCR技术检测胸主动脉组织环氧合酶-1(COX -1)和血栓素合酶(TXS)的基因表达情况,HE 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血脂 TC、LDL -C 水平比较,B、D 组显著高于 A、C 组(均 P <0.01);血炎症指标 TNF -α、IL -1水平比较,D 组明显高于 A、B、C 组(P <0.01或 P <0.05);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PF4、β-TG 水平比较,D 组明显高于 A、B、C三组(均 P <0.01),B、C 组明显高于 A 组(P <0.01或 P <0.05);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 COX -1 mRNA 和 TXS mRNA 水平比较,D 组明显高于 A、B、C 三组(均 P <0.01),B、C组明显高于 A 组(均 P <0.01);胸主动脉 HE 染色示 B、C、D 组血管内皮损伤,D 组损伤为严重且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及纤维素性血栓。结论高脂饮食加慢性间歇低氧可明显活化 COX -1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小板活化。

    作者:刘洋;王琳;田建立;白晓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择12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硝酸异山梨醇+硝苯地平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为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一种有效诊断方式,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硝酸异山梨醇、硝苯地平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宿秀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妊娠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6-12周)空腹血糖(FPG)对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价值。方法妊娠早期孕妇522例,于孕6-12周测定空腹血糖(FPG),并于妊娠中期(孕24-28周)行75g 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n =108)、对照组(n =414),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早期(孕6-12周)FPG 水平的差异及不同 FPG 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FPG 诊断 GDM的价值。结果GDM组妊娠早期 FPG 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妊娠早期 FPG 值的升高,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逐渐增加;ROC 曲线分析显示佳的切点值在5.07mmol /L,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1.98%,ROC 曲线下面积为0.725(95%CI 为0.685-0.763)。结论妊娠早期 PFG 水平对 GDM发病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王金印;姜霞;朱兆霞;叶元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血培养实验前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索血培养实验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654例(规范采血组575例,存在各种不规范操作组79例)住院发热患者血培养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种不规范操作的比例进行统计,同时将其培养结果与完全符合规范操作组的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完全符合规范操作的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9.0%,污染率为5.2%;存在不规范操作原因的其阳性检出率为12.9%,污染率为7.4%。结论严格规避各种不规范操作的影响因素,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降低污染率。

    作者:张桂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腔镜与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取腹腔镜和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方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80例于2011年———2015年期间本院收治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接受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设为 A 组,另4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设为 B 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术中情况及预后质量。结果两种方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记录以下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后显示两组患者均存在差异性,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 B 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 A 组,对比有差异性(P <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方案相对于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更具优越性,有微创、操作简便、高效以及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上官士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硫酸镁与硝苯地平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妊高症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镁单独治疗,观察组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24h 尿蛋白定量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应用于妊高症患者效果显著,临床应用较高。

    作者:梁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心心脏彩超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我院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脏彩超在诊断血压性心脏病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200例,以冠脉造影 CAG 的检查结果作为分组标准,阳性组患者110例,阴性组患者90例。结果与心电图诊断对比,心脏彩超检查的特异度明显更高,敏感度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彩超在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上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但是容易出现漏诊,建议结合其他的方法共同进行诊断,以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度。

    作者:焦莉利;马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紫杉醇结合顺铂化疗应用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 TP 方案(紫杉醇+顺铂)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晚期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 FP 方案(5-FU 750 mg/m2持续泵静推 d1-4,DDP 20 mg/m2 d1-4静滴,Q3W 重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 TP 方案(TAX 135-175mg/m2静滴 d1,DDP 20 mg/m2 d1-4静滴,Q3W 重复)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 DCR =90.32%,对照组 DCR =70.96%,两组之间差异显著,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癌晚期患者采用 TP 方案进行化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和控制病情。

    作者:马德;候娟;吴志伟;陈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经过循证护理干预后,恢复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护理满意度也较好,因而值得日后临床借鉴和使用。

    作者:郭红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用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对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用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形式,研究组则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 <0.05,有可比性。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谭秉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拔火罐联合藏药封包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拔火罐联合藏药封包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外治科治疗的106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拔火罐治疗,观察组采用拔火罐联合藏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程度、疼痛时间、腰部功能活动评分等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拔火罐联合藏药封包治疗腰肌劳损配合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疼痛,增强腰部功能活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阿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析川芎和当归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其组成

    目的:探析川芎和当归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其组成。方法临界点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当归、川芎取酒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组成。结果酒炙后,当归挥发性成分含量降低2.92%,川芎挥发性成分降低2.34%,P <0.05。炮制后二者大部分化学成分均增加,组成上产生变化。结论酒炙可改变川芎、当归中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影响药效。

    作者:嵇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两点注射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分析玻璃酸钠关节腔内两点注射疗法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两点注射疗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 C -反应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关节积液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8周、12周髋关节 Harri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两点注射疗法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能够改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作者:罗茗;赵罡;秦征兵;陈玮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