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梗死后再发脑梗死两次 rt -PA 溶栓的治疗和护理

叶晓燕

关键词:脑梗死/药物治疗, 脑梗死/护理, 阿替普酶/药物应用, 康复锻炼/护理, 并发症观察/护理
摘要:我科2016年两次收治同一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2次静脉溶栓,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策略

    随着公里了医院的综合改革,其医院的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对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社会地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才能够更进一步的增强公立医院护理的优质服务成为当前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主要研究问题,本文主要对优质护理工作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增强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进行探讨,以能够更好的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不断进步。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飞秒 LASIK 与 Trans PRK 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

    目的:飞秒 LASIK 与 TransPRK 矫治近视的疗效,评估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近视手术的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为两组:A 组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基质床准分子切削术;B 组行 Trans PRK 全激光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具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刺激症状,症状明显的患者持续时间 B 组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天、7天 B 组裸眼视力(UCVA)≥0.8眼数比例明显少于 A 组(P <0.05);术后1月、3月、6月两组 UCVA≥0.8眼数比例比较无差异(P >0.05)。术后1周两组残余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月、3月、6月两组残余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飞秒 LASIK 是目前治疗近视的主要手术方式,但 TransPRK 在安全性上有无可比拟的效果。

    作者:刘俊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医护理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护理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宋连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全脑 CT 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究全脑 CT 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选取2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脑 cTP 检查与 CT 平扫,通过 CTP 检查可发现平均通过时间、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以及脑血容量等,同时获得患者的动态 CT 血管成像。结果经过检查,2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 MCA 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对侧与病变侧的脑血管流量和脑血容量之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检查发现22例患者达峰时间与平均通过时间对应临床症状的灌注异常区,有18例累及半卵圆中心和顶叶。22例患者病变侧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和对侧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病变侧和对侧的脑血容量与脑血管流量之间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 CT 的实施,可有效提供脑血流动力学信息以及全而显示灌注异常范围的价值,值得应用。

    作者:粟晓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心理建设在 CSSD 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预防中的重要环节,也不断进行着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自我完善。不管是质量管理流程的健全还是临床服务的提升,都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作为管理对象的重要组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对工作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也是决定供应室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对心理建设在 CSSD 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以下探讨。

    作者:余丽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高危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高危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高危房颤确诊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班组的血栓消失时间(58.2±5.7)天,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0%(1/33),显效率为81.2%(27/33),全部患者均治疗有效;对照组血栓消失时间(72.3±8.6)天,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2%(7/33),显效率为51.5%(17/33),有6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中2例死亡;观察组在血栓消失时间、出血并发症以及疗效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危房颤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时间较快,发生出血的情况较少,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葛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影像诊断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是指因大量长期饮酒对机体造成营养代谢紊乱,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的一种疾病。本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比较高,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的病人症状不明显,如能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否则较易造成不可逆性的脑损害[1];本文对2010年1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作者:张祖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术前抗生素使用及时率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提高术前抗生素使用及时率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品质管理圈(简称品管圈)管理活动,采用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等,分析导致不能及时使用术前抗生素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5个月的改进,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及时率由62.1%提高至74.9%。术前抗生素不及时使用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麻醉冲突、抗生素溶剂不熟悉等。结论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有利于提高术前抗生素使用的及时率,达到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目的。

    作者:甘伟远;维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自拟通络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自拟通络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6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胃复春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自拟通络养胃汤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 VAS 评分。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 VAS 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具优势(P <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使用自拟通络养胃汤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云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今骨科病中的常见病之一,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研究,对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开拓广阔前景。

    作者:薛香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全身运动(Gms)评估技术在社区儿童脑发育保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评估技术在社区儿童脑发育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全身运动评估技术了解儿童脑发育情况的807名儿童的评估结果。结果本次共计评估807例儿童,评估896人次,56.4%(455/807)为本镇户籍儿童,9.2%(74/807)为非本镇户籍,34.4%(278/807)为非户籍儿童。脑发育异常儿童比重为13.8%(124/896),儿童医院儿科康复中心接受早期干预的有82例,儿科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指导的有17例,接受社区随访的有25例。结论全身运动评估技术能实现对儿童脑发育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提高社区儿童脑发育保健服务水平。

    作者:崔雅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慢性肾衰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慢性肾衰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肾衰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试验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甲钴胺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IRLS 评分和 PSQI 评分均较治疗之前显著降低(P <0.05),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治疗慢性肾衰不宁腿综合征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何传梅;刘锦秀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33例水中待产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水中待产的可实施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房内单胎头位足月无分娩禁忌症,并自愿选择水中待产的33例孕妇作为观察组,活跃期后进入分娩池中浸泡待产,宫口开全后离开水池擦干全身采取上产床待产。随机取30例同等条件的孕妇为对照组,单纯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音乐疗法,导乐助产士给予按摩。比较两组孕妇产时宫缩疼痛减轻程度,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裂伤程度,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出血量以及是否有产褥感染等。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产后出血和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P >0.05)。结论水中待产可有效缓解分娩时的宫缩痛,并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缓解盆底组织的受压,减轻会阴裂伤,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适用范围广,该分娩镇痛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芸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对比分析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比分析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抽取74例纳入此研讨中,随机分两组,37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和37例研究组(接受泮托拉唑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腹痛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可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但泮托拉唑治疗效果更好,并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

    作者:唐柳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孕先兆流产临床现象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孕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柳江县中医医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早孕先兆流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两组(n =100)。对一组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咸海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消化内科应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应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100例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无痛胃镜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波动的幅度明显小于普通胃镜组患者(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普通胃镜组。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检查中更具有优势,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徐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析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使用抗胆碱药进行治疗的患者32例,对其使用抗胆碱药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临床治疗后发现,抗胆碱药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内脏绞痛、眼科疾病、帕金森以及调节功能性麻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抗胆碱药对内脏绞痛、中毒、帕金森及功能性麻痹的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临床疗效好。

    作者:杨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体会

    目的:探究对子宫颈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子宫颈癌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的 GQOL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于子宫颈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而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妍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重症患者中医临床评估思路和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中医临床评估思路和方法。方法汇总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ICU)122位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临床诊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脏绝”、“死证”、“卒死”、“真脏脉”、“不治”等是重症患者常见临床情况,临床需要认真把握。结论重症患者临证时传统四诊内容需要扩展,要注意临床症状的把握,重视辨病;注意区分邪正盛衰和标本缓急。

    作者:吕均;岳良明;贾天贵;冯子驹;杨永强;张素蓉;杨杰;鲜波;庞福佳;伏安成;陈圣堂;何静蓉;沈丽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用于社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用于社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市林屯社区(对照组)和骆楼社区(观察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0例,各组患者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选择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景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