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爱君
目的:了解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制定针灸、敷药灸相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32例临床资料为此次分析数据,其中16例单纯用针灸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16例除针灸治疗外联合敷药灸措施干预患者设为观察组。通过回顾性分析资料后归纳不同治疗手段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以患者症状改善为依据判定疗效,对照组与观察组评估为无效患者例数分别有4例、1例,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总有效率数据处理后提示差异有意义(P <0.05);对患者疗程后随访2周时间,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存在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制定周围性面瘫患者干预方案时除了传统针灸治疗手段,还能够和敷药灸相联合,能够更好地确保对患者病情改善作用,同时安全性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均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李中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讨论肿瘤化疗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探讨安全隐患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实施化疗的科室2012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回顾性比较分析化疗各环节的行为,探讨其中导致安全隐患因素,联系实际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探讨出化疗过程中护理防范对策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士对化疗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人员间的应对和协作能力,保证肿瘤化疗护理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梅媛;沈娴;吴永勤;蒋霞志;胡茂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对比采取针药并用治疗方法治疗单纯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8月收治入院的单纯性牙周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毫针刺和中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松动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78±0.98、2.01±0.76、3.32±1.85mm、3.47±2.12mm,牙齿无松动41颗,60颗Ⅰ度松动,29颗Ⅱ度松动,28颗Ⅲ度松动;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0.81±0.45、0.56±0.42、1.96±0.63mm、2.11±1.07mm,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单纯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短期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1年收治我科的48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包括眼内出血23眼(48%)、晶状体源性13眼(27%)、前房角挫伤9眼(19%)、眼内炎症3眼(6%),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经药物和手术治疗后,45眼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控制率为94%,3例治疗无效,视力丧失。结论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应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及时控制眼压,挽救视功能。
作者:姜志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复方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P <0.05)。结论复方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且稳定。
作者:何玉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老年急性腹痛患者的病因,同时总结其误诊情况。方法针对40例消化内科老年腹痛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病因,并对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统计,所选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老年患者的腹痛病因构成包括胰腺炎、胃肠痉挛、急性肠胃炎、急性阑尾炎、消化道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十二指肠及胃炎等;其中8例患者出现误诊现象,其误诊所占比例为20.0%。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急性腹痛病因构成较多,包括胃肠痉挛、急性肠胃炎、急性阑尾炎等,患者自身合并多种疾病关系密切,加上医生对于患者的评价较为片面,容易引发误诊现象,所以应该及时对患者展开相对全面的检查和分析。
作者:徐晨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随机抽选我院超声科接收的200例女性,其中自然分娩孕产妇与剖腹产孕产妇各为65例,将其分别标记为 A、B 两组,剩余70例女性为健康未孕者作为对照观察并纳入 C 组,对所选200例女性均采用会阴超声进行盆底功能检查,观察其盆底参数变化,评估该种影像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静息状态下,A 组产妇的尿道旋转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更低于其他组,膀胱到耻骨联合下缘低于 C 组(P <0.05),与 B 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valsalva 动作下,A 组产妇的肛提肌大面积、膀胱下降程度较高于其他两组,宫颈下降程度较高于 C 组(P <0.05),与 B 组相比却无意义(P >0.05);另外 A 组以的15.38%尿道漏斗发生率及7.69%的直肠膨出发生率明显高于 B、C 两组(P <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脓毒症患者的过程中,检测血浆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奠定基础。方法自2013年10月———2016年04月我院 ICU 收治的符合国际脓毒症会议定义的标准的脓毒症患者,随机抽取68例作为本研究的感染组对象,同期抽取ICU 的无感染征象的患者20例作为本研究的非感染组对象,抽取此期间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分别测定 sTREM-1,并对比研究。结果通过测定三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的表达水平发现,除 TNF -α指标外,三组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 <0.05);其中 sTREM-1、PCT、hsCRP 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正常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通过评价三种指标对于 SIRS 的诊断效能发现,sTREM-1的诊断临界值是高,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也均高于其余两种指标。此外, sTREM-1在死亡人群中是呈显著的高表达,且显著高于存活人群,差异显著(P <0.01)。结论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脓毒症患者的过程中,sTREM-1的检测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的预测,可早期予以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沈丽娟;关云艳;王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我院2015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临床分离的757株细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检测法,测定药物对细菌敏感性,按 CLSI2015年版标准判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用 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6%,革兰阳性菌占34%。居前5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51株(19.9%)、克雷伯菌属143株(18.8%)、金黄色葡萄球菌139株(18.3%)、铜绿假单胞菌74株(9.7%)、肠球菌属42株(5.5%)。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 MRSA 和 MRCNS 的检出率呈增长趋势,还未出现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倪慧艳;郭兰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实施血液检验在贫血临床诊断、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8例于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8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 A 组,3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 B 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的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 MCH 值、MCV 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A 组 RBC 值、RBC /MCV 值均显著高于 B 组、对照组(P <0.05);B 组 RBC 值、Hb 值均明显低于 A 组、对照组(P <0.05);B组 RDW 值明显高于 A 组、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实施血液检验能够为贫血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及鉴别的准确率。
作者:杨谦;杨永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近年来,随着诸多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相比传统的妊娠生产,剖宫产虽然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术后腹壁切口愈合常会产生诸多不良的现象。导师武权生教授根据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术后机体水液运行受阻之病因以及产后多虚多瘀病机特点,对于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嘉玲;武权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体会。方法从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选出6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西医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前者高于后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式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通过参加医院的操作评选,看到了护理操作中肢体语言的作用,从而总结了护理操作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要求护士必须严格训练,尤其对于新入职的护士,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敦促其达到肢体语言的美感,以利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便更好地促进护理工作者重视护理操作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
作者:吉翠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和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的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伴肥胖组、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伴肥胖组和单纯性肥胖症组患者共103例,选用相同的腧穴行埋线治疗。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伴肥胖组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伴肥胖组两组之间第3次治疗前Ⅺ、E2、LH、FSH 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对围绝经期妇女的肥胖有显著的减肥效果,其减肥效果在伴或不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中没有明显差别穴位埋线法还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有显著的性激素调节和减轻症状的作用,且该方法使用安全。
作者:范利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4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20例;对照组选择布地奈德联合氧气雾化治疗,观察组选择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喘息性肺炎小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饶德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并采取对应的麻醉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外科收治的行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50例病人,对这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引发感染的因素,比较采取对应麻醉护理后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在麻醉术前进行探视,沟通注意事项做好前期预防准备;麻醉术中做好严密观察,按照无菌技术严格操作;麻醉术后及时追踪,实施麻醉护理后,病人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明显降低。结论在麻醉围术期根据引发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麻醉护理干预,保证病人平安度过手术危险期,明显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减轻了病人的住院经济费用,有效节约了医院的资源。
作者:乌云;李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和研究组(无张力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治疗)各3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昊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抽取收治的54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肾结石患者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茜;张志智;李王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沟通是病区护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围绕患者的治疗问题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它是与病人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能否与病人有效沟通,关键在于能否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知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医疗纠纷案件逐年上升,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原因固然很多,但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沟通的欠缺和不够。沟通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实施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的情感和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作者:苏惠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自拟扶正化瘀汤与化疗在癌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例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扶正化瘀汤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各项免疫功能比较,不具有显著性(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CD3+与CD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 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73.6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6.84%,P <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癌症患者应用自拟扶正化瘀汤与化疗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陆凤枝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