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蔚;胡永生;李勇杰
目的 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 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作者:舒伟;陶蔚;胡永生;朱宏伟;李勇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创伤性周围性面瘫常合并颅脑或躯体其他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其发作又分为即发型和迟发型两种,造成其诊断上的困难和治疗上的延迟.在创伤性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方面,如面神经减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手术入路等尚无一致意见.根据临床分级、电生理检查、影像学结果等可以对创伤性周围性面瘫进行定性定位的诊断并为治疗的选择提供指导.
作者:廖陈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病人疼痛剧烈,痛苦异常.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或不能耐受者,外科治疗通常是后选择.虽然外科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好、并发症尚可被接受的主要有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和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主要是伽玛刀)治疗.对一般状况较好,能够耐受麻醉和开颅手术者,首选MVD;对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开颅手术的病人,则可选择半月神经节毁损术或伽玛刀治疗;对于治疗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半月神经节毁损术、MVD或MVD加部分感觉根切断术以及伽玛刀治疗.
作者:李志磊;史雪峰;兰正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 对象与方法黔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8~62岁,平均32岁.车祸伤29例,木棒击打伤4例,高处坠落摔伤8例,滑倒摔伤4例.GCS昏迷评分10~12分8例,13~15分37例.血肿量16~60ml,平均28 ml;中线结构移位5~10 mm 12例,<5mm或无明显移位33例.
作者:王维军;周宁全;张文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运动皮质电刺激术(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脑卒中后疼痛9例,脊髓损伤后疼痛3例,幻肢痛2例.均行MCS治疗,同期植入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疼痛均不同程度减轻,1个月以内镇痛疗效较满意,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随访1~5年,多数病人镇痛效果出现波动,调整刺激参数后仍能获得镇痛疗效,疼痛较术前减轻10%~90%,脑卒中后疼痛的长期疗效要好于脊髓损伤后疼痛和幻肢痛.结论 MCS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疗效肯定、可调节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作者:胡永生;李勇杰;陶蔚;张晓华;张宇清;李建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短发卡RNA (MDR1 shRNA)与壳聚糖氧化铁(Fe3O4)纳米颗粒对胶质瘤细胞系转染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MDR1的shRNA序列与pSIREN-Re仃oQ质粒载体连接,提取质粒,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并包裹制备的质粒,测定包封率及粒径分布.培养人类胶质母细胞瘤BT325共转染,测定转染效率.结果 质粒pSIREN-RetroQ-RNAi经双酶切后测序验证,与实验设计的shRNA长度相符.壳聚糖一铁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0~300 nm,分布较均匀,包裹质粒DNA包封率为97%~99%.壳聚糖Fe3O4纳米粒子包裹质粒经PI试剂转染BT325细胞,在共转染24 h开始表达,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荧光,48 h表达强.转染效率为70%~80% (P <0.05).结论 MDR1 shRNA表达质粒与壳聚糖Fe3O4纳米粒子结合,可提高胶质瘤细胞系BT325转染效率,转染后细胞可以正常生长,可以为进一步的靶向基因检测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思路.
作者:赵澎;王红云;高华;桂松柏;李储忠;张亚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验内侧颞叶参与源记忆执行的假说及源记忆与项目记忆相互分离的假说.方法 选用实义词和实物简图,测试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18名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le epilepsy,MTLE)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的病人(病例组),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的项目记忆和源记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MTLE病人术前源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项目记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源记忆和项目记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行左侧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的MTLE病人,术前源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项目记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源记忆和项目记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行右侧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的MTLE病人,术前源记忆和项目记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源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项目记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侧颞叶参与源记忆执行,源记忆与项目记忆存在相互分离,且左右侧具有不对称性.
作者:马军峰;徐纪文;汪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女性,33岁:因间断双眼点状闪光、短暂记忆缺失20年于2012年2月入院.未服用抗癫(癎)药物,症状无进行性加重,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头颅CT示:右侧枕叶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大层面直径约3 cm.头部MRI示:右侧颞顶叶交界处脑皮质外见异常信号,呈长T1、长T2,边界欠光滑,直径约4 cm,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图1).术中在左侧颞叶、枕叶底面与天幕之间见肿瘤组织,与小脑幕无黏连,呈鱼肉样、灰白色,大小约4cmx5 cm×5 cm,质软,血管不丰富,术中考虑胶质瘤.
作者:郭庆章;李显伟;邢立举;唐峰;黄鑫;翟秀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not entry zone,DREZ)显微外科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35例,均行DREZ显微外科毁损术.对所有病人进行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术后疼痛缓解>75%为疗效优秀,疼痛缓解50%~75%为良好,疼痛缓解<50%为差.结果 术后2周疗效优秀33例(94.3%),疗效差2例(5.7%).长期随访中,疗效优秀24例(68.6%),疗效良好6例(17.1%),疗效差5例(14.3%).结论 DREZ显微外科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长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陶蔚;胡永生;李勇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疼痛不仅可以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其实有些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中枢性疼痛、幻肢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直是临床上的治疗难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疼痛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消除疼痛.国际上早在100多年前,疼痛就已经纳入神经外科的诊疗范畴,神经外科止痛手术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几次潮起潮落,直至近二三十年,才真正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10多年前,北京、上海等国内少数几个较大的功能神经外科中心开始陆续致力于疼痛的手术治疗研究,相继开展了多种神经外科止痛手术,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疗效.实际上,神经外科止痛手术的治疗对象主要是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常见的适应证是中枢性疼痛[1].
作者:胡永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Tomo)进行全中枢放疗(craniospinal irradiation,CSI)的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实施Tomo治疗的病例资料,其中4例为生殖细胞瘤,2例为小脑髓母细胞瘤术后.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s,CTV)为术后瘤床(CTV1,50~56 Gy)、全脑和全脊髓(CTV2,28~36 Gy),每次1.8~2.0 Gy,1次/d,5次/周.毒副反应评价按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3.0版本(CTCAE v3.0).结果 2例因严重骨髓抑制未按计划完成全脑全脊髓照射.3级或3级以上反应:白细胞下降5例,贫血2例,血小板下降3例.恶心、呕吐均在2级和2级以下.病人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例病人使用血小板集落刺激因子.结论 Tomo技术进行全脑、全脊髓照射需重视急性毒副反应.
作者:黎静;李志强;文婷;张晋建;李重;杨美玲;项红霞;贾峻嵩;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HAUSP(又称为USP7)是泛素特异性修饰酶家族(ubiquitin specific processing enzymes,USP)成员之一,能催化水解泛素分子C-末端的肽链连接,发挥去泛素化作用,参与调节多种癌蛋白、抑癌蛋白的细胞内水平以及亚细胞定位,影响转录因子活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对HAUSP调控网络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程传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资料,其中丘脑痛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1例,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的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以及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 全部疗程结束后,疗效满意3例,疗效差1例.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年后复发2例.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例.结论 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的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电刺激的测试方法.
作者:陈富勇;陶蔚;孙伟;李勇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2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VD治疗,随访时间5年以上,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 术后疼痛消失419例,术后即刻疼痛消失率86.9%,部分病人有短暂可逆性并发症,包括疱疹病毒感染、面部麻木、周围性面瘫、耳鸣和听力下降.随访时间5~12年,失访24例:出院时疼痛消失的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38例,其中5年内复发24例,5年以上复发14例,复发率9.5%.结论 MVD是目前惟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进行治疗的手术方式,手术后三叉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好保留,其长期疗效良好.
作者:朱宏伟;胡永生;陶蔚;马凯;李勇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 4,AQP4)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48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水肿组织中VCAM-1与AQP4的表达,其中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23例,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Ⅳ级)25例.分析VCAM-1、AQP4的表达与肿瘤水肿程度的关系.结果 VCAM-1与AQP4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水肿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6.09%、30.43%和72.00%、76.0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CAM-1和AQP4的表达量与肿瘤水肿程度呈正相关(r=0.721、P<0.001和r=0.741、P<0.001).结论 在人脑胶质瘤水肿组织中,VCAM-1与AQP4表达增强,并与肿瘤水肿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中相关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胡韶山;迟大鹏;张巍;林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miR-27b在胶质瘤细胞系U87中的表达、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多个胶质瘤细胞系及胶质瘤标本中检测miR-27b的表达;利用反义miR-27b转染U87,下调miR-27b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评价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周期变化;采用荧光素酶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miR-27b作用的初步机制及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 miR-27b在胶质瘤细胞系及胶质瘤标本中均呈高表达:转染反义miR-27b后,表达降低86%,MTT法显示转染反义miR-27b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且凋亡细胞增加13%;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miR-27b发挥作用可能与β-catenin/Tcf-4通路相关,Western印迹法显示通路相关蛋白STAT3、c-myc和Cyelin D1在转染反义miR-27b后表达下降.结论 miR-27b可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具有原癌基因的作用,其发挥作用可能与β-catenin/Tcf-4通路密切相关.
作者:杜文众;陈灵朝;崔玉琼;朴星银;雷旭辉;刘幸;康春生;江涛;蒋传路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