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丽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与碳酸锂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BRMS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4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碳酸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将干预前的BRMS评分和干预后的BRMS评分进行比对,了解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相应的药物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干预前的BRM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的BRM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的BRMS评分(17.36±7.29),而常规组为(21.30±6.98),常规组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碳酸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在临床治疗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张伟;盛磊;李金龙;冯立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为研究狼毒的药性,论文以瑞香狼毒为研究对象,用索氏提取法对瑞香狼毒根部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聚酰胺树脂柱进行分离并使用紫外和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来研究该化合物的性质.结果表明,瑞香狠毒乙醇提取液中含有较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提取条件的设置还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别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16例.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的饮食控制、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前,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认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米波;谢呈惠;牛玉苓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浅析布鲁氏杆菌病在基层农牧区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等常见原因进行准确诊治.结果:经积极预防,准确诊断,减少发病,从而降低经济负担.结论:通过对布病的传染、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有助于控制布病感染率和发病率,减少布病对人类的损害.
作者:段秀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4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分为接受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服务的综合干预组(n=70)和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常规护理组(n=70).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用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为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对血糖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自我行为干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与86.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分别为4.35±1.87mmol/L和6.48±1.32mmol/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41±1.34mmo1/L和7.54±1.51mmol/L(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行为干预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能促进血糖的降低,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方案,研究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方案,通过精神状态量表(M)、Barthel指数(B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第一次MMSE、Fugl-Meyer、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第二、三次Fugl-Meyer、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FM(2-1)、FM(3-1)、BI(2-1)及BI(3-1)的Fugl-Meyer、BI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FM(3-2)及BI(3-2)Fugl-Meyer、BI评分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MMSE三次评分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金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e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物质条件不断提高,AC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不断年轻化的趋势.冠心病被公认为危害全世界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1],冠心病的死亡率约占心脏病死亡总人数的10%-20%[2].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技术发展讯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3],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使冠心病患者开通相关动脉,使心肌尽早得到再灌注而挽救濒死心肌[4],改善心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降低死亡率.尤其对于心肌梗死后血管持续闭塞者来说,介入治疗更有助于减少心室重构,减轻左心室扩大[5],从而挽救了许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对近期国内冠心病介入手术术前护理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为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开展高质量的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智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延庆区住院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3年11月于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儿科位 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4例.结果:60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214例(35.43%),其中男女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87%、36.2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也逐渐上升,学龄儿童组抗体阳性率高(64.28%),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庆区住院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年龄性流行特点,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菅寅生;刘彩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整体护理在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整体护理强调护士除了加强对病人疾病本身的管理外,同时还需要关注环境、物理因素及心理状态对病人的影响.因此,对心脏病人围术期实行整体护理,能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国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有创血压(IBP)一般可监测: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左房压(LAP)、颅内压(ICP).其测量原理是:首先将导管通过穿刺,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的外端直接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的压力将通过导管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压力传感器上,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可获得被测部位血管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作者:谭小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定期产检的130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孕妇.对照组孕期未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研究组孕期给予个体化营养指导,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研究组孕妇剖宫产率明、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孕晚期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可降低剖宫产率,控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袁洪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150万单位加100ML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分析本组研究对象的冠脉再通率,并随访6个月,分析再次发生梗死的情况.结果:本组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冠脉再通者43例,冠脉再通率86%,随访6个月,50例患者中有4例再次发生梗死,再次发生梗死率为8%.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并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
作者:董晓明;房观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为了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实施气管插管的172例患者进行护理.结果:172例气管插管患者中发生意外情况的9例,其中气管导管阻塞2例;意外拔管5例;气管导管易位入左或右支气管1例;气管导管的气囊漏气或破裂1例,通过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病情恢复平稳,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气管插管患者往往并发症较多,病情复杂,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置管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挽救患者生赢得宝贵的时间.
作者:杨慧;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和法”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治法之一.通过对“和法”理论与临床多角度、多层面的阐发,历代医家不断拓展“和法”的理论范畴.因此,“和法”概念,也有了狭义、广义之分.其中“和法”的内涵,即“和法”的本质属性.“和法”是通过健运人体枢机、调和病机关系,针对表里上下失和、阴阳气血营卫失和、脏腑气机失和、寒热互结或寒热格拒等病机矛盾的一类治法,重在“和解”与“调和”.“和法”的外延,即“和法”的范畴.“和法”包括“和解法”与“调和法”.和解法包括:和解少阳法、开达膜原法、调和营卫法;调和法包括:调和脏腑法、调和气血法、平调寒热法.调和脾胃法是和法的其中之一,也是临床上治疗脾胃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针对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中焦的病机,运用健脾和胃降逆的方药进行治疗的方法.经典的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广泛用于小儿疾病,如厌食、泄泻、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本论文主要从半夏泻心汤的药物功效及相互配伍方面,分析本方在小儿厌食中的应用,并发挥了卓越的疗效.
作者:王芳;赵淑景;李海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睾丸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睾丸恶性间皮瘤,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患者通过手术诊断为睾丸恶性间皮瘤,术后行辅助化疗,目前评估病情稳定,仍随访中.结论:睾丸恶性间皮瘤临床罕见,免疫组化为主要诊断方法,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辅助治疗仍存在争议,预后差.
作者:李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药物镇痛分娩法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将2016年3月至5月来我院生产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对镇痛要求的差别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一组为观察组,使用了药物镇痛分娩法;另一组为常规组,按产妇的要求未采用镇痛方法.通过对两组产妇临床反应的观察来分析探讨镇痛分娩的效果.结果:使用了药物镇痛法分娩的观察组产妇与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产妇的助产发生率和产程时间有明显的降低.结论:使用药物镇痛分娩有明显的助产作用,降低了产程时间,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国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临床心理护理.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科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1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分析.根据其心理状态及临床表现方式分为恐惧型:慢性乙肝患者要蒙受疾病折磨之苦,患病后随着对疾病的了解,觉得乙肝无法治愈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的心理.抑郁型:慢性肝炎的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而且治疗慢易产生抑郁情绪.悲观型:本人因患上传染疾病,常会感受到别人的歧视,丧失自我价值观,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急躁型:一些别人因治病心切,往往听信不实广告或宣传,胡乱用药,甚至误以为药品越贵越好、越多越好.结果:有效的、针对性的做好16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起到了药物无法替代的效果.结论:通过对16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到对患者实施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患者积极健康的心态对病情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刘小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体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性感染,如治愈迁延会导致严重的败血症,危及生命,国内外无特殊的治疗方法,目前一般都行脓肿切开引流,脓腔大而深,需经过多次换药才能逐渐缩小至愈合,病程长,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很多的困扰,如何缩短脓肿切开伤口的愈合时间,加速脓腔的愈合速度是整个换药过程的关键[1].我科将甲硝唑液应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术,能促进患者早日愈合,现汇报如下.
作者:王建忠;杨丽丽;李立;马向民;黄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冠脉支架置入术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冠脉管腔的常见治疗方法,但围手术期可能出现支架内出血等并发症.本文以预防和护理为两大支点,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回顾新进展,尝试提出冠脉支架本后规范化的护理流程.
作者:武敏;韩浩贤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