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君;李锐;张晓航;段灵敏;薛雅方;张雪梅;王琰
目的 对比1286例胎儿超声心动图中漏诊误诊病例,分析漏诊误诊原因,为进一步提高胎儿超声检查技术水平提供经验.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1286例胎儿,分别对比尸检大体标本病理发现及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及生后婴儿超声心动图随诊与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对胎儿超声心动图漏诊误诊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了引产后尸检,发现2例胎儿肺静脉总干闭锁,1例右肺发育不良,右肺静脉缺如,但胎儿超声心动图误诊为肺静脉畸形引流.其余心脏畸形主要诊断相符.159例婴儿超声心动图随诊检查发现漏诊误诊的轻微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单发的小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轻度狭窄、主动脉弓部内径变细等.结论 通过尸检和生后随诊对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印证和矫正有利于胎儿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拓宽了胎儿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思路.
作者:谷孝艳;何怡华;刘鲲;刘琳;张烨;韩建成;李治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女,64岁.反复头晕、胀痛5年余,发作1d入院.有高血压病史近5年,高达210/110 mmHg(1 mm Hg=0.133 kPa);查体:体温36.6℃,血压140/90 mm Hg,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腹平软.随机血糖14.4 mmol/L.临床诊断:高血压Ⅲ期,2型糖尿病.使用东芝SSA-66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常规腹部检查:脾脏厚度35mm,上下端间径112mm,脾静脉内径7 mm,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脾门与左肾之间见50 mm×55 mm×46 mm无回声区,边界欠光滑,内部透声好;深呼吸时与活动的左肾错位.
作者:江声选;范欲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监测2型糖尿病大鼠左室心功能变化并与M型超声技术分析比较,评价该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变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1)建模SD大鼠给予STZ 30 mg/kg尾静脉推注后喂高脂饲料,期间监测处理前后大鼠FPG及PG 2h以确定模型建立.(2)超声监测6周时采集大鼠左心室乳头肌平面短轴M型及B型图像,测射血分数值及左心室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峰值;第10、13周时进行大鼠多巴酚丁胺应激负荷实验,收集诱导前及后左心室乳头肌平面短轴M型超声图像,计算EF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周后模型大鼠左室心肌部分节段收缩期径向和圆周应变及应变率平均峰值下降(P<0.05),但大鼠静息态EF值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异;第10周时模型组大鼠静息态EF值与正常组比较仍无显著差异,多巴酚丁胺负荷刺激后第3~5 min时EF值出现下降(P<0.05);第13周时模型组大鼠静息态EF值出现显著下降,负荷刺激后EF值-时间曲线明显下移(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动物的心肌收缩功能损害.
作者:刘晓颖;刘福成;张梦珍;符永恒;杨敏;林秋雄;余细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化疗对癌症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癌症患者,每例分为化疗前、首次化疗后、全疗程一半、全疗程结束4个阶段.每个阶段常规进行cTnT、cTnI及心电图检查,同时应用2D-STI获取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并计算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值(GSL)及应变率(GSRs)、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SRa、GSRe).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较,首次化疗后、全疗程一半时患者GSL及GSRs无明显变化(P>0.05),全疗程结束时上述参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化疗后患者GSRe及GSR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疗程一半、全疗程结束时患者GSRe及GSRa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各阶段的cTnT和cTnI均较化疗前升高,且有逐渐上升趋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统计学有意义(P<0.01).结论 2D-STI技术能早期检测化疗药物对癌症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相对较敏感、准确的检测方法.
作者:郑言言;王玲;陈剑琼;闻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评价早期新生儿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动态监测新生儿第1~4天的左、右室功能的变化,包括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其测量左室功能指标与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能实时、快速地在1个心动周期内同时测量左、右室功能;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测量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与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51、0.45、0.48、0.61,P均为0.000).早期新生儿(第1~4天)的右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及每搏输出量均明显高于左室(P<0.05),但右室射血分数要明显低于左室(P<0.05).另外,第1~4天的新生儿左室各测量指标之间、右室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能准确、同步地评价早期新生儿左、右室功能.
作者:刘蓉;陈欣林;黄君红;何莎;郑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高频灰阶超声与高分辨率CT对鼻骨骨折诊断的价值,评价两者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197例局限于鼻骨的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经手术确诊的144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进行高频灰阶超声及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两者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高频灰阶超声及高分辨CT在鼻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频灰阶超声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与高分辨CT相同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术前、术后心室间心肌运动同步性.方法 对比研究30例安置双腔起搏器术前、术后患者,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二腔及三腔切面,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描记左心室各室壁和右心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心肌以及室间隔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每一取样点心肌运动曲线上自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e).结果 双腔起搏器术前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达峰时间较右心室延长(P<0.05),双腔起搏器术后右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达峰时间较左心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安装起搏器术后较术前心室间心肌运动同步性有明显改善.
作者:钟晓妍;夏稻子;黄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声动力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SDT)是通过超声波激活肿瘤细胞内聚集的声敏剂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本实验用Chlorin e6为声敏剂,观测其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富集情况及联合超声对S180肉瘤的杀伤作用.方法 S180肉瘤荷瘤小鼠腹腔注射Chlorin e6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在肿瘤的富集情况,18 h后超声处理(1.0 MHz,180 s),每2天测量肿瘤大小,第15天剥离肿瘤进行质量比较.结果 腹腔给药后18h,Chlorin e6在肿瘤组织和肌肉组织含量达峰值,且二者含量差异明显,此时为佳的超声辐射时间.单独使用超声照射(0.4~1.6 W/cm2)或单独注射Chlorin e6 (10~40 mg/kg)对小鼠S180肉瘤无明显杀伤作用.Chlorin e6联合超声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瘤作用随超声强度(0.4~1.6 W/cm2)和Chlorin e6质量分数(10~40 mg/kg)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Chlorin e6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具肿瘤靶向聚集性,联合超声介导的SDT对小鼠S180肉瘤有明显杀伤作用.
作者:刘端;张为民;王晓怀;陈蓓;郑静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术前超声对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术前超声、钼靶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单侧乳房内存在2个或2个以上独立的病灶,将BI-RADS评级≥4b定义为超声诊断阳性,<4b或漏检肿块定义为诊断阴性,与钼靶、磁共振对照,分析优势病灶(单侧乳腺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19例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中2例为双侧,优势病灶共121个,超声发现92个(76.0%),漏诊29个(24.0%).超声、钼靶、MRI、超声+钼靶及超声+MRI对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86.8%、64.8%、91.1%和89.0%、96.7%.结论 超声对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敏感性,联合钼靶、磁共振更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唐蕾;王怡;陶玲玲;向光华;詹维伟;陈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绝经后妇女小剂量激素补充治疗对乳腺的影响.方法 60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激素组30例,给予小剂量激素(利维爱)补充治疗1~6年;对照组30例.应用超声弹性成像、钼靶X线观察乳腺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乳腺内结节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应变率比值测量.结果 激素组双侧腺体层较对照组厚、导管直径较对照组小,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结构改变超声发生率、钼靶发生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激素组超声与钼靶发生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对激素补充治疗(HRT)期间出现新生乳腺实性结节检出率高,弹性成像评分均为1分,弹性应变率比值0.76~1.76.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可作为激素治疗期间乳腺监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巧玲;李芬;盛秋;雷小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晶状体厚度及晶状体相对位置,并探讨晶状体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A超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眼22眼、APACG对侧未发作眼2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药物控制未手术20眼、CPACG小梁切除术后18眼及正常30眼行晶状体厚度(LT)、前房深度(ACD)和眼轴长度(AL)生物学测量,同时计算晶状体相对位置(RLL)及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LT/AL),各项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ACG的相对晶状体位置前移,较正常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G发作眼的晶状体厚度大、晶状体相对位置前移明显、前房浅,与正常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ACG的小梁术后相对晶体位置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年龄增大,晶状体厚度增加,晶状体相对位置前移,导致晶状体阻滞,是PACG重要发病机制;CPACG在小梁切术后晶状体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提示APACG的急性发作与晶状体相对位置密切相关,关注晶状体相对位置对PACG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红星;李筱荣;刘巨平;张琰;刘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男,33岁.2个月前左侧阴囊无痛性逐渐增大,行静脉滴注抗炎症治疗无显效来诊.查体:左侧阴囊增大如鹅蛋大小,质韧,无触痛.右侧阴囊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CG 488.5 mIU/ml(参考值:0~6.0 mIU/ml),AFP>1 210.00 ng/ml(参考值:0~7.0 ng/ml).超声检查:左侧阴囊内未见正常睾丸回声,可见一实质性肿物,大小100 mm×70 mm,肿物形状尚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液性回声,其中较大范围约54 mm×22 mm,其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有移动性,肿物内血流较丰富,血管走行紊乱.
作者:张婷;祝英乔;徐卫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脂肪肝内低回声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106个脂肪肝内低回声病变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鉴别诊断其良、恶性.结果 肝细胞性肝癌、肝转移癌及肝良性病变剪切波速分别为(2.31±1.09)、(2.42±1.18)、(1.35±0.87) m/s,肝细胞性肝癌、肝转移癌组与肝良性病变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性肝癌与肝转移癌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内的低回声病变常规超声鉴别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45.45% (20/44)、75.61% (62/82)、67.92% (72/106),以2 m/s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45% (42/44)、96.87% (62/64)、96.36% (102/106).结论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可显著提高脂肪肝内低回声病变的定性诊断效能.
作者:孟洁;张凤娟;周军华;赵娜;韩若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女,58岁.因间歇性上腹部隐痛6月余,渐重并发现上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饱满,可触及一150 mm×100 mm大小的椭圆形包块,质软,活动差.无腹壁静脉曲张,肠鸣音存在,剑突下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入院诊断:上腹部包块性质待定.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体黏膜隆起,性质待定.超声检查:左上腹腔探及大小约180 mm×110 mm×150mm的中低回声为主的肿物,其边界尚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中心部见范围约150 mm×100 mm的不规则无回声区,CDFI显示肿物中低回声内有较丰富的条状彩色血流信号.未见其他异常.
作者:何雅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断层超声显像(STIC-TUI)早期检测胎儿心脏主要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STIC-TUI技术采集130例孕11+0~14+6周的正常胎儿心脏容积数据,进行离线分析.设定重现12项心脏主要结构指标,分析各项指标显示情况.另选择30例18+0~18+6孕周(为胎儿心脏结构显示佳时期的初期)的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130例孕11+0~14+6周和30例孕18+0~18+6周胎儿均获得容积数据.对于孕11+0~14+6周胎儿,其四腔心切面显示较为理想的有92例(70.77%).相同孕周胎儿的心脏主要结构指标的显示率不同,不同孕周胎儿的同一心脏结构指标的显示率亦不同,其中显示率高的是降主动脉切面,为91.53%.不同孕周心脏主要结构总显示率分别为48.08%、69.89%、94.74%、96.32%,心脏结构的显示率随孕周增大而提高,但孕13+0~13+6周与孕14+0~14+6周其显示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x2 =1.38,P>0.10).孕13+0~13+6周、孕14+0~14+6周与孕18+0~18+6周比较其心脏主要结构总显示率差别亦无显著性意义(x2分别为3.81、0.02,P均>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STIC-TUI技术可用于显示早孕晚期及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结构的扫查,为早期筛查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FCHD)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陈秋月;赵艳春;吕国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高频彩超声像图、套叠肠壁及肠系膜的血流信号,以及高频彩超实时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经高频彩超确诊并超声实时监视下不同水压灌肠复位治愈41例、手术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能100%提出明确诊断,病程在3~48 h套叠肠壁及肠系膜血流信号2~3级,使用不同水压灌肠的整复成功率达100% (39/39),病程>48 h,血流信号2级或1级,试水压灌肠成功率75%(3/4).结论 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
作者:腾想;杨孟选;朱倩如;米真真;毕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改良5分法判断导管内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共107个病灶(良性84个,恶性23个)行常规超声检查按照BI-RA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再行UE检查以改良5分法为标准进行评分以及二者综合评分.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应用曲线(ROC),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率.结果 BI-RADS标准ROC曲线下面积(AUC)0.649,UE改良5分法AUC 0.594,二者结合AUC 0.649,三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诊断标准的敏感性高于UE,特异性、准确性较UE低;二者结合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UE、特异性高于BI-RADS(P<0.05).结论 BI-RADS标准对乳腺导管内肿物良恶性判断的价值不高,UE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对诊断行为无明显贡献.
作者:赵新保;欧冰;肖晓云;罗葆明;智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声功率,低占空比的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uls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所致组织摧毁术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 使用500 W声功率、4 Hz脉冲重复频率、1%~4%占空比的pHIFU以20 mm深度辐照离体牛肝组织60、30、20 s和15 s.辐照中,使用热电偶和被动空化检测(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ion,PCD)系统分别对焦域处的温度和空化信号进行检测.辐照结束后,切开牛肝,观察损伤形态,进行HE染色.结果 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均有损伤形成,占空比为1%~3%的pHIFU辐照后损伤为洞状;占空比为4%的pHIFU辐照后损伤为凝固性坏死.镜下观察,洞状损伤边缘处呈絮状结构,细胞结构完全破坏,胞浆均质状,细胞核消失.占空比为1%~4%的pHIFU辐照中焦域处的高温度分别为(41.19±1.42)℃、(45.73±1.92)℃、(53.07±2.09)℃和(64.13±2.56)℃.PCD系统所测信号的频谱中均可见明显的宽带噪声.结论 高声功率,低占空比的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可致组织摧毁术,且空化参与了组织摧毁术的实施.
作者:艾慧坚;钟明松;李发琪;王彬;李雅芬;王琦;王智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弹性成像(EU)在降低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CU)误诊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个甲状腺结节术前CU和EU表现,并运用ROC曲线评估两者独立使用以及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结果 CU和EU的ROC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和0.83 (P<0.01),联合使用的AUC为0.95,大于CU (2.02,P<0.01)和EU (3.79,P<0.01).甲状腺良性结节或局灶性病变EU评分偏低,滤泡状癌多表现为Ⅲ型,特殊亚型乳头状癌EU无特异性表现.结论 EU有助于降低甲状腺结节误诊率.
作者:邬宏恂;臧亚萍;王隽;朱蓓琳;张冰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男,73岁.主因间断头晕、头痛2月余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05/60 mm Hg(1 mm Hg=0.133 kPa),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征阴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0余年,高血压208/80 mm Hg,入院前血压波动明显,低血压为90/50 mm Hg.糖尿病18年,冠心病16年.颈动脉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弥漫性增厚,不光滑,内可见多发强回声斑块,左侧较大斑块位于颈总动脉中部,长约18.4 mm,厚约2.8mm,右侧较大的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长约11.4 mm,厚约3.9 mm,该处斑块表面不规则,部分向内凹陷,呈火山口样,内部可见4.1 mm×3.2mm低回声区,斑块表面可见大小2.1mm×2.4 mm偏强回声团附着,团块随着血流摆动明显,CDFI显示上述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凹陷部分可见红蓝色血流填充,斑块内部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PW显示颈动脉血流频谱基本正常.
作者:侯海军;李春伶;刘卫星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