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慧;王玉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监测2型糖尿病大鼠左室心功能变化并与M型超声技术分析比较,评价该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变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1)建模SD大鼠给予STZ 30 mg/kg尾静脉推注后喂高脂饲料,期间监测处理前后大鼠FPG及PG 2h以确定模型建立.(2)超声监测6周时采集大鼠左心室乳头肌平面短轴M型及B型图像,测射血分数值及左心室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峰值;第10、13周时进行大鼠多巴酚丁胺应激负荷实验,收集诱导前及后左心室乳头肌平面短轴M型超声图像,计算EF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周后模型大鼠左室心肌部分节段收缩期径向和圆周应变及应变率平均峰值下降(P<0.05),但大鼠静息态EF值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异;第10周时模型组大鼠静息态EF值与正常组比较仍无显著差异,多巴酚丁胺负荷刺激后第3~5 min时EF值出现下降(P<0.05);第13周时模型组大鼠静息态EF值出现显著下降,负荷刺激后EF值-时间曲线明显下移(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动物的心肌收缩功能损害.
作者:刘晓颖;刘福成;张梦珍;符永恒;杨敏;林秋雄;余细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动态自定义的超声报告系统,实现规范化超声报告的智能化书写、快捷发布以及信息共享.方法 按照卫生部电子病历规范标准的要求,利用XML技术,将超声报告按诊疗类别、系统器官、疾病种类等进行分类、描述,并从实时超声图像中提取有诊断价值的图像信息,使超声报告科学规范;同时利用Gsoap Webservice技术进行序列化,将超声报告发布到电子病历系统.结果 在超声临床实践中,根据需要方便快捷地从系统调出与疾病相匹配的规范化的超声报告模板,自动生成图文一体化超声报告,并以PDF文档发布到电子病历系统.结论 基于XML技术生成发布超声报告,方便快捷、科学规范,成为电子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孙碧云;朱向明;赵峰;赵富江;江峰;李国杰;张青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女,60岁.主诉:进行性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10d,加重2d就诊.查体: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胃镜检查示:(1)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窦部胃壁局限性增厚.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患者禁食8h,服速溶胃肠助显剂约500 ml进行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左侧卧位、坐位.超声所见:胃壁层次清晰,黏膜层变薄,皱襞稀少,以胃窦部改变明显,于胃窦部前壁可见一个大小为1.1 cm×0.9 cm的低回声,形状不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示:低回声内血流较丰富,该处胃壁黏膜层尚光滑.
作者:沈红梅;吕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断层超声显像(STIC-TUI)早期检测胎儿心脏主要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STIC-TUI技术采集130例孕11+0~14+6周的正常胎儿心脏容积数据,进行离线分析.设定重现12项心脏主要结构指标,分析各项指标显示情况.另选择30例18+0~18+6孕周(为胎儿心脏结构显示佳时期的初期)的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130例孕11+0~14+6周和30例孕18+0~18+6周胎儿均获得容积数据.对于孕11+0~14+6周胎儿,其四腔心切面显示较为理想的有92例(70.77%).相同孕周胎儿的心脏主要结构指标的显示率不同,不同孕周胎儿的同一心脏结构指标的显示率亦不同,其中显示率高的是降主动脉切面,为91.53%.不同孕周心脏主要结构总显示率分别为48.08%、69.89%、94.74%、96.32%,心脏结构的显示率随孕周增大而提高,但孕13+0~13+6周与孕14+0~14+6周其显示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x2 =1.38,P>0.10).孕13+0~13+6周、孕14+0~14+6周与孕18+0~18+6周比较其心脏主要结构总显示率差别亦无显著性意义(x2分别为3.81、0.02,P均>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STIC-TUI技术可用于显示早孕晚期及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结构的扫查,为早期筛查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FCHD)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陈秋月;赵艳春;吕国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高频灰阶超声与高分辨率CT对鼻骨骨折诊断的价值,评价两者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197例局限于鼻骨的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经手术确诊的144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进行高频灰阶超声及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两者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高频灰阶超声及高分辨CT在鼻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频灰阶超声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与高分辨CT相同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改良5分法判断导管内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共107个病灶(良性84个,恶性23个)行常规超声检查按照BI-RA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再行UE检查以改良5分法为标准进行评分以及二者综合评分.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应用曲线(ROC),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率.结果 BI-RADS标准ROC曲线下面积(AUC)0.649,UE改良5分法AUC 0.594,二者结合AUC 0.649,三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诊断标准的敏感性高于UE,特异性、准确性较UE低;二者结合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UE、特异性高于BI-RADS(P<0.05).结论 BI-RADS标准对乳腺导管内肿物良恶性判断的价值不高,UE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对诊断行为无明显贡献.
作者:赵新保;欧冰;肖晓云;罗葆明;智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女,58岁.因间歇性上腹部隐痛6月余,渐重并发现上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饱满,可触及一150 mm×100 mm大小的椭圆形包块,质软,活动差.无腹壁静脉曲张,肠鸣音存在,剑突下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入院诊断:上腹部包块性质待定.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体黏膜隆起,性质待定.超声检查:左上腹腔探及大小约180 mm×110 mm×150mm的中低回声为主的肿物,其边界尚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中心部见范围约150 mm×100 mm的不规则无回声区,CDFI显示肿物中低回声内有较丰富的条状彩色血流信号.未见其他异常.
作者:何雅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声功率,低占空比的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uls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所致组织摧毁术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 使用500 W声功率、4 Hz脉冲重复频率、1%~4%占空比的pHIFU以20 mm深度辐照离体牛肝组织60、30、20 s和15 s.辐照中,使用热电偶和被动空化检测(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ion,PCD)系统分别对焦域处的温度和空化信号进行检测.辐照结束后,切开牛肝,观察损伤形态,进行HE染色.结果 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均有损伤形成,占空比为1%~3%的pHIFU辐照后损伤为洞状;占空比为4%的pHIFU辐照后损伤为凝固性坏死.镜下观察,洞状损伤边缘处呈絮状结构,细胞结构完全破坏,胞浆均质状,细胞核消失.占空比为1%~4%的pHIFU辐照中焦域处的高温度分别为(41.19±1.42)℃、(45.73±1.92)℃、(53.07±2.09)℃和(64.13±2.56)℃.PCD系统所测信号的频谱中均可见明显的宽带噪声.结论 高声功率,低占空比的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可致组织摧毁术,且空化参与了组织摧毁术的实施.
作者:艾慧坚;钟明松;李发琪;王彬;李雅芬;王琦;王智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中孕期胎儿鼻骨长度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产前超声对1 148例中孕期胎儿进行系统筛查,同时对胎儿鼻骨进行测量,得到1 124例中孕期正常胎儿鼻骨长度的范围,并对其中24例诊断为鼻骨发育不全的超声资料和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孕期正常胎儿鼻骨显示率100%,鼻骨长度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4例胎儿鼻骨发育不全(2.1%),其中染色体核型检查异常18例(75%):17例21-三体,1例18-三体.18例染色体异常中15例合并多发畸形(83.3%),3例无合并畸形;6例染色体正常且均无合并畸形.结论 胎儿鼻骨发育不全多数合并染色体异常,超声检测中孕期胎儿鼻骨是染色体异常的重要结构标记.
作者:刘建君;李锐;张晓航;段灵敏;薛雅方;张雪梅;王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评价早期新生儿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动态监测新生儿第1~4天的左、右室功能的变化,包括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其测量左室功能指标与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能实时、快速地在1个心动周期内同时测量左、右室功能;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测量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与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51、0.45、0.48、0.61,P均为0.000).早期新生儿(第1~4天)的右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及每搏输出量均明显高于左室(P<0.05),但右室射血分数要明显低于左室(P<0.05).另外,第1~4天的新生儿左室各测量指标之间、右室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全容积心脏成像能准确、同步地评价早期新生儿左、右室功能.
作者:刘蓉;陈欣林;黄君红;何莎;郑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孕妇,28岁.孕2产1.无家族遗传史.孕26周来我院胎儿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宫腔内见一发育正常胎儿回声,双顶径6.5 cm,股骨长4.7 cm,胎心率151次/min,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Ⅰ级,厚3.4 cm,羊水12.0 cm,透声好.在同一羊膜腔内另见一畸形胎儿回声,双顶径6.4cm,股骨较短,长4.0 cm,胎心率减慢,110次/min,胎儿头皮及颈背部皮下探及带状低回声,宽2.2~1.4 cm,胸腹腔内探及液性无回声区,宽1.9 cm.双胎儿均为男性.超声提示:(1)孕26周,双活胎;(2)其一为无明显异常胎儿,另一为畸形胎儿,头皮及颈背部皮下水肿、胸腹腔积液、下肢短小、胎心减速;(3)羊水过多.
作者:金英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脂肪肝内低回声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106个脂肪肝内低回声病变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鉴别诊断其良、恶性.结果 肝细胞性肝癌、肝转移癌及肝良性病变剪切波速分别为(2.31±1.09)、(2.42±1.18)、(1.35±0.87) m/s,肝细胞性肝癌、肝转移癌组与肝良性病变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性肝癌与肝转移癌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内的低回声病变常规超声鉴别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45.45% (20/44)、75.61% (62/82)、67.92% (72/106),以2 m/s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45% (42/44)、96.87% (62/64)、96.36% (102/106).结论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可显著提高脂肪肝内低回声病变的定性诊断效能.
作者:孟洁;张凤娟;周军华;赵娜;韩若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女,48岁.主因间断胸闷心悸1个月入院.3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剥脱术.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8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未触及震颤,P2>A2,周围血管征阴性.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示:心腔不大,于右房及下腔静脉内可见高回声团,舒张期经三尖瓣延伸入右室,收缩期全部回右房,随心脏舒缩略变形,剑突下四腔观:下腔静脉肝后段内径约14.1 mm,下腔静脉及右髂总静脉内几乎被条状高回声团充填.
作者:马玉林;薛红元;高丽;李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在定量肝移植术后弥漫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ARFI测定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及肝功能恢复不良患者的剪切波速度,并与正常人群剪切波速度对照.结果 (1)正常对照组剪切波平均速度(1.578±0.540)m/s;(2)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肝功能恢复正常组剪切波速度明显升高,剪切波平均速度(2.073±0.533) m/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01). (3)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组剪切波速度明显升高,剪切波平均速度(2.247±0.580) m/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P<0.0001).肝功能异常组与移植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其剪切波平均速度也明显升高,(P =0.002).结论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应用声触诊从评价肝组织软硬度的角度有较高的敏感性,并可以作为评价肝脏硬度的无创的定量指标.
作者:唐缨;武红涛;牛宁宁;刘洋;刘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单纯性单脐动脉(ISUA)胎儿的心功能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常规产科超声检出SUA的胎儿,进行系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内容包括二维测量心胸比,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室内径及室壁厚度,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W)定量半月瓣口及房室瓣口血流速度等系列参数,并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评价ISUA胎儿房室瓣环运动;随机选择83例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并测量相关参数;ISUA胎儿与正常胎儿间评价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在3 089例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胎儿中,共检出52例SUA胎儿,其中49例ISUA,3例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法洛四联症1例,右室双出口伴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49例ISUA胎儿与正常胎儿之间比较,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所测评价心室内径及收缩功能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瓣口及房室瓣口血流频谱及房室瓣环运动速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UA胎儿不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其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未见明显受累.
作者:童文静;赵博文;潘美;王蓓;许立龙;唐海林;余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非体外循环下经胸肺动脉瓣球囊扩张镶嵌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总结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利用TEE引导经胸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PA/IVS的镶嵌治疗,所有患儿均胸骨正中切口,于右室流出道距离肺动脉瓣环下约2 cm缝荷包线,在TEE引导下置入导丝和穿刺鞘管.确认穿刺针对准膜性闭锁的瓣膜后,在钢丝引导下放入球囊扩张管进行扩张,TEE观察肺动脉瓣开放情况,测量跨瓣压差.结果 TEE引导下,13例球囊扩张成形术均成功完成,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扩张后的肺动脉瓣正向血流速度均小于3 m/s,压差均小于36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除1例患儿因重症感染放弃治疗外,其余患儿随访6个月~2年,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TEE辅助下,经胸肺动脉瓣扩张成形镶嵌技术治疗婴幼儿PA/IVS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消除常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对于心脏的创伤,避免导管产生并发症,大大降低手术的风险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陈俊;左维嵩;莫绪明;周昕;陈晔;刘廷会;张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子宫肌瘤患者适合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的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通过网络了解超声消融治疗技术并于重庆海扶医院妇科就诊的172例患者.按照中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通过的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后,再进行机载超声模拟定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临床检查以进一步排除不适合超声消融治疗的患者.结果 172例患者中,149例选择超声消融治疗,21例选择手术治疗,2例选择不治疗.149例选择超声消融治疗的患者经机载超声定位及MRI检查后,141 (94.6%)例终接受了超声消融治疗,共治疗221个肌瘤;其中前位子宫120例,188个肌瘤;后位子宫21例,33个肌瘤.术后1~3 d行MRI检查,显示平均消融率为(78.7±25.8)%.8(5.4%)例患者不适合超声消融治疗,其原因包括:T2高信号1(0.7%)例;肌瘤自发性坏死1(0.7%)例;肠道推挤困难1(0.7%)例;合并卵巢肿瘤需手术1(0.7%)例;肌瘤过小4(2.7%)例.结论 网络来源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比例较高;在自愿选择超声消融治疗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适合超声消融治疗.
作者:陈骊;邓勇斌;邹敏;吴灿;岳莹;熊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对乳腺小实性病灶(≤10 m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8例患者的129个乳腺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超声弹性评分法对其诊断价值.结果 以评分>3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诊断乳腺小实性恶性病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91.4%和89.9%.结论 RTE有助于≤10 mm乳腺小实性病灶良恶性鉴别,且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艾慧俊;黄品同;游向东;陈方红;陈述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超声表现不同,典型者超声表现为以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回声,边界清楚,厚壁脓腔,呈环征;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脓肿壁环状增强,脓肿壁周围低回声环和脓腔内液化坏死区无增强.不典型者超声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模糊,呈低速血流、低阻力频谱;超声造影可见不均匀性增强,下列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病灶缩小征,周边一过性增强征,“花瓣征”,蜂窝样改变,快进快出低强度.结论 超声造影在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金甲;张正顺;王华录;童明辉;王桂玲;林潇;张孝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弹性成像(EU)在降低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CU)误诊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个甲状腺结节术前CU和EU表现,并运用ROC曲线评估两者独立使用以及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结果 CU和EU的ROC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和0.83 (P<0.01),联合使用的AUC为0.95,大于CU (2.02,P<0.01)和EU (3.79,P<0.01).甲状腺良性结节或局灶性病变EU评分偏低,滤泡状癌多表现为Ⅲ型,特殊亚型乳头状癌EU无特异性表现.结论 EU有助于降低甲状腺结节误诊率.
作者:邬宏恂;臧亚萍;王隽;朱蓓琳;张冰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