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视细节管理提高胃肠外科整体护理质量

易巧

关键词:肠胃外科, 细节管理, 护理, 满意度, 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重视细节管理对提高胃肠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肠胃外科2015年1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重视细节管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护理中实施重视细节管理服务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旨在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在我院住院的所有留置胃管患者,共22081置管日,通过PDCA四步法(计划、实施、核查、处理),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2015年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4年的4.42‰降低到2.18‰(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优化留置胃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作者:郑丽花;方衡英;林晓岚;江淑贤;陈苑莉;崔德珍;董丽霞;舒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舒适性护理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性护理在行无痛胃镜检查时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人,对照组56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的应激反应焦虑度。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低、检查成功率高、不良反应低、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适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明显缩短镜检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廉坤;汤丽;杨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论述,大限度上减少孕妇流产与早产发生率。方法:选取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前后护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前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对这1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前后护理情况的观察,12例孕妇没有1例发生流产、早产及其他病发症现象。结论:通过对1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病情的严密观察,消除患者心理不良影响,对患者开展专业护理与基础护理等有效措施。可以确保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良好。

    作者:应航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危重症患者在临床上的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4年6月~2016年3月的危重症发生胃肠功能障的患者碍12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16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胃肠功能障碍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MODS的发生率(52.07%)和死亡率(34.71%)都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障碍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影响具有直接性的影响,进行有效的措施防止危重症患者的胃肠障碍发生,以及进行尽早的胃肠障碍干预治疗是预后影响的关键性措施。

    作者:李志伟;李超;董权;马继涛;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术室与供应室器械交接方法改进的研究

    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和洁净手术室环境的需要,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尝试手术室与供应室进行一体化管理。但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之间进行器械交接时容易出现各类问题,本文就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中,手术器械交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器械交接环节进行改进,如制作手术器械图谱,重新修订器械交接单,设置专职联络员定期沟通交流等,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廖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恶性腹腔积液行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置管灌注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对恶性腹腔积液采取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置管灌注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恶性腹腔积液治疗的患者18例,采取腹腔置管灌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5(27.7%)例患者显效,10(55.6%)例患者有效,3(16.7%)例患者无效,总的有效率为83.3%。在KPS评分上,有9例患者的提高在15分以上,6例患者的提高在5~14分之间,还有3例患者的提高小于5分。在不良反应方面,13(72.2%)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2(11.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2(11.1%)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1(5.6%)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后经过处理症状消失。结论:恶性腹腔积液行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置管灌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康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

    目的:对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7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2例)和实验组(45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8.89% vs.28.57%],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齐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施一日清单中的利弊及对策

    目的: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动态了解自己的医疗费用,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发放一日清单的效果。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87%上升到98%,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减少了患者欠费的漏洞,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一日清单的实施,体现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有效地遏止了收费计价中的不规范行为,但该项工作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也浪费了大量的纸资源。

    作者:赵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肿瘤的现状及应用价值

    引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近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有研究指出,早期发现乳腺癌可以减少40%甚至更高的死亡率[2]。目前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超声引导下的麦默通(Mammotome)治疗更是为乳腺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1994年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问世,使乳腺外科空芯针活检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系统由真空抽吸泵和旋切刀组成,旋切刀与空心活检针相似,由套管针构成,加上真空抽吸,并配备有独特的传送装置,在不退出外套的情况下,通过内套针的运动将切取标本运出体外,可进行重复多次切割获取多个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化检查[3],对于一些良性乳腺肿物具有一期微创切除的好处。

    作者:宁晓婷;郑玉新;周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内经》思想指导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据我国2013年的抽样调查,成人心患病率为0.9%,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衰患病率迅速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上升至10%以上[1]。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2],4年死亡率达50%,严重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高达50%[1]。临床实践证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内经》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护理,能够加速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减轻,缩短其病程,降低医疗成本,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并能够减少其复发的频次。

    作者:李茹;高军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肺康复护理新进展

    肺康复疗法又称PR治疗。肺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如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多年并已伴有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的患者,也包括某些慢性支气管哮喘、肺囊性纤维化和限制性肺疾病患者。自肺康复治疗被证实能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同行专家们所关注。如何更好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肺康复锻炼,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现综述如下。

    作者:唐静雯;潘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进行病原学检查、临床表现诊断及实验室诊断,根据肝炎程度对症治疗,选取同期的10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肝炎组产后出血、早产以及妊高症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时,可对孕妇妊娠结局产生一定影响,临床孕妇应严格进行相关检查治疗,提升妊娠质量。

    作者:马怀梅;摆小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细节管理在老年病人服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老年病人服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筛选出老年病人安全服药方法,提高老年病人的服药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出院的符合条件的老年病人112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发生的药物不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1月-12月出院的符合条件的老年病人124例作为细节管理组,即观察组。针对对照组服药不良事件中各环节因素进行控制和细节管理,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服药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服药不安全事件4例,发生率3.23%,对照组发生服药不安全事件23例,发生率20.54%。两组服药不安全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区在病人服药护理过程中加强细节管理,能有效降低服药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希罗达化疗相关的阳虚血瘀型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熏洗方方治疗希罗达化疗相关的阳虚血瘀型手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接受希罗达化学治疗证属阳虚血瘀型的HFS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均给予尿素霜涂敷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则给予自拟中药熏洗方和尿素霜涂敷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洗方能有效提升希罗达化疗相关的阳虚血瘀型手足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戴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13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52%、85.07%,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曹如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结合Ramsay评分调整镇静深度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方面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结合Ramsay评分调整镇静深度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患者30例,A组实施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实施Ramsay评分,C组实施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联合Ramsay评分,观察三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度均优于A组以及B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实施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联合Ramsay评分调整镇静深度,能够提升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莉;肖佩华;姚小芳;李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缩短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时间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缩短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时间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护理干预后肝胆胰中心60例手术病人为观察组,与护理干预前肝胆胰中心60例手术病人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与手术室工人交接,观察组行全程的护理干预与手术室工人交接,比较两组手术病人术前病房交接时间。结果:应用护理干预后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时间。

    作者:郑梅君;陆金美;王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拟行分娩的的6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产前焦虑情况(SAS)、抑郁情况(SDS)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母婴情况各指标值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死亡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焦虑、抑郁情况,进而改善母婴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余沂霏;徐永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关于优质护理运用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对其产后出血VAS评分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运用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对其产后出血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予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与产后出血VAS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与产后出血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运用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VAS评分,科学控制产妇血压,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40例初次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鼻罩或面罩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其通气模式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1]。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无创正压通气因具有无创、有效、安全及依从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采用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病死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肯定[2]。但由于患者缺乏疾病及无创正压通气方面的相关知识,加上各种心理因素,患者排斥无创正压通气,及使用过程中方法不正确,其结果影响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这些情况在初次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中尤为明显。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病房,通过对40例初次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尹萍;冯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