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应航青

关键词:妊娠, 卵巢肿瘤, 手术前后, 护理
摘要:目的: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论述,大限度上减少孕妇流产与早产发生率。方法:选取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前后护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前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对这1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前后护理情况的观察,12例孕妇没有1例发生流产、早产及其他病发症现象。结论:通过对1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病情的严密观察,消除患者心理不良影响,对患者开展专业护理与基础护理等有效措施。可以确保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良好。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采用强放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鼻咽癌采用强放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50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 CT 扫描定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并将治疗计划传输到直线加速器实施调强放疗。结果:随访6~25(中位时间12)个月,1、2 a 生存率为100%和98%,总体局控率为96%。调强放疗口干反应多为1、2级,皮肤反应多为1级,咽部和口腔黏膜反应多为2级。结论:调强放疗能使鼻咽癌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周围正常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朝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县(区)级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体制改革再思考

    目前卫生和计生部门的合并使得十五年前的基层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体制的双重改革,需要落实到现在卫计部门主体身上,强化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本文重点分析了此次两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改革误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体制改革的再思考。

    作者:李云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如何提高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以孕产妇为中心,对孕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其感受到温馨和关爱。结果:孕产妇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结论:提高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使孕产妇感受到关怀与温馨,提高了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邓艳华;张悦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论《内经》中阳气的清静观

    阳气的“清静”,在《黄帝内经》中有深刻的体现,这种“清静”是对自然界中阳气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笔者主要以《内经》理论为依托,结合道家的清静养生观,从自然界的阳气活动的规律;人体自身阳气的运行;以及阳气自身的特性等方面,来阐述阳气的清静之用。

    作者:于小菊;张林娟;周发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许强华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

    许强华,曾任瑞安市中医院院长、书记、中医学会会长、市八届政协委员,是瑞安市首届名中医之一。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工作50年,他圣手慈心,见病知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善用经方,轻清效廉,临床疗效卓著。其尤其是对脾胃病、少女月经病、男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吾有幸得师授业解惑,今总结许强华老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的经验,以飨同道:1、推崇古方,善师其意;2、善用经方,轻清效廉3、明辨药性专长,用药精专;4、后天之本,治病为先。许先生擅长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尤其对脾胃病调治、少女月经病、男科疾病等疗效独到。

    作者:池晓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门诊护士在护患沟通中的技巧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导诊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的误解,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通过理论与日常实践工作相结合,探讨了门诊导诊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技巧。结果:总结出适合门诊导诊护士的沟通技巧方法。结论:门诊导诊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服务于患者,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服务形象。只有不断完善改变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正确把握沟通技巧,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作者:祁淑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症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重症平喘方治疗的效果以及现代药理学评价。方法:选取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行重症平喘方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咳嗽消失时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等指标进行记录评价,并与其余30例行基础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指标的对比统计。结果:行重症平喘方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其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的对比显著优于行基础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在本文中将重症平喘方有效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丰富中医学知识,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志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科室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00例,调查其对射频消融术手术部位、目的、过程、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的了解情况。结果:房颤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的手术部位、目的、过程、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注意事项不了解的分别是3%、3%、40%、28%及26%。结论:房颤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欠缺,护理人员必须落实健康教育,加强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及与患者的沟通,加强护理人员知识培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患关系。

    作者:于婵;陈丽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不少高校食堂采用承包经营的模式,由于经营者重利益轻安全和高校方思想认识出现偏差,这些因素会导致食堂食品安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做好高校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根本保证。

    作者:刘慧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血栓发生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PICC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神经外科实施品管圈前、后带管患者资料共300例,活动开展前150例记对照组,活动开展后150例记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将严格按照规范步骤实施,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护理质量、患者满足度等。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0)较对照组(2.67%)显著降低,护理质量(93.15±2.67)分、患者满意度(95.27±2.49)分,均较对照组[(4.38±5.28)分、(80.13±3.16)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均<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培花;范金环;马宁;陈曦;高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开展护理人员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的做法和体会

    目的:通过开展护理人员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更好地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提高护理技能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标准统一(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全院范围内开展,首先由以科为单位组织技术操作训练,对护师以上人员(包括护士长)进行各项操作考试,从中选出8名示教老师,协助示教及考试。经过考核从各科室选拔出技术操作优秀选手,于5月份组织技术操作比武。结论:开展护理人员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使护士岗位技能和沟通技巧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柳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柴胡温胆汤社区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

    目的:探究柴胡温胆汤社区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本社区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4例进行分组对照观察,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前者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后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柴胡温胆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温胆汤用于社区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其值得推广。

    作者:郭淑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卒中合并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3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和皮肤黏膜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药物的疗效、并发症,特别是大剂量使用激素的副作用的观察;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心理护理,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基础。

    作者:张国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对照探讨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使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进行治疗的患儿9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使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的30例观察一组,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的30例观察二组,常规使用倍他米松进行治疗的30例对照组。对以上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一组治疗有效率96.7%(29/30)。观察二组治疗有效率100%(30/3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0.0%(27/3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分别同对照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之间的治疗差异不大,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一组C反应蛋白(5.4±1.2) mg/L。结论:对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使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但是副反应越明显。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选择适宜的剂量。

    作者:杨雪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初步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18例实施介入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实施介入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综合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护理1.1婴儿期是心身变化快的时期,婴儿2个月左右就表现出情绪反应,他们通过哭闹表示生理上的不适状态和精神上的消极情绪。另外,心理学家认为,人体间的接触和抚摸是婴儿天生的需要,有人把这种需要称为“皮肤饥饿”。儿童的皮肤饥饿现象,在家庭中可由父母亲的漏报等方式满足,在住院期间,就要求护士献出爱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应每天将患儿抱起数次,每次抱起后身体紧贴患儿,对于病情不允许抱起者,可抚摸患儿的头部、背部、上肢、并轻拍患儿。总之,温柔体贴的触摸具有治疗作用。护士对患儿的轻拍、抚摸及搂抱,可使患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自然协调,有利于其恢复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半岁以后的婴儿一般能辨认熟悉人和陌生人的面孔,特别依赖自己的母亲,常会表现出分离性焦虑、哭叫、寻找母亲,避开和拒绝陌生人。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饮食、大小便规律及衣着的冷暖,尽量做到有固定的护士对患儿进行连续的全面护理,建立患儿与护士之间的熟悉感和亲密感。护士首次接触患儿时,好有其母亲在旁协助护理,以减轻婴儿的不安。

    作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结合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总结本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急性中耳炎患者28例,分析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并进行对照护理。结果:经对症治疗和科学有效的护理,28例患儿骨膜和耳假腔均皮化,患儿平均听力水平提高15Db,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化脓性中耳炎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儿实施科学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听力,获得满意的临床预期。

    作者:张纯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婴儿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胆道闭锁患儿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本组患儿中,胆囊形态僵硬12例(占40.0%),胆囊不显示4例(占,13.3%),胆囊萎瘪无囊腔6例(占20.0%),胆囊腔萎缩,充盈不佳6例(占20.0%),胆囊大小、形态接近正常4例(13.3%)。左、右肝管汇合处纤维斑块,门静脉肝外胆管区结构紊乱,呈条索样高回声,即“TC”征16例(占53.3%);胆囊收缩功能异常26例(占86.7%),肝脾增大,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粗,分布不均匀6例(占20.0%);肝动脉增粗6例(占20.0%),合并腹腔积液20例(占66.7%)。结论:左右肝管汇合处斑块是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结合患儿的其他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症状,可对胆道闭锁做出准确判断。

    作者:孙真真;康瑾;陈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以提升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的招生复试改革的探索

    目的: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序列的顶端教育,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关键是要提升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以考核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为主旨的招生复试的改革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复试的新模式。结论:以提升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的复试招生改革可以选拔出优秀生源,为后期临床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夏玲玲;马頔;习雯雯;姜艳;胡蓉;李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配合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配合。方法:回顾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进行的87台妇科腹腔镜手术,探讨术中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d出院,平均出院时间为(5.04±0.12)d。结论:保证手术成功需要医生精湛专业技能以及完整的设备,也需要医护默契的配合。

    作者:冉晴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