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南京市江宁区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方法分析

陈婕;申广红;王鑫纳;韩柏玲;王锐

关键词:病例资料, 小儿手足口病, 防控对策, 流行性病学
摘要:目的::对南京市江宁区小儿手足口病流行性病学特征展开分析,同时总结专业防控技术。方法:筛选1070例因手足口病、于2014年01月至2016年09月进入南京市江宁区我院接受救治的患儿,以其病例资料为对象,在对流行病学特征展开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观察其临床表现,并且总结专业防控对策。结果:1070例患儿中,有748例(69.91%)散居儿童,其发病率比学生以及托幼儿童高,(P<0.05);有938例(87.66%)患儿年龄未超过3岁,其发病率比其他年龄段高,(P<0.05);有609例(56.92%)患儿于5月份至8月份发病,其发病率比其他月份高,(P<0.05);有658例(61.50%)男性患儿,412例(38.50%)女性患儿,(P<0.05)。结论: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病例资料深入分析,在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的基础上,加强对疾病的专业防控,以有效控制疾病出现。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实行肛肠手术的412例患者。探讨患者术后引发直肠出血的原因,并总结临床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12例出现直肠出血,发生率为2.9%;引发直肠出血的肛肠手术主要包括了直肠放射切口瘢痕松懈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瘘切开术、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术等;不同手术引发的直肠出血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所有患者出血均缓解。结论:具体分析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降低肛肠手术直肠出血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李燕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肿瘤患者picc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168例,对PICC置管后的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68例患者中发生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有21例,堵管发生率12.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疾病分期(OR=2.345)、PICC导入长度(OR=3.137)、导管维护不及时(OR=2.075)、激烈活动(OR=1.274)是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发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率。

    作者:杨妮娜;林金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对87例盆腔炎症经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盆腔炎症的诊断过程及炎症类型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超声诊断盆腔炎症的患者,对比其治疗前及治疗后经阴道超声检查资料。结果:87例盆腔炎症患者,经抗炎治疗和术后病理证实73例,低位化脓性阑尾炎脓肿形成及恶性肿瘤等误诊为盆腔炎症14例,诊断符合率为83.9%。结论:经阴道超声对盆腔炎症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孙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性痴呆的护理干预及对策

    随着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日益增多,了解老年性痴呆的表现,对痴呆老人进行护理干预,掌握护理对策十分必要。是使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

    作者:栾兴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98例护理体会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手术是根治腹股沟疝的唯一措施,传统的开放式疝修补手术虽已有百年历史,但其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治疗腹股沟疝的微创外科新技术,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2]。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科对98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了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通过注重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的观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万明霞;王志妍;于志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睡眠质量。方法:对本院收住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结果: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疾病因素等是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常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用于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5月1日—2016年8月31日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6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8)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护理满意度为10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循证护理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程琳;陈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气管异物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的急救与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气管异物患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38例气管异物患儿,根据患儿症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治疗措施,实施全过程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没有出现术后喉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时做好常规检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治疗措施以及全过程护理,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采用TVT-O术治疗的2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控尿情况满意,无尿失禁。结论:对于接受TVT-O手术的患者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围手术期心里压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居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术室与供应室器械交接方法改进的研究

    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和洁净手术室环境的需要,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尝试手术室与供应室进行一体化管理。但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之间进行器械交接时容易出现各类问题,本文就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中,手术器械交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器械交接环节进行改进,如制作手术器械图谱,重新修订器械交接单,设置专职联络员定期沟通交流等,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廖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喉癌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喉癌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294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研究领域文献并得到实证,将实证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想结合,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后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和讨论。结果:运用佳循证护理的研究组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指导喉癌术后气道湿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熊欣;向悠琼;黄茂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卵巢囊肿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方式探究

    目的:探讨对实施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情绪状态与疼痛水平,采用自制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44.69±2.56)、抑郁评分(31.62±3.71)低于对照组(52.56±3.83,42.82±4.15)(P<0.05);观察组术后24h、72h疼痛评分(2.27±0.53,1.79±0.48)低于对照组(3.04±0.49,2.57±0.4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对实施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丽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T增强检查时对比剂注入失败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分析26例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对比剂外渗与患者年龄、全身性疾病、导管与流速匹配等因素有关⑴。另外与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压注射器过程中疏忽大意造成的不良事件有关。护理人员的精湛的操作技能、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是CT增强检查中对比剂注入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眼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杜绝眼科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的护理工作措施。方法:通过对我科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41例安全问题的分析,总结归纳眼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针对性、实效性的解决方案,制定严谨的护理工作流程。结果:2016年2月以来,通过建立杜绝安全隐患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措施,不安全因素减少到了低限度,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结论:对住院患者的实施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护理规范流程,开展人性化护理,是预防眼科住院病人安全问题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秦顺朵;徐明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雷贝拉唑三联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析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HP转阴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不仅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文娟;李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9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79例为研究组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降低了术后感染发生几率,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姚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利用消化内科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中2015年0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利用消化内科对症治疗、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参与实验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好转,同时治愈的有31例(49.20%),有效23例(36.50%),无效9例(14.28%),总有效率为85.71%。另外患者的白蛋白以、血淀粉酶以及乳酸脱氢酶均得到改善,并且 P<0.05,呈现出临床不均衡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消化内科治疗后,63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其是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栾贵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比索洛尔后 B型尿钠肽(BNP)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比索洛尔后B型尿钠肽(BNP)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糖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比索洛尔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B 型尿钠肽(BNP)、左房室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的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率、左房容积指数(LAVI)明显比对照组下降,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比索洛尔后,LAVI值明显降低,改善了左室舒功能。

    作者:李咏梅;牛敬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初步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18例实施介入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实施介入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综合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早期脑梗塞病人介入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析超早期脑梗塞病人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超早期脑梗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17例,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17例患者采取介入溶栓治疗配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后,获再通13例,无效2例,因躁动未成功1例,死亡1例。结论:针对超早期脑梗塞患者给予介入溶栓治疗配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及时把握救治时机,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临床疗效确切,预后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潘健宇;王瑶;马莉沙;杨帅;梁薇;王金鹤;崔大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